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伟 《科技资讯》2014,(28):174-175
语文这一学科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可以这样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质上内涵很丰富,做起来更难。在具体的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中的“活”,把“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能始终沉浸在乐学、乐思的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为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于课堂之中。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搭建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平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在对话中积累,情感在课堂中激越,思维在合作中创新,理想在探究中放飞。语文课要运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授课,一句话,就是语文课要教“活”。这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成为一些学校评价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尝试创新,就必须由原来的那种细嚼慢咽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多渠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要学会”中走出来,步人自己的“要会学”的殿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我个人认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黄海珠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3-153,106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语文“回归生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和渗透学生的生活。文章就语文教学生活化方式提出了几点实践意见。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已引起普遍的关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少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期间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从许多的成功和失败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努力。这里我只想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点粗浅的体会,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不少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要求,而不得不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许多科学发明家能取得伟大的成果,原因之一,就是对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教导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但我认为在“教导”中“导”更为重要。“诱思探究”、“循循善诱”不仅适用于语文课本教学,同样也适用于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高三的语文复习知识覆盖面很广,如果只是一味地做题、讲题,而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那么就是在舍本逐末,最终必定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我自任教语文以来,一直坚持积累、总结的教学方法,逐渐找到正确的教学路径。同时,语文在各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都占据着关键地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在中考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要有高度的重视,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核心思想,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真正推行教学民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教学民主思想,我在体会是要从树立以下“三观”入手,来实践教学民主思想,进而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以学生为本,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曾经历了“知识本位”“智力本位”的过程。语文教学的重点也相应表现在以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以“开发学生智力、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科技能、技巧为中心”。以此相应…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令我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对学生来讲,难于对付的也是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说明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很有必要一起探究。下面就如何上好作文课,变“老大难”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0.
李香 《奇闻怪事》2005,(2):40-40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视界禁锢于教材,定格在课堂,切断了与生活的渊源。要知道,语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积聚与发抒。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有助于点燃学生最佳学习情趣,完成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1.
顾敏 《科技信息》2011,(30):280-281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知识关键在于多动手。”这句话应用到计算机学习中非常适用。要想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教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经常有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为此本学期我尝试用多种方法和学生沟通,增进师生感情,用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引导学生自觉动手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里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充分反映出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细细思考,学生作文难无外乎就是三种情况,一是找不到生活素材;二是找到了素材不知怎么表达,思路不畅;三是有了素材和好的思路却苦于没有语言,来来去去都是几句话。为了让学生知道习作写什么,如何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继娜 《科技信息》2009,(11):195-19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主体意识,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满足学习者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文本蕴涵的价值取向,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怎么处理这方面的矛盾呢?认清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本位,也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任教10余年,一直奉行“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因为我对学生约束特严,几年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严师”,教学成果至今令我津津乐道。可是一件事使我改变了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从生活中来,还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放松,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章、对生活的感悟。在体验文境、品味文本、感悟文思的过程中再现情景、享受生活、形成语感,感受到语文生活的快乐。简而言以文育人,就是引导在学生文化、文明、文学的熏染下,让学生在宽松、交际的氛围里,体验语文的乐趣,重组学生的生活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准确理解“以文育人”的思想内涵,把握“找寻阅读快乐”这一原则,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且看当前的课堂,你一个创新,我一番变异,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呈现出一片绿叶葱茏的勃勃生机。但是,我们再冷静地分析一下,可以看到由于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虚”了。因此,我们的心情不时处于矛盾状态:为什么这变那变,语文教学的质量越加难以提高,语文教学到底如何是好?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应通过万变转其宗,把握好语文教学中这些或浓或淡的根脉情意,真真切切地教,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得终身受益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陈炳辉 《海峡科学》2004,(10):74-75
“求实”即“务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对于中专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实”包含两种含义:其一,要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因材施教;其二,要根据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具体效用。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要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上出现的高中热,中专的生源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生源短缺,生源的知识水平严重下滑的状况,我们中专语文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一现实,教学上还是一味按部就班,或者“杞人忧天”,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第斯多蕙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一、走进生活,学习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围绕语文课本来教学,很少站在学生的视野高度来思考语文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几年下来,只学会了写字,读书写作说话却成了一种负担,毫无乐趣可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陶行知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认为“真人”就是人格高尚的人。“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是教育的宗旨,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一重任。语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化学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开始全方面的接触和学习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重教学技巧的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牢固化学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