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餐厨垃圾高温好氧堆肥小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反应机理,优化堆肥工艺,用餐厨垃圾和锯末为原料,以质量比为3∶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小规模高温好氧堆肥研究.通过测定堆料中的水溶性C/N、pH值、温度、含水率和总有机碳下降率来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试验表明,本装置可使堆肥顺利升温,最高温度达到60.5℃,并且高温期(>50℃)持续6 d,所得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堆肥环境温度为40℃,初始堆料含水率为5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产实践中,餐厨垃圾快速生物干化存在辅料供应量不足、处理周期较长等问题,基于外源辅助加热的生物干化系统,通过连续运行10 d,分析不同比例(0%、5%、10%、15%、20%、25%、30%和35%,分别记为T0-25、T5-20、T10-15、T15-10、T20-5、T25-0、T30-0、T35-0)回料替代辅料的餐厨垃圾生物干化效率及能耗.结果 表明:不同比例回料替代辅料均可以促进餐厨垃圾堆体升温,达到物料快速生物干化;在生物干化过程中,30%和35%回料替代辅料的餐厨垃圾生物干化处理脱水效果最好,第4 d的含水率较无回料添加的对照组分别低19.09%、18.21%.但随着回料添加量的增加,单位质量餐厨垃圾水分去除能耗整体呈现升高趋势,添加10%回料(T10-15)替代辅料的生物干化处理组单位质量干化所需能耗最低(1.34 kW·h),与无回料添加(T0-25)的对照组(1.26 kW·h)能耗最为接近.因此,在餐厨垃圾快速干化处理实践中,若锯末等辅料供应量不足,可以考虑采用添加10%回料代替辅料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干化.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高效好氧堆肥过程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环境温度、初始含水率、通风量和填料量等因素对餐厨垃圾堆肥进程的影响,分别选用3组卧式反应器进行了4因素3水平完全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堆料温度、水溶性COD和pH值等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参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通风量、初始含水率和填料量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均具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通风量、含水率和填料量等4因素对堆肥减量化率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含水率>环境温度>填料量>通风量.  相似文献   

4.
结合目前国内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工艺处理现状,设计一种好氧堆肥处理工艺路线和一整套适用于国内设备化堆肥的成套装置,力争使好氧堆肥工艺路线流程化.流程做到设备化,设备达到自动化,从物料收集,烘干脱水,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及造粒包装一系列过程,使好氧堆肥过程做到可控,生产出有机肥满足相关指标要求.解决餐厨废弃物固相物堆肥的环保...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含盐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的影响,利用4组卧式堆肥反应器进行了试验,堆料的含盐量分别为0%、1%、1.5%和2%,分析了含盐量对堆体温度、pH值、含水率、可溶性碳氮比等好氧堆肥过程理化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堆料的含盐量越高,高温期维持的时间越短,不利于灭菌;含盐量大于1.5%时,体系pH基本低于5.5,微生物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堆肥结束时,不同含盐量的4个反应器内堆料的含水率由56.12%分别降为41.63%、43.57%、39.04%、36.18%,含盐量越高,水分降低越多;水溶性C/N比分别由  相似文献   

6.
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探明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机理,促进好氧堆肥技术在我国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餐厨垃圾堆体温度、pH值、可溶性碳氮比、含水率和有机质等好氧堆肥过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制过程中,餐厨垃圾堆体温度先升后降,升温阶段较短,高温期维持了6 d,基本可以满足灭菌要求;堆体pH值产生一定波动,但总体仍保持在4.5~8.0;堆肥初期,堆体碳氮比相对较高,随着生物反应的加快,碳源消耗较快,碳氮比开始正常下降.另外,堆体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和控制对于堆肥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0年初暴发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在预防和治理的前提下,疫情产生的多种危险废物处理同样重要.根据该病毒在超过56℃下只能生存不到30min的特点,对于含有或可能含有该病毒和其他病菌的有机质垃圾(如感染者粪便、隔离区餐厨垃圾、处理医疗污水产生的污泥等),探究采用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以常规餐厨垃圾(不含病毒)进行模拟,测得原始质量为201t的堆肥混合物经过38d堆肥处理后仅剩下126t,且含水率由43%降至26%,餐厨垃圾质量减少高达92.6%;同时,其E4/E6值由初始的1.462上升至5.400,腐熟程度较好,堆肥结束后可作为良好的肥料;38d的堆肥过程中有32d温度达到80℃以上,有21d温度达到90℃以上,且在第1天后温度就一直高于56℃,表明在第1天的好氧发酵后堆肥处理过程安全可靠.综上可见,超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有望用于隔离区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污泥/猪粪为堆肥原料,以锯末为辅料,探讨碳氮比(C/N比)对自制半静态强制通风堆肥反应器好氧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氮比为15时,污泥/猪粪在半静态强制通风堆肥反应器内的混合好氧堆肥腐熟效果最好,高温期最长,其可挥发性固体的降解效率最优秀,可达39.12%,C/N比的T值最小,为0.53.温度、p H、电导率、含水率、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显示的腐熟度也均好于C/N为20、25、30和35的堆体.  相似文献   

9.
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探讨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的影响,分别以1,2,4,6,8 L/min的强制通风量鼓风供氧,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值以及水溶性氨氮、凯氏氮、COD、C/N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通风量对堆料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比较明显;通过对各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到了较适宜的通风量:堆肥初期,以2 L/min进行通风,进入高温阶段后,以4 L/min进行通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堆肥工艺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油菜秸秆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同辅料混合(三组实验R1、R2和R3中的油菜秸秆比例(湿重)分别为45%、65%和85%),研究了油菜秸秆比例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及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d的堆肥过程中,R1、R2和R3的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过程前期,堆肥结束时分别达到34.06%、35.57%和39.78%.通过比较三组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理化性质,可知R3最终样品满足了堆肥腐熟的各项指标,且堆肥过程中氮损失最少;其最终堆肥产品中未检测出NH_4~+,总N含量、NO_3~-浓度和GI值分别达到2.17%、1,844.93mg·kg~(-1)干重和102.66%.  相似文献   

11.
脱水污泥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与检测及其减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保氮剂过磷酸钙(CS)对脱水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减排影响,选取脱水污泥和小麦秸秆为原材料,研究了高温下不同剂量外添加剂CS对脱水污泥堆肥过程中温度、温室气体(甲烷和N_2O)、NH_3释放、铵态氮与硝态氮转化和腐熟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S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NH_3及N_2O的排放,并当CS剂量为3%时,甲烷、NH_3的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0.05和0.52 g/(kg·d),显著低于空白组。CS存在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并且当CS剂量为3%,发芽指数(GI)GI达到最大值123.6%。CS有效减少污泥堆肥过程中氮元素损失并提高了磷元素含量,从而提高堆肥样品的肥效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辽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运用一套自制的适用于小体积发酵装置对污泥进行了高温好氧发酵堆肥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对堆体温度、含水率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获得了堆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最优化组合.研究表明:通过室外通风晾晒并与调理剂混合,有利于调整生污泥水分,促进堆肥顺利启动;锯末、稻壳及稻草秸秆三种调理剂的调理效果次序为锯末>稻草秸秆>稻壳;污泥、调理剂、回流污泥最佳混合比为3∶2∶3;最后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得出堆肥污泥已经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好氧厌氧交替条件下水葫芦与猪粪堆肥的特征,将水葫芦、猪粪与木屑以1.7:1.0:0.3(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均匀,进行为期56天交替式好氧厌氧堆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T)、含水率(Mc)、pH、挥发性脂肪酸(VFA)、C/N、水溶性铵态(NH4+-N)、挥发性固体(vs)、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堆肥原料相比,好氧厌氧交替堆肥化使堆料TOC、TN及vs分别下降了47.91%、25.00%及19.32%.经测定,56天后堆料腐殖质含量为6.52%,表明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化能同时实现水葫芦与猪粪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武博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8):7831-7838
针对目前常规方法难以准确实时监测建筑垃圾再生料含水率的问题,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料宏细观形态及色彩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基于MATLAB提取物料数字影像特征值与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色调外,建筑垃圾再生料数字影像特征参数与含水率的相关性显著;采用步进法对特征参数与含水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建筑垃圾再生料含水率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试验及现场验证,检验结果表明,该建筑垃圾再生料含水率计算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误差为-0.2%~0.9%,现场条件下为-3.0%~2.6%,可为以建筑垃圾再生料为原料的自动化制浆系统建设及充填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稻草、木屑、树叶为填料,采用人工翻堆好氧堆肥工艺,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TN、NH4^+N和NO3^--N的变化,研究了填料对堆肥过程中氮的转化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稻草、木屑+稻草作填料,堆体的温度升高快,高温期持续的时间长,有利于污泥堆肥的快速腐熟和灭菌;堆肥初期,堆体NH4^+-N含量逐渐升高,14d时达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在堆肥结束时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NO3^--N含量在14d后逐渐升高,仅以木屑或树叶作填料的堆体,其水溶性NH4^+N,NO3^-—N含量均较以稻草、木屑+稻草作填料的堆体低;堆肥后堆体的全氮含量降低,仅以稻草为填料的堆体,其氮损失率最高,木屑能降低氮素的损失;氮素的损失80%发生在堆肥的前期28d,此阶段应采取措施降低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几种发酵菌剂在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餐厨垃圾制成有机肥料的发酵技术,向餐厨垃圾中分别添加发育复合菌群(EM菌剂)、酵素菌和有机废弃物发酵菌曲,通过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比较不同发酵菌在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EM菌的餐厨垃圾发酵速度较快,其臭味在发酵第3天即消失,变成酸味,垃圾表面长出大量菌丝和菌斑;其电导率p在发酵第2天较高,之后逐渐降低;pH值一直处在酸性范围;水的质量分数则一直稳定在83%左右.添加酵素菌和有机废弃物发酵菌曲的餐厨垃圾分别在发酵第5天和第6天才逐渐长出菌斑,且一直有臭味,颜色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出现虫蛆;前者的P在发酵过程中一直低于对照,后者在发酵第4~7天一直高于对照;两者的pH值一直处在中性偏碱范围.EM菌更适用于餐厨垃圾的发酵.可为餐厨垃圾的发酵技术和资源化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理化性质及其厌氧发酵产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学校餐厨垃圾为原料,分别从物理组成、含水率、挥发性固体含量以及营养元素等方面对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餐厨垃圾及其组分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以米饭为主,具有高含水率和高有机物含量的特性,且营养组成完全满足厌氧发酵工艺的要求。混合餐厨垃圾、米饭、蔬菜和肉类的沼气产率分别为:508.3,478.2,433.3和206.8 mL/g(按挥发性固体计),混合餐厨垃圾的沼气产率比米饭、蔬菜、肉类分别高6.3%,17.3%和145.8%,各组分间营养物质的良性互补可能是导致混合餐厨垃圾产量更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国垃圾分类背景下厨余垃圾处理热点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厨余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其处理处置凸显出诸多问题。梳理了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现状、厨余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情况,重点回顾了厌氧消化、堆肥、生物干化、腐生生物养殖和物理预处理等几项关键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在2020年取得的研究进展,整合了技术研究热点和相关工程案例,为中国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