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红  王琳 《科技信息》2011,(25):388-388,278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医院感染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护理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密不可分[1]。口腔科在综合性医院往往不是重要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口腔科的有效开展也常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2],同时口腔诊疗多在口腔这个特殊环境中进行,有可能直接和间接,即刻或潜在地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人及结核病人使用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由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使用密闭转运箱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再由专业清洗消毒人员在标准防护情况下进行处置,严格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遵循"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对不同诊疗物品和器械、器具,采取有针对性的消毒灭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了解口腔科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的掌握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水平。对120名口腔科实习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临床防护中的执行情况,影响防护的因素。掌握标准防护的实习护士仅占1/3,2/3实习护士不了解在职业安全防护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学校和医院对口腔科实习护士未重视上岗前的培训,对每一位口腔科实习护士进行岗前的培训并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从而减少实习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126-128
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技术操作常直接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接触,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本文通过分析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提出在医疗护理环境中,医护人员必须熟知HIV暴露的自我防护措施,增强医护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认识,主动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争取病人的配合与支持,避免和减少HIV职业性感染对医护人员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在口腔诊疗工作中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雅昕  陈彩云 《甘肃科技》2005,21(3):154-155,148
目前,我国AIDS已处于快速增长期,而口腔医学临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设备、防护措施上达不到国际统一的规范要求。这就更迫切地要求口腔医师掌握AIDS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具备完善的艾滋病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可有效的防止艾滋病通过口腔科诊疗传播。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与乙醇协同破坏HBV效果的观察胡琦,刘旭红,刘兰英,贺延平(甘肃省卫生防疫站730000)据报导牙钻及平钻手机等口腔器械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机率很高,为了预防院内感染,应对口腔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ZYX—I型紫外线快速消毒箱(兰州...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方法和措施,对口腔临床感染的原因、流行状况、传播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探讨,得出一些有效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方法和建议:建立完整的病人档案,提高医务人员的免疫力与运用物理屏障技术相结合,做好个人防护和器械、设备的消毒等。  相似文献   

8.
黄晓梅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5):34-35,42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口腔科院内感染及口腔专业人员感染的状况;发现口腔科院内感染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控制感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作用。宁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自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无菌物品管理合格率、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实施后止血钳、剪刀、持针器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病区诊疗包管理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环境管理、设备管理、包装质量、清洗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防护知识、防护用具、日常防护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PDCA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提升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10.
口腔诊疗过程中,常因牙科器械、牙科材料消毒不彻底而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而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口腔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红伟 《甘肃科技》2012,28(24):136-138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临床的后勤保障部门,它担负着全院医疗护理及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加上高温、噪音、潮湿等环境的诸多不良因素,接触有害病原菌和其他有害因素的机会成倍增加,极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认清这些潜在的危害,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是每个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该做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防护急诊老年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方法根据急诊室特色及老年病人身体机能分析并总结出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结果结合各种原因作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论做好院内感染防护工作对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防护急诊老年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方法根据急诊室特色及老年病人身体机能分析并总结出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结果结合各种原因作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论做好院内感染防护工作对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汞合金充填术中医生、护士四手配合要点。方法口腔门诊113例后牙中龋患者,后牙中龋去腐、备洞、隔湿、聚羧酸锌粘固粉垫底,最后银汞合金充填等整套操作均实施医护协同操作;医生主要检查患牙,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技术的主要完成者,护士承担安排患者、准备器械和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吸出口内唾液、水、废屑及口腔宣教等。结果通过医生、护士四手配合下完成给患牙进行银汞充填术的过程,减少了治疗的时间,使医生在操作中更得心应手,提高效率,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感觉舒适、快捷。结论对于四手操作完成银汞合金充填术,医护人员均需要掌握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科学的协同工作方法,护理的工作做得更细,才能大大地提高治疗效率和减轻双方的劳动强度,使医护患关系更协调。  相似文献   

15.
探讨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追溯系统在实践中与医院HIS系统进行相关联前后24个月,员工院感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锐器伤发生率、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检查包装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无菌物品管理、临床满意度及感控质量管理的分进行比较。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感控措施落实得分及器械清洗效果、检查、包装管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无菌物品管理,临床满意度得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工作中应用,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了工作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了工作流程标准化,质量可控化,追溯信息化和标准化;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事事责任到人,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保证生产质量,有效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还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院感管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既能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全方位的质量和服务管理,在法律上可以举证倒置依据,又可以拓展专业领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儿科门急诊的护理工作繁忙、节奏快、工作压力极大,各种危险因素时常威胁着护士的健康,工作中如不加强防护、自我调节,易感染各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心理疾病等。为了解儿科门急诊护士的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笔者对5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浅析防护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危害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职业特殊性及潜在的危害。临床护士应充分了解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因素,增强防护意识,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王梅  柏强凤  许晶晶 《科技资讯》2014,(26):234-234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手术患者在手术全程中实施防控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有效防止MDRO感染,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MDRO相关知识及隔离措施培训,并对MDRO感染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结论提高了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手术室MDRO感染管理制度的依从性和自觉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MDRO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无层流病房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措施从而控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方法进一步明确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方法。结果通过有效地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的设计,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以及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钟响玲 《科技信息》2013,(8):239-239
本文结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内容,对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使护生正确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帮助护生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学会自我防护的方法,同时对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及技能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