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进入了最佳发展时期.但随着“三化”进程的深入,农业发展不稳定、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扭曲、农地利用及其制度缺陷等问题日显严峻.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变量,农地制度创新在农地可持续利用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其根源问题——现有农地制度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结构性矛盾.为此,要创新农地产权制度,确保产权主体在.配置农地资源上的核心作用;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建立农地保障替代机制,强化农地的生态、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质量评估体系、农地整理、土地税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解决措施,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安排中存在问题和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思路。本文指出,从中国目前的状况和条件来看,明确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使用权以及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恰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目前农地金融制度体系存在的有关制度缺陷,提出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基础制度:(1)改革农地经营方式,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促进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健全土地产权法规;(2)采用避免风险、控制损失与转嫁风险等措施,防范农地金融风险;(3)建立科学的农地评估体系,提高评估从业人员素质,正确处理政府、评估师协会、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关系,促进评估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允许国外土地评估机构进入中国评估市场。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经营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当前的农地制度变革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完善与创新,克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缺陷,加快土地流转,构建家庭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通过农地流转制度的交易费用分析,得出集体推动型的土地流转制度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优化并可能形成相应的正式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WTO相关规则及中国政府的承诺对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出了流转主体的经济性和平等性、流转客体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流转过程的规范性、流转管理的统一性、透明性和服务性及流转行为的市场性要求。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农地流转宏观决策机制;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市场准入制度;农地资源价值补偿制度;农地流转的统一管理制度;农地流转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提高农村土地整合利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仍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从法律角度对农地经营权的入市交流和流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分析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现状和法律困难的基础上,从明确土地经营权权利性质、健全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优化农地经营权融资制度、强化经营权流转法律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健全和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创建和完善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从分析美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出发,对照我国农地市场化改造现存的几大主要矛盾进行着重阐述,为我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提出政策建议:配置土地发展权,完善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产权制度基础;转换政府角色,创新土地管理机制良性推进制度变迁;重构地价评估,健全农地资产评估制度及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土地中介,完善农地资产市场的中介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特色的农地经营制度,但分散的、狭小的农户经营和大市场发生了矛盾。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强调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  相似文献   

12.
卫广富 《科技信息》2006,(12):304-304
从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和家庭经营方式不变的前提出发,我国应选择土地股份投包制作为农地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是希图在较易得到政府和农民双方接受并支持的基础上,建构起土地合理流转和有效集中的机制,从而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分工分业的迅猛发展,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的局限性也日渐暴露。地块分散的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方式虽然能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但不利于农地的集约化经营和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在不改变现有的农地使用制度的条件下,又要让农地达到规模经营,农地流转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弊端,研究了现实的制度创新实践,在对这些实践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明晰农地使用权的产权界定,建立以村为基础、乡统筹的农地产权制度,强化和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二是健全农地使用权市场和必要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金融是土地经营者(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包括农场主、佃农等)以农地产权向金融机构融资的行为。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地金融制度。始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 ,国内学术界对在中国大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现实条件与约束因素展开了讨论 ,并取得了一些创建性的成果。贵州省湄潭县还于1988~1997年对此进行了试点。但是 ,目前国内对农地金融制度问题的讨论和实践尚不够深入 ,完整的、适应中国实际的模式构想尚未形成。结合对农村现…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属于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在这个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是万里。通过对列宁论农地制度变迁的"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的比较,从而指出在邓小平改革思想指引下,由万里在安徽发轫的农地制度改革是不同于"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的"第三条道路"。而此道路对于总结农村改革经验,廓清农村改革整体图景,透视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6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农村土地立法问题: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中南财经大学南湖校区隆重举行,来自意大利、葡萄牙、阿根廷、摩尔多瓦等国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基层政府官员和多家媒体齐聚中南财大,以农地立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为主题,围绕国内外最新农地立法模式和成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互动。与会学者结合国外的经验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对我国农地立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此外,会议还组织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地规模化经营一直是日本农业政策追求的目标。如今日本致力于培养大规模农户和集落营农等生产组织,试图代替传统的家庭经营,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而集落营农因其本身具有的多功能性,符合农业、农村的现实需求,正逐步成为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如果集落营农在经营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将成为未来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还需要必要的历史支持,在我国进行农地制度的创新与相关政策设计,必须充分吸收与借鉴中国历史上农地制度变革与演变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从中归纳概括出有益的逻辑启示,发掘其内在运行规律。本文叙述了从原始社会至今的中国农地制度嬗变,并从中概括出对我们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养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以来,已经走完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它的作用和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似乎只注重它的实用性,而忽视它存在的合法性。对此,本文提出的中心主题是:劳动教养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台时起就缺乏法律依据,并违反当时施行的“54年宪法”,1979年劳动教养制度重建后,又与“82年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等有关规定相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