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对于铁尾矿砂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铁尾矿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处于初始阶段.本试验利用铁尾矿砂完全取代天然砂,利用矿物掺合料等手段对铁矿尾砂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铁尾矿砂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二者的比值在0.8 ~0.9之间.  相似文献   

2.
将铁尾矿砂代替天然河砂在混凝土中作为细集料应用.经过试验方法,比较同等级铁尾矿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性能,以及配合比设计.结果表明:铁尾矿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强度性能基本一致,铁尾矿砂混凝土可以代替普通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构件中,既可解决混凝土用普通河砂资源紧缺问题,又可达到合理利用铁矿尾料、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渗透系数法研究了轴向压力以及强度对铁尾矿砂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铁尾矿砂混凝土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其抗渗性并非一直在劣化,而是在荷载水平0.3—0.4时逐渐提高;当荷载水平为0.4时,出现有压状态下的最大值。当荷载水平超过0.5时,铁尾矿砂混凝土抗渗性能开始快速下降。铁尾矿砂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与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抗渗性能随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尾矿砂在结构和环境可持续方面的特点。试验需要试配强度等级为C30、C40及C50三个强度标号的铁尾矿砂混凝土。通过强度等级公式确定不同水胶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标号。对比C40的尾矿砂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探讨铁尾矿砂完全替代天然砂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水胶比的铁尾矿砂混凝土试块和普通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相近,为实验室配制尾矿砂混凝土提供研究依据。在有掺合料配制混凝土的前提下,建议对试配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应的三个水胶比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及该方法的特点,详述了用该方法对铁尾矿砂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案的优化过程,包括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表的选择、方案的确定等.可以为铁尾矿砂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以再生粗骨料部分取代天然骨料、以铁尾矿砂部分取代天然砂分别作为粗、细骨料,同时以纳米偏高岭土(NMK)部分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制成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IRC),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探究NMK对IRC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及氮吸附法(BJH)研究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砂取代率的增加会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化率,且取代率越大,抗压强度变化率越高;适量掺入NMK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NMK取代率为5%时,抗压强度最大;掺入适量的NMK可以通过促进二次水化反应生成大量的C-S-H凝胶,提高砂浆内部及砂浆与骨料之间的密实度,提升界面过渡区强度,优化内部孔隙结构,进而提升IRC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7.
工业废料改良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利用工业废料铁尾矿砂和电石渣作为添加剂改良膨胀土的可行性与改良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对铁尾矿砂改良土及铁尾矿砂-电石渣复合改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掺铁尾矿砂改良膨胀土,随着掺砂率的增加,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显著降低,界限含水率和塑性指数均降低。同时掺入铁尾矿砂和电石渣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改良效果要优于单掺铁尾矿砂的改良效果。当铁尾矿砂掺量一定时,随着掺渣率的增加,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基本上是呈线性递减;改良土的液限降低,塑限先增大后减小,在掺渣率为10%时达到最大,从而改良土的塑性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在掺渣率为10%时达到最小。当两种材料掺量一定时,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改良效果更为显著。当掺渣率一定时,随着铁尾矿砂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界限含水率和塑性指数仍均是降低的,与之前单掺铁尾矿砂改良膨胀土得出的结果相一致。说明掺铁尾矿砂和电石渣均对膨胀土的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因此为膨胀土改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开大孔钢筋贯通式钢管混凝土节点,该新型节点形式与已应用到工程中的开小孔钢筋贯通式节点相比,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建立了介于这种新节点与传统开小孔节点之间的过渡形式:开大孔加强式钢筋贯通的钢管混凝土节点。并通过对三种节点低周反复循环加载的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新型开大孔式节点位移延性、耗能能力比较理想,抗震性能良好,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在该新型节点处设加强环和加劲肋能够显著提高节点的整体性与延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在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方法存在的差异,其硬化后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对不同强度、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外加剂组合的自密实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进行了系列研究,并与同等强度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通过试验,明确了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胶砂比为变化参数,通过实验研究铁尾矿砂水泥基灌浆料(ICGM)的强度随胶砂比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胶砂比的增大,ICGM抗压、抗折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在合理胶砂比下,强度可达到规范要求,用铁尾矿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水泥基灌浆料的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在工地试验室对高频振动配制机制砂C50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选取主要原材料并进行性能指标检测及优选,确定C50机制砂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对不同搅拌方式配制的C50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耐久性进行试验对比;使用工业CT扫描来观察不同搅拌方式配制的C50机制砂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特殊的高频振动机理来配制机制砂高标号混凝土,并与普通自落式配制的机制砂混凝土试件对比,发现高频振动配制出的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高于普通搅拌配制的混凝土,其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耐久性得到改善.采用高频振动搅拌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其内部结构更加密实均匀,整体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了全新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概念,并研究了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配合比设计中引入硅砂率和钙砂率的概念,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水泥生产的三率值联系起来,使混凝土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相同,进而在废弃后可直接作为水泥生料,无需或只需添加少量校正原料.试验表明:相同配比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除流动劣于普通河砂混凝土外,其他力学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废弃后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氧化物成分与设计水泥生料基本一致.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回收利用率低、造价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水泥生产中对天然矿物的过度开采和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渗性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试验测试天然砂和人工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研究了人工砂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水灰比、粉煤灰替代水泥率和粉煤灰超量系数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对人工砂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人工砂混凝土在标准养护28d和56d的抗渗性能均低于同水灰比条件下的天然砂混凝土;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养护龄期、水灰比、粉煤灰替代水泥率及粉煤灰超量系数等因素相关,同水灰比条件下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高于人工砂混凝土;人工砂混凝土和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均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固定砂石体积法、全计算法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方案设计,通过9组配合比设计,成功配制出sclc20混凝土.通过工作性能及力学强度对结果评定与分析,得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最佳配比为陶粒用量系数为0.533,砂体积系数为0.433,粉煤灰掺量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机制砂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摆式摩擦法与表面回弹法,研究了水灰比、砂率、机制砂掺率、石粉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列。研究表明,机制砂抗滑性能低于天然河砂,石粉会显著改变机制砂混凝土的表观构造,各影响因素之间灰色关联排序为砂率水灰比石粉含量机制砂掺率,根据以上结论设计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滑性能预测模型,经验证此模型与试验实测值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复合相变纳米元件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控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机膨润土与癸酸相变控温储能纳米元件处理成为砂粒状的相变砂,有利于提高其与水泥混凝土的相容性.探讨了相变砂细度、掺量对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采用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的方法研究了相变砂的控温效果;采用Super SAP分析方法计算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采用乳液和高强水泥包覆相变控温储能纳米元件形成的相变砂,其与混凝土组分的和易性较好;控制相变砂的细度模数为中粗砂范围,并适当增加减水剂的掺量,在相变砂代砂25%时,可以使掺相变砂的混凝土基本达到基准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的要求;相变砂的掺入对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无不良影响;相变砂掺入过多将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下降明显;混凝土电通量试验表明,适量掺入相变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无不良影响.模拟大体积混凝土温升试验表明,掺入相变砂后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为44℃,较基准试样降低了4.5℃;相变砂只需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心部分掺加,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超过45℃的体积占大体积混凝土总体积的体积分数随混凝土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废渣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料产地多、质量波动大,影响因素复杂,甚至存在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目前尚难用传统的统计或回归分析方法加以精确描述,本文引入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处理技术,利用已有的混凝土配合比(输入)及实测性能指标(输出)等试验数据来训练网络,建立混凝土输入-输出模式非线性映射关系,构造混凝土性能(主要是强度)模型,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某些性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石墨尾矿砂是石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堆积过多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为了解决传统混凝土中细骨料砂的替代问题,本文探究不同替代率的石墨尾矿砂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作用下的断裂性能变化规律。通过不同替代率、不同加载速率下的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研究其对尾矿砂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破坏形态、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石墨尾矿砂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呈上升趋势,加载速率越大、断裂韧度和断裂能越大;石墨尾矿砂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断裂性能和延性,在石墨尾矿砂替代率为0%~30%的范围内,替代率越高,裂纹延伸速度越缓慢,产生的裂纹宽度越小且断裂韧度及断裂能提升效果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目前尾矿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尾矿砂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运用权矩阵分析不同配比条件下加气砌块的干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水泥用量为150g,石灰用量为96g,尾矿砂用量为420g,水料质量比为0.55时,加气混凝土的性能最优.采用自主研发的稳态平板导热仪测量砌块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说明砌块保温性能较好,可用于制备装配式预制保温墙体.最后,对仪器的实用性、创新性以及热电偶标定技术的精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贵州地区的机制砂、粉煤灰、硅灰、水泥等主要原料配制出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系统研究了其工作性、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如碳化、收缩、抗化学侵蚀性等,并与河砂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