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入手,分析了铀尾矿废石场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排放量,指出氡是铀尾矿废石场中的主要核素,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者.理论计算和实测表明,随着离铀尾矿废石场距离的增加,周围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氡所致个人剂量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5个铀尾矿废石场的实测,提出了铀尾矿废石场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给出了铀尾矿废石场的安全防护距离,用以指导铀尾矿废石场辐射安全防护的验证和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2.
细粒尾矿库地下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都尾矿库的初始设计堆积物是铁矿与铜矿的混合尾矿,但该尾矿库投入使用至今仍未有铁矿尾矿注入,直接影响到了尾矿库的稳定性.为此,以龙都尾矿库的勘探实测资料为依据,利用2D-FLOW有限元软件对其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初期坝透水性、干滩面长度和不同的大气降雨量等影响因素,对尾矿坝渗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状况下细粒尾矿库的渗流规律,据此对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堆积物的改变对尾矿库的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不及时对尾矿库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该尾矿库将无法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属矿山在地面积存的尾矿已达40多亿t,并以每年约2.1亿t的速度在增长。金属矿山尾矿的主要特点为颗粒极细、数量极大、毒性很强、浓度很低。尾矿库占用大量土地,尾矿库工程事故,尾矿对地面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等,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展对尾矿综合利用和治理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回收利用尾矿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利用尾矿制作建筑材料或磁性肥料;采用各种措施全面治理尾矿,如设立地下尾矿库,利用地面尾矿库作排土场,尾矿膏体地面无坝堆放与同步复垦等,其最终目标是建立"无尾矿山"。  相似文献   

4.
小打鹅尾矿库尾矿堆积坝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小打鹅尾矿库区地形条件限制,使得该尾矿库存在"两高一快"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尾矿库工程安全可靠,在尾矿库初步设计完成后,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获得了尾矿堆积坝的结构组成、设置坝体排渗设施与不设排渗设施条件下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工况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等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尾矿库的设计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至今该尾矿库已安全运行五年多,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5.
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核酸酶活性及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铀尾矿浸出液达到一定剂量时均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数增加,微核数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多,说明铀尾矿对蚕豆幼苗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铀尾矿对蚕豆种子的萌发率没有影响;铀尾矿促进幼苗的生长,低浓度比高浓度明显;低浓度铀尾矿浸出液对核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当铀尾矿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大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图1,表4,参1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在极端条件(地震)下尾矿库坝体稳定性的安全评价问题,提出灰色关联度与变权理论相结合的评价模型。以南方某铀尾矿库为例,将10个坝体依据尾矿堆坝坡、抗剪切强度、孔隙度、含水量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取值;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度与变权理论计算出各坝体稳定性关联度指标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南方某铀尾矿库的10个坝中,第一拦水坝(1~#坝)的稳定性最好,初期坝(6~#坝)和战斗坝(5~#坝)的稳定性排在末位。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在现役或废弃尾矿库上建废石场的工程实践及其稳定性研究现状,结合系统分析原理,定义了由尾矿材料(尾矿砂和尾矿土)、废石、库基岩和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的尾矿库系统。从系统运动的角度出发,对尾矿库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运行特点,分析方法了详细的探讨,指出了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脉石含量高和矿物学性质复杂是导致低品位铀尾矿中的铀难以进一步回收的主要原因,而破坏复杂的脉石矿物结构是提高铀解离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详细分析了铀尾矿工艺矿物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五种氧化剂(H_2O_2、MnO_2、Fe_2(SO_4)_3、HF、HClO_4)对铀尾矿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和物相组成的影响,揭示了酸浸过程中氧化剂与脉石矿物之间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H_2O_2可将硅酸铁盐矿物分解而使铀尾矿粒径变小,MnO_2可将硅酸铁盐转化为硅酸锰盐并伴随着硅酸锰盐物相的结晶长大,Fe_2(SO_4)_3对脉石矿物无破坏作用,反而能使脉石颗粒发生絮凝,HClO_4与HF可在脉石矿物表面或内部造成强烈的腐蚀而形成细小的孔洞.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溶液初始pH、固液比、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土壤吸附钍的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探究了Th(Ⅳ)在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 表明,溶液初始pH、初始浓度、固液比、温度对土壤样品吸附Th(Ⅳ)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含有的蒙脱石表面会被质子化,吸附率也会增加.吸附动力学模型及等温吸附模...  相似文献   

10.
铀尾矿氡析出率的Hurst指数与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尾矿氡的析出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铀尾矿氡析出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尾矿中氡析出率随时间呈现明显的非周期振荡变化.应用R/S方法对所获得的氡析出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分形分析,其整个时间序列数据的Hurst指数为0.83,分维值为1.17.移动Hurst指数在大多数情况下位于0.5-0.8之间,实验后期的Hurst指数部分位于0.5以下,表明铀尾矿氡析出率长期趋势不满足随机游走理论,氡析出率具有长期记忆性,但是短期记忆性不显著.尾矿中氡的析出是一个确定性的混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铀尾矿库坝体材料现场取样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应变直剪试验,得到铀尾矿砂不同含水率下最大剪应力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非饱和铀尾矿砂的基质吸力在逐渐减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变化规律。根据基质吸力对铀尾矿库坝体剪应力的变化规律,随着基质吸力的逐渐减小,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2.
尾矿处理是矿山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选矿厂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矿库是矿山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对当地居民所带来的生存环境隐患和生命财产所受到的威胁又是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尾矿压滤技术结合高压新水冲洗的尾矿综合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黄金生产过程中有参数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铜尾矿复垦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野外模拟试验,对安徽省铜陵市林冲尾矿复垦地外围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下微型生境内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582只,隶属于2门9纲10目32科.结果表明,铜尾矿复垦地外围微型生境试验地与外围对照样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相似系数S表明铜尾矿复垦地不同处理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程度较高.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序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p H值和有机质明显降低,碱解氮和有效磷从复垦地初始值到外围灌丛地、林地试验地,数值不断增加,而速效钾呈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容重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铜尾矿复垦地及其外围自然生境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为外围林地和灌丛地土壤动物迁入铜尾矿复垦地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对铀尾矿生长的夹竹桃、狗芽根、假俭草和蕨及土壤中的U、^226R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夹竹桃、狍芽根、假检草和蕨对U、^226Ra具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植物体地上部分U、6226Ra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U、^226Ra的含量;四种植物为铀尾矿的耐性植物,可用于尾矿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5.
洪水工况下尾矿库浸润线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秧田箐尾矿库为铜厂铜矿规划新建的尾矿库。在规划设计期间,利用室内堆坝模型试验,演绎尾矿库堆坝过程的同时,研究了该尾矿库堆积到设计总坝高约2/3的高度(120m)时,在洪水工况和正常工况下坝体浸润线的变化规律。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Slide5.0软件对尾矿坝在这一高度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尾矿坝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为后期继续进行试验和未来矿山安全生产服务。结果显示,坝体在正常状态下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洪水状态下稳定系数小于国家规范值,需要对原始初步设计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尾矿库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区内采集优势自然生植物及其根系周边的土壤,分析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通过富集系数评价自然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尾矿库区内四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ZnCu;(2)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区整体处于极强生态危害水平;(3)尾矿库区内的不同种自然生植物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4)仙人掌是尾矿库区内富集系数最高、最稳定的自然生植物。研究结果对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是矿山企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尾矿安全监测及信息提取的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从与其成分相似的水体、盐田方面进行信息提取论述,针对尾矿库成分较为复杂,探讨了应用光谱信息结合纹理信息的技术对尾矿库进行提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概述了云南某尾矿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研究区尾矿坝影响因素特征,从尾矿堆积体的性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震作用、坝坡形态、人为因素、外界影响因素六个方面展开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其次对该尾矿库治理后与治理前针对相同的钻探孔位置及取样深度作了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了云南某尾矿坝治理后堆积尾矿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湖南某大型铀矿冶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在开放体系下间歇式的半动态淋滤试验,特别考察了酸雨条件下铀尾矿库浅层土壤核素U的析出机理。通过Fick扩散理论;并运用有限元回归方法分析核素U在不同固定添加剂的固定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铀尾矿库浅层土壤在模拟酸雨条件下析出机理以表面洗脱为主导作用,使用固定添加剂后析出机理以表面溶解为主导作用。以石灰为固定添加剂,铀在第20 d后重新析出;析出液中铀含量随时间增加而不断递增,以石灰和磷酸氢二胺为组合固定添加剂;其固定效果优于石灰单独作用的固定效果;其结果表明铀的析出浓度低于尾矿库中铀浓度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某铀矿的堆浸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和动态淋浸实验,研究了雨水作用下铀尾矿中主要污染物的溶出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尾矿—水作用过程中有大量H+、铀(U)和硫酸根离子(SO42-)等污染物释放,静态淋浸的浸出液p H变化范围为3.3~3.71,U和SO42-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24 mg/L、5.28 g/L;动态淋浸的浸出液p H变化范围为3.34~4.08,U和SO42-的最大浓度分别为438.95 mg/L、7.9 g/L.U和SO42-的释放前期迅速,后期较缓慢.尾矿表面吸附的铀酰络合物的溶解是导致U快速释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