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3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MP感染患儿中,48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主要为支原体所致心肌炎、脑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漏诊、误诊.应及时检测血MP-IgM.治疗除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还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球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2011-12-2012-12住院的600例肺炎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MP-IgM阳性者给予肝功能、肝脏B超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6-12岁阳性率占60%,且常在感染同时出现肺外并发症。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多侵犯肺部,但易引起肺外并发症,故在治疗过程中有发热、咽痛症状,而且又同时或先后出现多系统器官免疫损害时应考虑到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单核细胞数增高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相关性,为MP肺炎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住院患者513例,根据外周血单核细胞数分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组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正常组,采用金标法检测MP抗体(IgG、IgM),统计各组阳性病例数.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组中统计组内阳性病例数,并统计支原体感染阳性病例数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结果 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组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单核细胞正常组(χ2=31.060,P<0.05),以冬春季患病率最高(χ2=9.973,P<0.05),且在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组中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达57.8%,而单核细胞正常组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仅为29.5%.结论 儿童肺炎患者如早期单核细胞增高应高度警惕MP感染的可能,尤其在冬春季,需及时检测MP抗体,以指导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肺炎系由肺炎主原体(MP)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其仅占受感染的3%HO%。临床上以顽固性剧烈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5年朋月收治23例文原体肺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3例中女:13例,男:10例;发病年龄为2H4岁,其中2ed岁3例占13%,5—7岁15例占65%,8—14岁5例占22%;发病季节冬季则例,秋季8例,其它季节5例。二、临床症状与体征症状:23例患儿均有咳嗽。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18例占78%,阵咳5例占22%。咳嗽伴有白色钻液痰14例占61%,血丝痰1例占宅%,历经一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间质性肺炎。在临床易感于慢性肺部炎症病人,基于此原因本研究使用烟熏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方法建立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HE和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小鼠感染前后肺部肺炎支原体浓度、肺组织病变状况和肺组织胶原纤维生成情况。结果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达到93%,肺泡腔塌陷,肺组织呈片状致密结构,内充斥大量红细胞,胶原纤维增多呈片状蓝染。结论通过实验可知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内支原体浓度增高、肺组织病变情况严重,胶原纤维生成增多,预示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间质性肺炎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6.
我院门诊于2001年6月-2002年7月采用注射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5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α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婴幼儿哮喘发病情况,探讨婴幼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7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与4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35例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哮喘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达到25.3%,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婴幼儿哮喘中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将筛选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治疗,评估以上4种药物的药效.筛选单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重症患者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对比、评估疗效.实验室中利用支原体分离株做10种抗支原体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找出对MP有效的药物.结果阿奇霉素治疗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显著高于其他3组,总有效率达93.1%;其次为交沙霉素组、罗红霉素组,其有效率分别为84%和82.1%;红霉素组疗效最差,有效率仅为69.2%;重症患者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首选阿奇霉素,对重症肺炎支原体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A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A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A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01年3月-2007年3月间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为主,伴喘憋,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右下肺多于左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获痊愈。肺外疾病需要对症处理,有时需应用激素。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但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小鼠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方法,降低非特异性反应。方法肺炎支原体热灭活处理后制备ELISA板,检测小鼠血清,与常规ELISA及分离培养方法相比较。结果优化后的ELISA方法平均本底值为0.03,敏感度为1:1280;优化ELISA方法与分离培养方法的符合率为99.27%,比常规ELISA方法高;PCR验证改进后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优化后的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对小鼠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通气组(NV,n=29)和无创通气+高流量吸氧(NV+HFNC,n=29),分别比较两组在患者拔管后的4h、12h、24h及48 h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30 d及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拔管后4h、12h、24h及4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以及48h后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入院30d和90d、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V+HFNC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均小于NV组,且在拔出气管插管后的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V+HFNC组在拔出气管后的48h内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NV+HFNC序贯治疗通气策略可减低拔管后患者呼吸频率及48h内气管插管再插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场对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血浆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磁作用对照组、缺氧性心肌损伤组、缺氧性心肌损伤磁场治疗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MDA含量。结果:血浆MDA含量,缺氧性心肌损伤磁场治疗组明显低于缺氧性心肌损伤组(P<0.01)。结论:磁场对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血浆和MDA含量具有明显降低的作用。初步证实,磁场对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及克山病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05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了10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老年为患者,并与同期住院的35例中青年肺炎以及51例纯西药的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与疗效分析。结果:老年组喘促、心悸、纳差、舌暗、苔黄腻、脉弦滑等症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胸部X线以支气管肺炎居多;中西医结合与纯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肺炎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尽管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无明显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场对缺氧性心肌病大鼠血红细胞SOD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磁作用对照组、缺氧性心肌损伤组、缺氧性心肌损伤磁场治疗组。采用四氮唑蓝法测定各组大鼠血红细胞SOD活性。结果:大鼠血红细胞SOD活性,心肌损伤磁场治疗组明显高于缺氧性心肌损伤组(P<0.01),磁作用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在磁场作用下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和健康大鼠血红细胞SOD活性可明显升高,进而表明:磁场对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和健康大鼠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活自理33例,部分自理25例,植物生存3例,自动出院5例,其中并发肺炎致呼吸衰竭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消化道出血3例,死亡7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了4组(上感组、支哮组、肺炎组、心衰组)共27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及30例正常的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运用基于区间值模糊集的聚类方法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大致正常,大多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肌酶谱升高,但不显著,多数肺炎或心衰患儿的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提示呼吸道感染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治疗中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