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军童 《科技信息》2010,(17):I0206-I0206,I0400
本文主要分析奥尔罕·帕慕克在《黑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元小说性,包括作者露迹,故事里套故事,拼贴,多种结尾,互文性,等等。帕慕克在《黑书》中很流畅地运用了各种元小说的写作手段,体现了小说的百科全书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刘颖 《科技信息》2010,(35):J0245-J0245,J0277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两部小说存在着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却异曲同工。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赎罪经历,巧妙地将宗教与现实结合,含蓄地对世事进行批判,昭示出殊途同归的心路救赎历程。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结尾部分是一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与结尾部分构思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霍桑的成功与他对于小说结尾的处理艺术是分不开的。文章结合三个作品的结束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有助于帮助读者对其作品更好地理解,对小说的创作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攻》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小说,本文从“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形象,“油滑”式的人物和结尾反讽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非攻》进行深入地剖析,以期将《非攻》这篇小说的境界更全面的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最出色的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结尾是什么及该结尾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历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著名评论家广泛而持久的争辩。这些争辩恰好反映了该小说作为伟大小说的一些特质,即开放性和多义性,正是这些特质给读者带来了无限想象和阐释的空间,给作品带来了永恒的魅力,也给作者带来了不朽的名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琳达·哈琴提出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英国当代作家拜厄特在《占有》中运用的一系列历史编纂元小说技巧,如通过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和第三人称作者侵入式叙事凸显了历史书写的不可信性,以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经典的戏仿解构了传统历史学家所认为的历史与文学的二元对立,从而实现了历史与虚构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红字》被公认为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作者矛盾而又困惑的道德观,表达了人皆有罪以及如何赎罪这个命题。同时,《红字》又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又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著作《爱的艺术》中的理论分析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霍顿的性格特征。霍顿陷于人类的共同困境———孤独之中。他尝试了种种解脱的办法 ,却都没有成功。摆脱孤独的唯一途径就是爱———作为一门艺术的爱。霍顿虽然并不完全具备爱的四个重要因素 ,然而对小说文本的细致分析表明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蕴含着希望的结尾 :霍顿是有希望走出自我 ,融入社会的。不是向社会中的虚伪屈服 ,而是学会怎样去爱 ,学会包容和接纳  相似文献   

10.
武端理  张焕珍 《科技信息》2011,(13):21-21,303
丹.布朗具有明显后现代悬疑的小说《达.芬奇密码》极受读者欢迎,但是由于被归为通俗小说,其隐藏在作品之中的许多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东西却没有得到重视。作为一部典型的晚期后现代主义小说,它的内外充满了诉求和谐的思想,尤其是在开放式结尾上。这一特色与作者丹.布朗有着莫大的关系,并展示了生于二战后新一代作家的特色。本文分析了小说开放式结尾,揭示了其体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谐性的作者因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拉什迪的小说《羞耻》直面印度次大陆后殖民时代分裂的历史,用拼接碎片的方式重新构建感知历史的角度,体现了元小说的开拓和尝试。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后殖民时代的独特认识,但这可能在针对西方世界的偏见将之普遍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失去了探寻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主体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补玉山居》是旅美作家严歌苓2012年推出的作品,小说借由一个名为补玉山居的客栈窥伺来往的各色人物,书中写了四组人物的人生及情感历程,以珠串式结构链接,叙述视角采用零度聚焦和内聚焦结合的方式,不断在当下与过去之间闪回,小说结尾并未完整交待四组人物事件的发展结果,呈“空缺”状,开放式的结尾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回味。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既是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又以元小说特征名闻遐迩。本文试图从元小说的角度分析《洛丽塔》的叙事特征,以期对元小说的特征和纳氏作品风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慧 《中国西部科技》2015,(4):72-73,87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艾德加·爱伦·坡的私室》具有明显的历史元小说特征,作者特意聚焦被传统历史小说忽视的边缘历史人物和事件,运用带有高度自涉性的叙事策略传递了卡特一贯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她对历史开放性解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横断面或纵剖面,是对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截取,因此,一篇小说不能没完没了地写下去,须得有个结尾。《白石诗话》中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一个“截”字,生动地道出了结尾的作用。但是,何时截住,怎样截?截得好,可以使通篇流光溢彩;截得不好,却会损害小说的整体美感,产生“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既如此,那么,有没有一种最好的结尾方式?“按照必然律或常规”去安排结尾,也就是说,结尾应当能够体现出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合情合理。这是对于作品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生成、发展的逻辑性和情…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谢素云 《科技咨询导报》2009,(16):230-230,232
任璧莲在《典型的美国佬》中精心设置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小说以美丽宁静的江南小镇为开头,以大雪为结尾,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这些自然意象生动形象、缤纷绚丽、内涵丰富,它们不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而且也揭示着美国梦的神话本质,同时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是极具个性和艺术表现力的,其众多佳作的结尾完全可以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结尾的范例。而余华则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对短篇小说理解颇为深刻的作家之一。本文将两者结尾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出他们短篇小说结尾设置上的艺术闪光点,并以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设置为参照,探索发现出余华小说的特性,进而总结出两者背后广阔的文艺共鸣。  相似文献   

19.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元小说,体现了小说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之间、与其他文本之间、以及同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互文性关系,同时,正是因为有对传统文本的思考,才使该作品具有了超时代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