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环境是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持续源泉和动力。创新环境建设状况是衡量一个大学科技园办园实力、孵化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尺度。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开展信息数据收集、资料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调研,本文对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孵化器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孵化器孵化体系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初步探讨了预孵化的主要内涵和形式,并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项目孵化三个方面指出了我国预孵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我国预孵化机制应同大学科技园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完善大学科技园孵化体制建设的有效手段,发挥大学科技园功能,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在科技部、教育部的宏观指导和各依托院校、地方政府的联合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然而,随着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科技园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问题,是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重点攻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从“科教兴国”的角度看,大学科技园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可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能够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科技创…  相似文献   

5.
陈华 《华东科技》2005,(5):18-21
众所周知,我国的科技成果70%源自大学。从1999年下半年起,大学科技园建设即被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让大学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大学科技园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伴随着国家大学科技园阵营的扩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正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和技术、成果过多地集中在大学,如何解决创新源头问题,最大地释放大学创新能力?我们又当如何评价和看待当前大学科技园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下面,让我们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郭妍 《甘肃科技》2000,16(5):7-7,15
1 抓好高新区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大学科技园是既可以充当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又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还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所以说它是产学结合的重要基地是高新区的内核1993 年前后我国就有部分大学与高新区筹划共建大学科技园但时至今日除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少数学校外包括我省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其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其核心和灵魂创新网络的建设未能真正抓起来创新网络是大学科技园行使功能的基础创新网络的形成要求大学科技园有相当的规模园内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的…  相似文献   

7.
校企动态     
大学科技园参展高交会 近日于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教育部今年参展的主题是"大学科技园暨高校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大学科技园在孵化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展示了近年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之一。文章阐述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其功能定位,借助于SWOT工具从优势、劣势、机会、风险四个方面对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了较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科技能力优势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机构,深化对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的认识,对我国科技创新、国富民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区域经济自主创新;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趋势;推进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出了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和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对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大学职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大学科技园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验收,加快了学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主流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与社会连接的桥梁,为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广东大学科技园与其他地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相比相对滞后,广东大学科技园应从培育创新文化、建立融资渠道、搭建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科技园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大学科技园一直是连接创新源头与市场产业化的重要桥梁。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19年初对大学科技园的调研中也曾强调,上海要把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摆在重要位置;事实上,经历二十载的艰辛探索后,目前大学科技园已逐渐成为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的中流砥柱,成为连接大学师生校友创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纽带,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技术进步乃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新区中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比较弱。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发展,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已深感乏力和后劲不足,他们迫切需要同大学合作,以获得技术和智力的支持。而大学是我国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源头,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大学是最重要的创新源,大学科技园所形成的创新网络将有力地推动高新区企业同大学的联合,将加速大学高技术的扩散,同时将加速社会企业向高新区集聚。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强有力的吸引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使其成为高新区的坚强内核。因此应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作为高新区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截至目前,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已有50多个。来自22个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高校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大学科技园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呈现出旺盛活力和良好前景,本文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创新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从认识和实践上对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大学科技园从诞生那天起,就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自身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技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理论基础、大学科技园及其创新系统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大学科技园创新系统关系的有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置于大学科技园这一区域创新系统下进行实证研究,是对科技园区创新系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是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政府部门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马文峰 《科技信息》2010,(24):358-358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为例,从传统继承、优势发挥、重点突破、校地结合及文化建设等角度探讨如何实现生物医药大学科技园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学校的智力资源,依托大学的人才、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的载体,是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的捕捉器,是最有创新创业精神人才的培育基地。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水平科技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乘中关村科技园东风,建设能源安全大学科技园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科技园的地缘优势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同,驻地经济发展不同,因此,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紧扣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脉络,充分利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建设高起点、有特色、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大学科技园,就成为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互动协作对于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有着积极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人才紧缺、资金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失等问题。我国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的发展要形成有序运动的体系,相互间需进行资金、中介服务、信息、科研设施、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交流,才能形成充满活力的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