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不明腹痛的诊断价值及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r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普外科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对42例不明原因腹痛病人进行腹腔探查,并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 腹腔镜手术探查阳性40例(阳性率95.3%),未明确诊断2例(阴性率4.7%),行腹腔镜探查的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通过腹腔镜观察及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基本可以确定产生腹痛的病因,腹腔镜腹痛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2001年12月~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腹痛及腹部不适23例,消化道出血18例,出血伴腹痛13例。贫血2例,病程2天。6年。诊断治疗方式:剖腹手术20例,剖腹探查13例,ECT7例,腹腔镜探查3例。手术方式:胃部分切除13例,全胃切除4例,小肠切除20例,左半结肠切除3例,结肠造瘘3例。结论GIST为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方法:对166例乳腺肿物吸出组织,经巴氏(Papanicolaou)染色,参照分级标准及良、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显微镜下早期诊断。结果:166例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76%、灵敏度84.81%、特异度94.25%。其中良性肿瘤69例,假阴性12例(12.77%);乳腺癌和高度怀疑有癌特征的97例,假阳性5例(6.94%)。结论: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准确、可靠、安全、经济等重点意义,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肠充气三维重建大肠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了2009年.2011年经肠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共201例,对比分析术前CT表现与肠镜表现及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01例患者,术前大肠充气三维重建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大体形态的诊断的准确性均为100%,对大肠癌TNM分期的准确度为82.09%(165/201),其中T分期准确度为92.04%(185/201),N分期准确度为84.58%(170/201),M分期的准确度为100%(201/201)。结论大肠充气三维重建可准确地显示大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能较准确地确定中晚期大肠癌的侵犯范围和肝脏转移,可作为常规的大肠癌的术前常规检查开展。  相似文献   

5.
99mTc-EHIDA肝胆显像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99mTc-EHIDA肝胆显像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B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其中5例最终诊断为BA,9例最终诊断为非BA)临床上有持续性黄疸的亲生儿及婴儿,进行^99mTc-EHIDA肝胆显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结果:在5例最终诊断为BA的新生儿及婴儿中,^99mTc-EHIDA肝胆显像全部检出(100%),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88.9%、92.9%。结论:^99mTc-EHIDA肝胆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BA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肝血管瘤与肝癌在一过性非延迟增强扫描的CT增强表现,并寻找它们的特点,对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1例肝肿瘤病人的CT资料(肝血管瘤16例,肝癌15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后立即做传统团注增强扫描,描述:病灶增强的类型,病灶强化的程度,强化组织的分布,造影剂用量为1.5mL/kg体重,结果,81%的肝血管瘤及8%的肝癌病灶可见以球关或结节状强化(P〈0.05)。81%的肝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张某,女性,21岁,于1993年11月以腹胀腹痛一月入院。查体:T37.7℃,P76次/分,BP12/10KPa。急性病害,腹胀,全腹有压痛肌紧张,腹水征(+),肠鸣音2次/分,诊断腹水原因待查。经抗炎、支持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入院第14无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少尿,每日300ml左右,腹痛难忍,腹部膨隆,立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见腹腔脏器表面及整个腹膜满布票位大小结节,切除腹膜2×3cm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腹膜间皮瘤。为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应严密观察病情.护理及时准确以利治疗,病人因年轻病程短病情更,心理压力大表现忧虑恐惧绝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1994年1月至1999年5月,69例非创伤性急腹症行腹腔镜诊治。其中,胃十二指溃疡穿孔20例,急性阑尾炎17例,急性胆囊炎6例,其它疾病7例。结果69例腹腔镜诊断标准率94.2%(65/69),经腹腔镜检查纠正术前诊断5.8%(4/69)。避免不必要剖腹检查13%(9/69)。单纯通过腹腔镜治疗63.8%(44/69),腹腔镜辅助手术1.4%(1/69),中转为传统手术26.1%(18/69),并发症率4.3%(3/69),死亡数为0。结论非创伤性急腹症行腹腔镜诊治是恰当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00例绝经后妇女出血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00例中,生殖道炎症103例(占51.5%),功能失调性出血64例(占32.0%),恶性病变10例(占5.0%),子宫内膜厚度≥4mm,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出血患者绝大部分是良性病变,但仍要高度重视,应仔细检查,合理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肿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1994-2000年手术治疗的14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特点,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2例(85.7%),恶性2例(14.3%);术后血压恢复正常11例(78.6%)。总结出术前明确诊断和充分的准备至关重要,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放阑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200例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分成二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放组行开放阑尾切除术。术后随访并比较二组的相关参数。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较长,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使用止痛药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放阑尾切除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8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严格选择,应用LC共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病人共68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重度粘连中转开腹1例,因胆管畸形术中电传导损伤胆总管术后形成胆汁漏一例,行开腹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治愈,其余均顺利痊愈.治愈率97%.结论: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15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75)和安全管理组(n=75)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安全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全管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6.0%,P0.05),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5.3%,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风险包括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积脓附件切除、异位妊娠手术)的术后恢复情况。按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引流口)疼痛、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引流组切口疼痛感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应用射频消融治疗69例肝巨大血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1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56例患者病灶完全损毁,占总数的81.2%,13例患者消融不彻底,进行了第二次射频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损毁。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肝区治疗部位或射频针穿刺点处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没有患者出现腹腔内大出血、胆瘘、空腔脏器穿孔、严重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术后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的病灶缩小均在50%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癌痛及其处理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4 8例癌痛患者采用线段分级法(VAS)和 KPS评分法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疼痛 ,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 ,且随着疼痛程度的加重 ,影响也逐渐加深 ;经三阶梯止痛法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P<0 .0 5 )。结论 :疼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癌痛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止痛治疗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胆道结石再手术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取石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总结了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52例胆道结石术后症状复发再手术患者的既往手术史及随访情况.结果52例再手术患者中既往手术史包括单纯胆囊切除20例,胆囊部分切除5例,胆囊切开取石1例,胆囊切除 胆道探查、T管引流20例,胆肠Roux-en-Y吻合3例,肝左叶部分切除2例,EST 1例,结论胆道结石的术后复发,与结石的部位、胆道的病理改变、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合理操作、术者的经验、探查指征的掌握、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arthroplasty,TKA)对伴随夜间痛或抑郁症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极早期肝癌(BCLC-0期)合并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同期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的极早期肝癌伴脾功能患者共23例收入腹腔镜组,对照组根据腹腔镜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数目及大小等为配对原则,按照1∶1的比例收集同时期接受开腹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BCLC 0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1,2,5 a总生存率为95.7%,91.1%,56.1%,对照组1,2,5 a总生存率为95.7%,90.3%,77.3%(P=0.710);腹腔镜组患者的1,2,5 a无肿瘤生存率为91.1%,81.5%,42.8%,对照组患者的1,2,5a无肿瘤生存率为95.7%,86.1%,70.6%(P=0.341);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3.91±128.86),(406.95±143.12)mL(P0.01);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为(6.78±3.49),(9.52±5.29)d(P=0.04);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23.47±54.40),(268.91±51.27)min(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极早期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症与开腹手术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更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少、住院日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阴性病例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 2例良性病胆囊切除术连续病例。结果 :胆总管探查 380例中 15 1例探查阴性 ,其中 31例胆总管 期缝合 ,12 0例置 T管引流。结论 :胆总管探查阴性病例在术中胆道镜仔细检查的条件下 ,胆总管探查切口 期缝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