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轨道交通客流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为有效评估换乘车站运营过程中动态性能,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换乘站动态性能评估方法。基于提出的有效换乘人数、换乘时间和拥挤度的动态性能评价指标,深入分析了车站动态性能的影响因素,利用考虑行车与行人的换乘车站仿真模型提供机器学习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评价指标的预测获取方法,动态获取车站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营状况。以犀浦站为例,运用仿真模型构建的2.24万个样本来训练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证明了预测模型的精度,并量化了购票比例对车站动态性能的影响。所提方法能够为轨道交通换乘车站换乘组织和客运作业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和效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公交线网协同调度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构建公交线网协同调度换乘复杂网络,以路网换乘点换乘车辆数最大作为优化目标,从路网结构层面提出换乘点换乘权重系数,建立时刻表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用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出行费用、方便性、舒适性和速度为换乘阻抗,建立了基于双约束重力模型的综合客运枢纽换乘量预测模型,采用非集计Logit模型建立并标定了换乘阻抗函数,并以北京市西直门客运枢纽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应用TransCAD软件完成对所建换乘量预测模型的标定且进行换乘量的预测.研究表明综合应用集计与非集计方法建立的换乘量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较为客观和精确地预测枢纽内各交通方式间换乘量,为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公众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停车换乘设施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最大程度地体现社会公平,从而使得决策更为有效。本文从公众评价的角度,在城市外围小汽车出行者停车换乘出行特点和换乘设施服务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汽车出行者对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模型的识别、拟合、修正和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引用增广公交网络的基础上,考虑换乘次数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引入换乘次数惩罚因子,给出了计算换乘费用的方法,并给出了乘客在公交出行中包括步行时间、等待时间、乘车时间和换乘时间以及换乘惩罚在内的路径费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来描述城市公交O-D需求在网络上的分配问题,证明了模型的最优解满足平衡条件,采用改进的MS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最后,用一个简单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衔接组织的递阶协调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铭  徐瑞华 《系统工程》2007,25(9):33-37
协调轨道交通网络列车的运行组织,能够使运能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分析网络协调性的基础上,将轨道交通网络视作动态大系统,建立换乘站子系统所在衔接层的换乘时间效益优化模型,再从网络协调层对换乘节点间列车衔接方案进行全局递阶优化,描述了相应的并行协调求解算法。结合实例模拟协调过程获得可选方案,对协调性和适用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根据不同需求产生相应协调方案,为列车运行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体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是衔接多种交通方式、具有一定区域辐射范围的客流组织换乘站场。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内换乘客流集中、疏散困难等挑战,本文结合行人仿真工具及最优化建模方法,以陕西咸阳机场东区综合交通中心为例,通过迭代优化—动态仿真评估,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内多模式客流行人换乘流线优化模型并求解;运用AnyLogic仿真软件构建枢纽模型,对优化方案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从而实现枢纽换乘组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仿真优化方法可高效满足流线复杂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组织需求,客流换乘水平得到良好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规划城市交通网络中换乘停车场的布局,建立了带有空间公平性约束的双目标规划模型,目标分别为换乘停车场的客流量最大和建立换乘停车场的成本最少. 提出了单位成本客流量的概念,将原问题转化为含参数的单目标问题求解,分析了模型解的性质,并给出了单位成本客流量在参数 的不同区间上的函数增减性以及上下界. 模型应用在Anaheim市的交通路网中. 该研究为换乘停车场 的投资方从成本-收益角度评价建设方案提供决策支持,对城市交通部门进行换乘停车场的布局规划 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半张量积的公交网络查询方法,利用高维数组记录公交网络中站点间连接信息,通过矩阵的半张量积运算,构造直达检验向量、换乘信息矩阵,检验起讫站点间直达、一次换乘以及二次换乘是否可实现连接。利用矩阵乘积量化查询过程,以矩阵形式描述查询结果,使得公交网络查询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10.
停车换乘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之一,而换乘停车费用的合理设置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轨道交通和快速路构成的单中心线性城市为对象,提出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停车换乘条件下换乘停车费用的优化问题.其中,上层问题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以系统总阻抗最小为目标优化换乘停车费用;下层问题描述不同换乘停车费用设置方案下出行者基于随机用户平衡的路径选择行为.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分别设计了Frank-Wolfe和BFGS算法求解提出的双层规划模型.采用数值算例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不合理的换乘停车费用设置可能会使得交通系统总体性能更差,而提出的换乘停车费用优化方法则可以有效地提升停车换乘系统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交-交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调制策略。借助矩阵变换器间接变换法的基本思路,虚拟整流过程中,采用输入电流的空间矢量调制;虚拟逆变过程中,采用输出电压空间矢量过调制模式I,然后,消除中间直流环节,得到交-交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着重对输出电压空间矢量过调制模式I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有关具体的控制算法以及电压传输比与调制系数的关系式等,由计算可知,电压传输比可以提高到0.91。最后,运用MATLAB语言进行了建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新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传递对准模型在大失准角下的强非线性问题以及由残余杆臂误差导致的传递对准精度下降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惯性系传递对准算法。首先, 对子惯导姿态矩阵进行链式分解, 得到常值姿态矩阵; 然后, 利用罗德里格斯参数等价替代该常值姿态矩阵, 建立关于罗德里格斯参数和残余杆臂误差的具有弱非线性量测的传递对准模型; 最后, 利用非线性滤波对状态进行估计。基于摇摆运动的仿真实验表明, 在存在大安装误差角以及残余杆臂误差情况下, 算法相比于现有方法, 对准速度更快, 对准精度更高, 在5~10 s内即可完成传递对准。车载试验结果也间接说明算法具有更高的传递对准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动态非线性非平稳经济系统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实际经济系统中广泛存在着非线性和时变性因素,以及大部分变量的序列具有增增长特性,提出了用网络方法,建立实际经济系统的时变非线性模型,采用增广卡尔曼滤波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并根据先验信息(序列的时间增长特性)构造参数转移矩阵,对实际经济的预测分析结果证明,与传统定常非线性预测模型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在线递推预测,而且由于参数转移矩阵的引入,预测精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船捷联惯导传递对准性能受系统动态模型和噪声统计特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滤波的“速度+姿态”传递对准算法。针对噪声矩阵半正定性问题而导致的滤波发散,对自适应滤波噪声矩阵的迭代算式进行了改进,并基于协方差匹配技术给出了滤波发散的抑制策略。考虑到舰船航行中的载体变形影响动态模型的问题,在状态量中加入了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并在算法中进行了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在100 s之内有效地估计出姿态失准角和安装误差角,完成舰船捷联惯导的快速传递对准。  相似文献   

15.
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巫世晶  潜波  路红山  邓明星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1):3100-3103,3125
基于扩展的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无分支系统和有分支系统的统一美学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制了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软件。给出了求解有分支系统和无分支系统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关键技术。详细描述了利用扩展的传递矩阵法求解有分支系统和无分支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统一数值解法。最后以某车辆动力传动系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程序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16.
The mixed l1/H2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MIMO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discrete-time systems is considered. This problem is formulated as minimizing the l1-norm of a closed-loop transfer matrix while maintaining the H2-norm of another closed-loop transfer matrix at prescribed level. The continuity property of the optimal value in respect to changes in the H2-norm constraint is studied. The existence of the optimal solutions of mixed l1/H2 problem is proved. Because the solution of the mixed l1/H2 problem is based on the scaled-Q method, it avoids the zero interpolation difficulties. The convergent upper and lower bounds can be obtained by solving a sequence of finite dimensional nonlinear programming for which many efficient numeric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exist.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比较原理和LMI方法,通过构造一比较系统,将原组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转化为讨论维数低的比较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利用M矩阵特性导出了比较系统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为了求取输出反馈增益,建立了等价的稳定条件的QLMI表示形式。通过建立QMI中一矩阵变量的递推关系,将QMI问题转换为一替代过程的LMI求解问题,进而通过求解这一LMI问题来获取可镇定的非线性组合系统输出反馈增益阵。这一方法的特点是使大系统的稳定控制器设计的复杂度保持在子系统一级的水平上,给出实例说明了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AHP法及其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利用最优传递矩阵对传统的AHP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利用I-AHP求得的判断矩阵能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围场县最近两期土地详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表、转移矩阵和区间相对变化率比较表;再结合有关社会数据,对1992~2002年围场县10年间土地转移情况进行空间分析;进而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分析坝上、坝缘和坝下3区间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揭示了不同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理,为当地结合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表4,参8。  相似文献   

20.
最优传递矩阵法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最优传递矩阵法提出异议, 并赋予它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