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是由多细胞克隆、多分子之间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所决定的一种复杂的网络式反应,目的在于保持个体的纯一性,维持个体的个体性。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效的功能合作依赖免疫系统的自我识别。免疫应答基因(Ir gene)及其产物Ia抗原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Ia是免疫系统识别的自身决定簇,存在于非T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它不仅与免疫系统外来“非己”抗原有紧密的联系(如抗原反应性T细胞活化需要识别一般抗原所固有的决定簇,同时还须识别抗原呈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恶性变异细胞的表面通常会存在异常糖基化.这种肿瘤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为免疫学家提供了以糖基为抗原来研发抗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期望当合成糖基抗原分子以适当的方式暴露在机体的免疫系统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而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这些抗体很可能选择性地与表面富含此类糖基的恶性变异细胞作用进而杀死这些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基于抗体-抗原原理的蛋白质印迹材料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药物转运和细胞成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抗原决定基印迹材料具有模板易得、构象稳定、空间位阻小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综述了抗原决定基印迹材料的最新制备方法(包括抗原决定基本体印迹、抗原决定基接枝表面印迹、抗原决定基限域表面印迹、基于协同作用的抗原决定基表面印迹技术)以及在肽段、蛋白及细胞识别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抗原决定基印迹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抗体分子对蛋白抗原的结合主要通过表位区域进行, 而表位区域的氨基酸残基通常形成不连续的、构象的或者空间的表位区域, 而不是抗原表面上的线性连续片段. 已有许多算法可以用来预测构象表位, 并且基于各自的测试集, 各种工具对空间表位的预测都声称取得了杰出的效果. 本文收集了由实验方法确定的空间表位数据并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测试集. 基于这套测试集, 采用灵敏度、真阳性预测率、成功挑选率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对常用蛋白抗原空间表位预测工具进行了评估, 工具包括SEPPA, CEP, DiscoTope, ElliPro, PEPOP和BEpro等. 测试集评估结果表明, 6种蛋白抗原空间表位预测工具预测性能仍有待提高. 其中, SEPPA预测性能相对较好, 然而计算得到的灵敏度、真阳性预测率、成功挑选率和平均AUC值也并不理想. 评估结果还表明, 预测工具采用的空间表位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以及预测算法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以上分析结果为改进B细胞蛋白抗原空间表位预测方法和为免疫原性多肽和新型疫苗分子的设计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测和筛选人禽流感H5N1毒株神经氨酸酶(NA)蛋白的B细胞表位,检测了人禽流感H5N1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采用Kyte-Doolittle的亲水性方案、Emini方案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辅以对NA蛋白的二级结构中的柔性区域的分析,并用SPSS13.0进行聚类和相关分析,建立了一种统计学筛选程序,预测了H5N1病毒NA蛋白的B细胞表位,并对毒株GD-01-06的NA蛋白变异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通过吴氏抗原指数和SWISS-MODEL软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预测并筛选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NA蛋白N端第120~137,81~84,408~415,273~282,429~432,356~368,46~55,146~155,341~350,198~209肽段,提示它们是B细胞表位的优势区段;含有糖基化位点NGT126~128的120~137肽段为首选的NA蛋白抗原表位;H5N1毒株NA蛋白第53位(Ⅰ)位点缺失,这有助于增加毒株GD-01-06的NA蛋白表面柔性,而且抗原表位扩大(VEP46~48→VEPISNTNFL46~55).采用SWISS-MODEL软件建立的N1蛋白模型有助于...  相似文献   

6.
猪血人源化改造—— 酶解清除猪红细胞α-Gal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红细胞(pRBC)是人红细胞的理想替代品, 但pR BC表面有异种抗原——α-Gal抗原(Galα1, 3Galβ1, 4GalNAc-Ra), 人血清中含有天然存在的抗α-Gal抗原的抗体, pRBC的α-Gal抗原会引起猪→人异种输血的急性临床输血反应. 因此要消除种间的免疫排斥, 首先要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 实验使用基因重组的大豆α-半乳糖苷酶(rSα-GalE)切除α-Gal抗原的末端α-Gal残基, 对pRBC表面的α-Gal抗原进行人源化改造. 结果表明, rSα-GalE能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 减缓种间的急性输血反应, 经适当浓度的rSα-GalE酶解后, pRBC的结构、功能和形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SEA-4阳性表达细胞的分离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成体干细胞中全能性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 以SSEA-4抗原为筛选标志, 利用免疫磁珠筛选技术从胎儿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MSCs)中筛选并培养得到SSEA-4表达阳性的fMSC-SSEA-4细胞, 从形态学、生长曲线、表面标志及细胞周期、核型分析等方面检测其生物学性状, 并通过Oct-4及SSEA-4抗体的表达及致瘤性等方面分析其全能性状. 同时观察了fMSC-SSEA-4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 结果发现, fMSC-SSEA-4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细胞周期和生长曲线检测与fMSCs无明显差异; fMSC-SSEA-4细胞Oct-4和SSEA-4抗体表达阳性, 并且表现为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无明显的致瘤性状. 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 fMSC-SSEA-4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实验结果提示, fMSCs中存在有全能干细胞性状的一群细胞, 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更好地应用fMS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抗体除了通过其Fab段结合抗原以外,还能通过其Fc段与Fc受体(Fc receptor,FcR)结合调节免疫应答.近几年来,伴随IgM FcR(FcμR)基因的发现,对IgM抗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总结了近年来FcμR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FcμR的结构及其与IgM结合的高度特异性;FcμR在IgM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和维护自身免疫耐受中的调节作用;IgM/IgG通过IgM/IgG受体自我调节体液免疫的机理;FcμR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中过表达和CLL发生发展的关系.本综述将有助于理解体液免疫的调节机理,为研究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的发生原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诱导Pre—T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其岭 《科学通报》1993,38(18):1713-1713
体内重建试验证明,骨髓来源的 Pro-T 细胞,在胸腺内经历多阶段的发育,分化为对自身抗原耐受、对外来抗原应答的功能成熟 T 细胞,迁出胸腺.经嵌合小鼠及转基因小鼠研究证明,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TSC)对胸腺内 T 细胞的发育,有选择作用,阳性选择导致 T 细胞功能发育,阴性选择导致 T 细胞克隆消除或不活化.鉴于 TSC 类型的多样性,很难分析胸腺内起选择作用的细胞类型及分子机理.为此,体外建立 TSC 系,在体外培养中,分析已知类型的 TSC 对特定发育阶段的 T 细胞分化的作  相似文献   

10.
近来发现B淋巴细胞可直接识别抗原,由其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smlg)与抗原结合。封底照片所示,  相似文献   

11.
特异性抗体的成功制备是研究蛋白功能的重要环节,目前短肽抗体制备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日益成熟,然而该项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OsSH3P2蛋白的抗原表位、亲水性以及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时利用RoseTTAFold系统进行蛋白模型预测.选取了3条序列特异、亲水性高、具有抗原表位和不同肽链结构的氨基酸序列,通过人工合成短肽抗原、偶联KLH载体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相应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获得了3份Anti-OsSH3P2-1#、Anti-OsSH3P2-2#、Anti-OsSH3P2-3#高效价短肽多克隆抗体血清.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OsSH3P2原核重组蛋白和植株内源的OsSH3P2蛋白进行检测,以进一步确定短肽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由不含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的肽段作为抗原,免疫制得的Anti-OsSH3P2-1#短肽多克隆抗体能有效识别OsSH3P2蛋白,且不受同源蛋白干扰,说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特异性. OsSH3P2短肽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挖掘OsSH3P2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且为植物短肽抗体...  相似文献   

12.
许多胚胎学家认为,胚胎细胞表面的时期专一的分子,在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选择性亲合起重要作用。然而,这方面的实验证据却很少。过去利用的抗体。这种专一的单株抗体便可以作为探测早期胚胎时期专一抗原的有力的工具。最近索尔特  相似文献   

13.
小鼠腹腔抑制性巨噬细胞体外免疫调变增强Fc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兴强 《科学通报》1987,32(24):1892-1892
巨噬细胞能介导多种免疫效应,如破坏细菌和病毒颗粒,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杀伤肿瘤细胞。这些活性可由抗体和巨噬细胞膜表面特异Fc受体的相互作用而增强。近年的研究表明,Fc受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如在抗原递呈,T细胞激活和增殖,以及在抗体产生等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巨噬细胞膜表面Fc受体的表达并不是恒定的。有证据显示,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与巨噬细胞分化成熟有关,一些能促进巨噬细胞分化的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也显著增强Fc受体的表达。因此,Fc受体也是巨噬细胞膜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19):2031-2039
抗体导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抗体导向治疗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抗体及与其偶联物的性能.二是特定靶抗原的选择。理想的抗体应至少满足4个条件:( ⅰ)对肿瘤细胞有高度特异性;(ⅱ)能与细胞毒素牢固结合,而又不影响其与靶抗原的结合;( ⅲ)不引发机体对抗体的免疫反应;( ⅳ)必须有效浓集于肿瘤区.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利用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抗原的高度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进行了大量抗体导向治疗研究,期望这种“魔弹”能特异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以传统单抗为载体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取得了成功,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反复应用后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由于肿瘤间质高压,使大分子量的完整抗体难以穿透到肿瘤内部,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表明注入体内的抗体仅有 0.01%~0. 1%到达肿瘤部位;另外,肿瘤细胞抗原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抗药性,亦给针对肿瘤细胞的抗体导向治疗增添了困难.  相似文献   

15.
刘亚霞 《科学通报》1987,32(8):639-639
近年来,对人淋巴细胞表面羊红细胞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会议把这些抗体归为CD2系统,与它们相应的抗原称CD2抗原。最近的研究发现:CD2抗原介导了与传统T细胞激活途径不同的另一T细胞激活途径。这表明CD2抗原在T细胞分化、发育、激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这些作  相似文献   

16.
孙永生 《科学通报》1992,37(6):488-488
给定实可分B空间F及实可分Hilbert空间X.S是F→X的线性有界算子。在F上给出—Gauss测度μ,其平均元m_μ=0,相关算子记为C_μ。由文献[1],C_μ是F~*→F的线性有界算子,满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册 《科学通报》1983,28(14):881-881
花生凝集素(以下简称PNA)能够产生同哺乳动物血清中抗T抗体相似的免疫反应,因此亦称为“抗T凝集素”。临床上已采用PNA代替抗T抗体测定T细胞的多聚能力。PNA还具有区别成熟的和未成熟的胸腺细胞的能力,它可以凝集未成熟的但不凝集成熟的胸腺细胞,已用于分离胸腺细胞的成熟与未成熟亚群。  相似文献   

18.
Le~Y对小鼠胚泡和子宫上皮细胞分泌MMPs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单克隆抗体AH6 [特异结合LeY 寡糖 ,Fucα1_2Galβ1_4 (Fucα1_3)GlcNAc_]为工具 ,采用明胶酶谱法 ,研究细胞表面的LeY 寡糖抗原与着床期间小鼠胚泡和单层子宫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s)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LeY 寡糖抗原在着床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环节 .结果显示 ,不论子宫上皮细胞表面还是胚胎滋养层细胞表面的LeY 寡糖抗原被封闭后 ,都能导致MMPs的分泌减少 ,说明在LeY 寡糖抗原对胚胎着床过程的调节中 ,MMPs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为LeY 寡糖抗原不仅参与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识别 ,也通过某种机制调节胚胎着床的侵润过程  相似文献   

19.
赵琨 《科学通报》1983,28(13):818-818
近十多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仅从少数几个生物体内发现细胞色素C_3的存在,并且只对其中的硫酸还原细菌(Desulfovibrio)细胞色素C_3的生化和生理功能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我们在研究紫色非硫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与生物固氮有关的天然电子传递载体成员时,发现除铁氧还蛋白外,可能还涉及细胞色素C_3,为了确认Rps.capsulata细胞色素C_3的性质与功能,我们采用ESR方法研究了其氧化还原状态的顺磁性,以及变性  相似文献   

20.
肝癌相关的肿瘤抗原及其编码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和鉴定肝癌相关的肿瘤抗原是开展肝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前提和关键. 采用SEREX方法, 用含有抗体的肝癌患者血清筛选肝癌cDNA表达文库, 对所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获得31个肝癌相关的肿瘤抗原编码基因, 其中1个为未知基因. 30个已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按功能可归为8类: 肝细胞固有分子, RNA转录、剪切相关分子, 蛋白质代谢相关分子, 能量合成相关分子, 信号转导分子, 细胞黏附相关分子, 免疫抑制相关分子和未知功能蛋白分子, 其中包括1个CT抗原CAGE. 研究表明, 肝癌相关的肿瘤抗原编码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为肝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靶位, 并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肝癌发生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