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绍了场致发射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微尖型场致发射阴极、膜状型场致发射阴极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对场致发射显示屏(FELLS)的结构做了研究,并讨论了影响场致发射显示屏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环和闭环发射分集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射分集是MIMO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开环发射分集和闭环发射分集在Rayleigh衰落 信道的性能,并且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发射分集方法在存在反馈延迟和信道估计误差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声发射技术在混凝土损伤检测中广阔应用前景,对国内外混凝土损伤的声发射分析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混凝土损伤的声发射分析方法梳理工作主要围绕混凝土损伤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分析、声发射信号波形分析、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混凝土损伤定位分析和火灾下混凝土结构损伤声发射技术应用4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了多种声发射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发射场气候背景、气象保障的难点、保障风险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射日气象保障历程,研究发现发射日出现的冷空气影响场区的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发射窗口"之后,为任务成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航天气象保障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加大对气象信息的研究力度,完善应对预案,提高气象风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原油储罐使用时间的增长,储罐的安全及检测评价成为了使用及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在役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简述了在役原油储罐的主要腐蚀结构,然后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物理基础、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确保声发射检测技术的顺利进行,最后详细说明了声发射检测前的加压程序和储罐罐壁、罐底声发射源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声发射技术在岩土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根据Kaiser效应测试岩石地应力,根据声发射事件的时空分布分析岩石内部损伤状态.介绍岩石中形成声发射的原理及表征参数,阐述Kaiser效应地应力测试和岩石破裂空间定位的原理及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基于声发射表征参数的岩石损伤力学及分形特性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岩石声发射的研究现状,指出Kaiser效应地应力测试、岩石声发射空间定位和岩石损伤力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Kaiser效应地应力测试点显现度的影响因素复杂,岩石破裂的声发射空间定位精度有待提升,基于声发射的岩石损伤机理认识不足及分形维数临界值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7.
对全国现役各系列火箭发射控制器检测内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发射控制型是增雨防雹作业的主要工具,火首发射控制器是火箭发射控制型的主要一部分,对其应进行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8.
谭淑霞 《科技信息》2012,(23):465-465
调频广播、电视台发射和接受信号都离不开发射天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更是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提高了广播电视接收信号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业之中,本文主要介绍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概况、特征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历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气象保障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发射前8 h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约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雷暴、降水和高空大风。气象保障历程表明西昌发射场气象预报技术和大气探测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气象保障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成功制备了结构为ITO/PDDOPV/PPQ/Al的异质结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其中PDDOPV是一种空穴型聚合物材料而PPQ是一种电子型聚合物材料 .该器件在正反向偏压下均可发光 .在正向偏压下的光发射主要来自PDDOPV ,但在反向偏压下的光发射则包括来自PPQ的蓝光发射和PDDOPV的黄光发射 .蓝光强度与黄光强度的比值随着反向偏压的增加而增加 .提出了加速电场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蓝光强度与黄光强度的比值随反向偏压的增加而增加的发光机理 ,指出了决定这一比值的主要因素 .  相似文献   

11.
场致发射材料的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论述了场致发射材料及其特性 ,对金属、硅微尖、金刚石薄膜、GaAs等的制备工艺和阴极特性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介绍了这些材料在新型场致发射显示器件 (FED)、真空微电子管作为阴极材料的应用 ,并对场致发射材料的获得和改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蹬空开采中如何有效的对下组煤采空区上覆岩层进行矿压监测。在采矿工程中,运用声发射技术来监测、预报煤矿的冲击地压。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实时、连续的岩(煤)体声发射监测技术,最初主要应用在地震监测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应用,中国声发射监测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在矿压中的应用已达到了实用阶段。通过对声发射技术的理解,结合采矿工程中关键层理论,将其应用到蹬空开采中。首次提出了监测层和蹬空开采声发射模型,并以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成果对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声发射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管道泄漏检测法如负压波诊断法要求有很强的实时性,常因不能及时捕捉到泄漏信号而造成诊断失败,而声发射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无损检测方法,可根据泄漏时流体与泄漏孔隙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判断泄漏,实现对泄漏信号的连续捕捉,在检测原理上有很大的优势。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管道泄漏检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声发射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实现了对泄漏信号的有效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泄漏发生时的声发射能量主要集中在140-160 kHz,随着泄漏距离的增加,在200 kHz处的声发射能量将产生较大的衰减,从而验证了应用声发射技术进行管道泄漏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声发射及盖格尔定位算法,实验研究了不同巴西盘岩样加载破裂失稳过程.结果表明:声发射事件主要由于裂纹扩展产生,在初始加载阶段直至裂纹萌生之前,其声发射活动不是很明显;一旦岩样出现初始裂纹,在相应的应力点声发射事件明显增多;在微裂纹扩展的非稳定阶段至岩石破坏瞬间,声发射活动变得异常活跃,声发射事件变化率最大.由此直观反映了巴西盘试验过程初始裂纹的产生、扩展空间位置及扩展方向,即大部分试样的破坏是从一加载端开始,而少数试样的初始裂纹是在岩样的内部产生.同时,声发射事件定位也是岩样内部应力场演化过程的宏观表现,这对于深入研究岩石破裂失稳机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环和闭环发射分集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射分集是MIMO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开环发射分集和闭环发射分集在Rayleigh衰落信道的性能,并且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发射分集方法在存在反馈延迟和信道估计误差条件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16.
高能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逸出深度和入射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属二次电子发射的主要物理过程和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定义,从理论上论述了高能原电子斜射入金属发射体内的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表达式,然后又根据高能原电子斜轰击金属并激发产生二次电子发射的特点,推导出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金属逸出深度和高能原电子入射角度的关系式.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当高能原电子斜射入金属发射体内时,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高能原电子的入射角的余弦函数近似成反比,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金属逸出深度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神舟五号为什么定在白天发射?以往神舟飞船的发射时间一般在凌晨和子夜,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而神舟五号选择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到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充分保障宇航员的人身安全。——火箭发射时为什么往下“掉渣”?这是火箭保温的一个措施。为了不让火箭推进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箭体一些部分贴了一些隔热泡沫保温材料,火箭发射升空,速度一快,风一大,有些泡沫材料掉了下来,这对火箭成功发射没有影响。——火箭刚开始为什么看着那么慢?这是载人航天飞行的特殊…  相似文献   

18.
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一些新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就是比较突出的应用技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有着保障,本文主要就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标准以及特征体现进行阐述,然后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优势和技术创新详细探究。希冀能通过此次的技术研究,有助于促进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磁耦合原理,针对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设计了一套无线供能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无线能量发射端、接收端、整流模块、稳压模块和充电模块.研究了发射端的发射频率(40~120 kHz)对传输功率的影响,进而优化了稳压模块,并比较了锂电池充电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发射频率范围内,无线供能传输效率随着发射频率的增大而升高;发射频率为120 kHz时,传输效率可以达到57.47%,接收功率为1.12 W;锂电池能快速充电,为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提供稳定能量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利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气体渗透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瓦斯压力下含瓦斯原煤煤样的3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研究了含瓦斯煤破裂过程中声发射时空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内的声发射定位点随载荷增加逐渐密集且主要分布在主裂纹面附近;随着载荷增加,单位载荷区间的声发射振铃数经历了初期的沉寂期、中期的低水平稳定期、峰值前的快速发展期和峰后的高水平稳定期,与煤样累计声发射振铃数变化特征类似;瓦斯压力增加增强了损伤前煤样的声发射活动,减小了煤样的初始损伤应力,促进了煤样的损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