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井施工在地铁、市政管线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在一些软土地质的施工环境下。沉井体型庞大,制作困难,下沉控制要求高,控制难度大。本文以曹妃甸工业区跨纳潮河综合管廊南岸沉井施工为背井,分别对沉井的制作、不排水下沉、施工监测、纠偏等关键工序和工艺进行探讨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探讨的工艺合理、可行,为今后同类地质条件和同类沉井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方法作了重点介绍,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浅析,供从事沉井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期望对此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方法浅析能对以后沉井的施工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泰州大桥南锚沉井基础侧壁土压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州长江大桥南锚沉井基础为研究对象,对南锚沉井基础侧壁土压力进行了实时监测。根据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结合沉井下沉曲线和下沉施工工艺,系统分析沉井侧壁土压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得出了侧壁土压力分布是非线性的;并会随着下沉深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及对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泰州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长67.9 m、宽52 m、高57 m,在沉井下沉的初期,采用降排水下沉。降排水下沉施工成本相比不排水下沉低,且下沉效率高,易控制,可形成良好的下沉导向,并确保沉井的下沉速度和精度,适宜在粉细砂、软塑性亚黏土等地质条件下采用。文章以泰州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为例,介绍了超大型沉井降排水施工的降排水下沉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某工程沉井基础的施工技术:分节预制,第一节下沉后再接高第二节,地层透水性强时采用冲抓斗不排水开挖下沉,透水性差时采用人工排水开挖下沉,入岩部分排水后人工用风镐或风枪打眼辅以弱爆破开挖,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城市建设中使用沉井的必要性,提出在沉井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沉井下沉过程中倾斜与偏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淼  龚海龙 《科技资讯》2010,(21):45-45
沉井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或地下结构物,能否按设计位置下沉是沉井施工成败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沉井倾斜与偏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泰州大桥南锚沉井基础的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法,设计了施工安全监控方案。施工期监测成果分析表明:沉井下沉初期沉井底部刃脚附近水平方向的拉应力较大,将此项物理量作为下沉的控制指标,有效指导了沉井施工;侧壁土压力分布随入土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沉井“带水下沉法”施工技术已被市政公用等工程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广州市沥滘污水主干管工程和泉州市宝洲路污水管线改造工程的沉井施工,主要对沉井“纠偏”、沉井“不沉”、沉井“超沉”、沉井四周的“防坍塌”和水下混凝土封底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奇闻怪事》2009,(10):68-68
沉井设计是电厂泵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工程结构不但施工简单方便,同时它的占地面积小,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小,所以,沉井施工结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工程建设方法,本文对电厂泵房沉井设计的施工方案和过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科技信息》2014,(6):212-213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MIDAS/GTS软件对沉井下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抽取垫层前,沉井拉应力达到最大,并发生在刃脚位置;随着沉井的逐渐下沉和逐渐接高,沉井最大拉应力发生位置由刃脚向井壁转移;沉井下沉至⑧2淤泥层时易发生突沉;沉井进入旋喷桩加固地层出现难沉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施工,简要的分析了利用空气幕辅助大型沉井下沉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靠度理论,通过对基桩极限状态方程的分析,得到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型锚碇沉井下沉施工的稳定性之中,得到了衡量沉井下沉稳定性的三个指标,抗滑动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和下沉稳定系数。以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施工为例,通过对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不同工况,不同接高阶段、不同下沉阶段中下沉稳定系数的分析可知:同一工况、同一下沉周期内,随着接高次数的增加,稳定系数逐渐增大;同一工况下,稳定系数随着下沉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不同工况中,全截面稳定系数最低。在今后类似锚碇沉井的下沉施工中可采用下沉稳定系数对沉井下沉稳定性加以分析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暂无沉井基础与真空预压处理技术结合的研究。试验通过模型来模拟沉井在不同真空预压处理程度的软土地基中的下沉,对沉井侧摩阻力、刃脚底部阻力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对比分析,这对实际工程与理论研究都有参考意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真空预压处理时间的增加,沉井在软土地基中下沉时的侧摩阻力逐渐增加,靠近刃脚附近侧摩阻力减小的趋势消失;刃脚底部的土压力随着沉井下沉缓慢减小,其中刃脚斜面的土压力占比较工程实际偏大;在软土基础中沉井自重荷载在真空预压处理后提高了250%,且当含水率降低到45%左右时,沉井自重荷载有明显的提升;现有理论计算方式对于刃脚踏面的竖向受力计算偏大,对于刃脚斜面的竖向受力计算偏小。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江阴滨江地区软土、高地下水位的特殊情况,以某钢厂料坑设备基础沉井工程为实例,阐述了沉井下沉前的施工准备、制作过程中刃脚支设、井壁制作等细节问题,并对沉井下沉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沉井在下沉中标高测量的控制,沉井封底、沉井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为此类工艺在类似地区的使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沉井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的深坑、地下室、设备深基础、墩台码头等埋深较大的复杂建构筑物工程,其处理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同时解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渗透变形等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沉井下沉施工技术、施工计算及封底技术,总结了沉井对周边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下沉系数K是沉井施工的重要参数,从沉井构造措施及井外堆载等手段调节K值的大小以达到解决软弱层上沉井施工中出现的超沉、突沉、偏沉滑移等施工难题.对涌泥、反涌、喷水冒砂等问题则应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来处理,在一些工程施工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积超过200平米的大型薄壁矩形沉井的水下下沉是施工工程的公认难点,本文通过21个沉井的施工,总结出施工方法及经验。对施工过程及困难克服进行了总结,以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提升泵房沉井施工方案,包括沉井的制作、沉井的下沉、沉井下沉的观测、沉井的纠偏等。  相似文献   

20.
泰州大桥主桥采用主跨2×1 080 m三塔两跨两锚碇悬索桥,其中南、北锚碇基础为特大型沉井,矩形平面尺寸为67.9 m×52.0 m,高度分别为41 m,57 m。针对锚碇基础覆盖层深厚、基础尺寸巨大、沉井下沉深度深等特点,通过施工技术的攻关,顺利完成了砂桩复合地基处理、沉井制作和拼装、钢壳沉井混凝土填充、混凝土沉井接高施工、水力机械冲吸式排水下沉和空气吸泥机吸泥下沉等多项施工工序,为今后陆上特大型沉井施工提供了借鉴。文章简要介绍了南、北锚碇陆上特大型沉井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