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广西区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2003年~2013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紧密,且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上升态势;基于时间维度,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从较低水平耦合协调过渡到高度耦合协调阶段,现已进入良性耦合协调时期;而空间维度上,广西区域内部关于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差异性显著,其中仅桂林、南宁和柳州3市达到了中度以上耦合协调类型,而其他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大都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类颉颃阶段.由此可见,区内部分城市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6年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耦合协调度值由0.386 4上升到0.943 7,实现了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2003年的轻度失调到2006年的勉强协调再到2016年的优质协调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两系统协调发展,需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下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政府部门主导的多部门相互合作与监测,以产带城,提高旅游城镇化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且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乌兰察布市新型城镇化滞后的年份较多,但在2014年之后,旅游产业开始出现滞后;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呈现向协调发展趋近之态势.从静态角度来看,2者耦合协调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要素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各因素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空间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价福建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福建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呈现低度耦合、中度耦合及高度耦合的3个耦合阶段,两者的协调度呈现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的升级过程;2)2015年,福建省省内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各有差异。厦门、福州、泉州的两者耦合关系属于高值高度耦合类型,三明、莆田、漳州,龙岩两者耦合关系属于低值高度耦合类型;厦门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协调关系属优质协调类,福州、泉州两者协调关系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莆田、漳州,龙岩的两者协调关系属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南平、宁德两者协调关系属于严重失调衰退类。根据协调发展亚型分类,旅游业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福州、三明、莆田及漳州,旅游产业超前发展的城市有厦门、泉州、南平、龙岩、宁德等市。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该区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该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发展最快,平均增速为23%,空间差异较大,出现不平衡发展;2)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由极化向均衡分布发展;3)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合肥、池州,盐城、南通、马鞍山等市发展较为缓慢;4)耦合协调度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据此,从建设管理机制、经济带动旅游、产品研发、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上海、杭州、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相对较高,苏北和苏中地区城市相对较低.综合耦合度和协调度,将区域划分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和谐区、磨合区、拮抗区和低耦合区4种类型.培育政策保障与政策调控机制、结构转型与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旅游服务提升与市场推广机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机制等多元驱动机制是提高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乡村"三生"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测度模型,测算了西南地区2005—2016年乡村"三生"复合系统及子系统两两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演化状态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乡村"三生"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时间序列表现为失调衰退、过渡发展和协调发展3种演化类型,经历了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8种演化状态;空间秩序呈现"极度失调均衡,严重失调与中度失调聚集,初级协调与中级协调交错"的格局演化特征.省级单元乡村"三生"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异质性较显著,子系统两两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不均衡,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2016年吉林省8个地级市数据,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熵值和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8个城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高,城镇化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辽源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白城市;长春市属于高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吉林市属于基本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6个城市均属于中度失调发展类城镇化滞后型.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完善宁夏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同时推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民族地区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4年基础数据并应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分析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U1>U2,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始终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耦合度C呈现波动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耦合度值由0.494 93下降到0.479 09又上升到0.482 04后又下降到0.470 09;而耦合协调度由0.244 85上升到0.507 04,上升趋势明显。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分为两种类型,2000—2013年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其中包含中度失调、低度失调、濒临失调3个阶段;2014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才步入勉强协调阶段,至此进入了协调发展阶段,但距离高度协调甚至极度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匹配程度偏低,要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6年陕西省各市遗产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遗产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及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局部波动的状态,不同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有所差异;各市遗产旅游综合发展不佳;各市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西安市属于中度失调状态,咸阳市从严重失调上升为中度失调状态,其余各市均属于严重失调状态;新型城镇化和遗产旅游整体发展严重不匹配,大多数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超过遗产旅游,遗产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对遗产旅游综合发展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级别遗产景区数量不够,丝绸之路沿线遗产景区趋同化严重,没有发挥好遗产景区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韧性、旅游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均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的分布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系统与旅游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311增加至2019年的0.404(最高峰)后回落为0.367,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跃升为初级协调后回退为濒临失调阶段,空间上城际差异显著;(3)2010—2020年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各准则层障碍度结构相对稳定,城市韧性系统中社会韧性为主导障碍,旅游发展系统中旅游效益为主导障碍。最后,在厘清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两个系统障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也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主要业态,二者构成了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此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例测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1云南旅游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弱;2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75%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整体协调度偏低;3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较高;4按协调度类型划分,旅游滞后或城镇滞后的失调类型市州数量多,旅游与城镇同步发展的协调类型市州数量较少,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与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等众多因子密切相关,其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嫡值法和耦合协调测度模型,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0—2019年乡村“三生”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特征与演化状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乡村“三生”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7种演化状态,总体经过了升—降—升的过程,大多数城市在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乡村“三生”复合功能耦合协调演化地域异质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89-2008年宝鸡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宝鸡市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阶段性上升,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变化相对平缓,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2002年以前,基本处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状态,且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2002年之后,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且过渡到环境滞后型.(3)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协调度进行预测,发现未来10年宝鸡市的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继续上升,协调水平将进一步提高.(4)分析指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经济活力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是限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南昌市2009-2018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测度与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均处于上升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上处在中度失调城镇化滞后型向中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的过渡阶段。其中,在2009-2011年处于失调阶段,在2012-2016年位于过渡阶段,在2017-2018年则处在协调阶段。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在总体上处于生态环境滞后型。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及开放程度等6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5年、2010年、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的基础上,借助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6.79%,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对城镇化质量的拉动作用较大;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处于上升态势,由低度失调向多层次协调发展转变,但协调度的整体水平较低,截至2014年仍然有一半的城市处于弱度协调状态;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具有聚集特征,呈现"两高两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今后应将提高人口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开放程度等作为促进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赣州、龙岩和梅州2009-2017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估算赣龙梅三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赣州、龙岩和梅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属于旅游产业超前型,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2)2009-2017年期间,赣州、龙岩和梅州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有所改善,由过去的严重失调衰退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但整体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失调状态,上升空间很大。因此,赣州、龙岩和梅州三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强对两大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5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轻度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失调、濒临协调转化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最后通过预测未来5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过程,推断城市群均处于显著提升状态,且逐步达到初级协调阶段.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