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关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对武汉城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关联强度较弱,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中心地位突出,经济发展呈现"一城独大"格局;武汉城市圈外向型服务功能落后,城市间服务功能不协调;武汉城市圈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总体较弱,区域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分类引导,提升武汉城市圈城市总体实力;完善交通,强化武汉城市圈网络化结构;明确分工,实现武汉城市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增强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群式供应链的视角介绍了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结合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状况,提出其发展路线和市场定位,最后分析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跃迁的路径,从而为武汉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该文从绿色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ESDA、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分析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呈现出武汉市最高、天门市最低的格局,区域内部差异显著.2)从空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010年到2020年间逐渐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从空间相关性来看,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呈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以L-H集聚区为主,具有“离散”和“分化”的现象.4)从影响因素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政府调控、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与环境规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对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和形成的基础,提出了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和大武汉旅游产业集群、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和西翼旅游产业集群三个副圈的思路,最后阐述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运用城市首位度、分形等理论和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武汉城市圈等级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武汉城市圈的持续、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城市圈的地域特点出发,分析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解析导致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制度原因,进而致力于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创新的研究,以推进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提出了从环保联席会议制度、环境监测协调机制及环保联合执法3个方面建立环境合作协...  相似文献   

7.
孙淑生  李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248-248,250
武汉城市圈对整个湖北省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武汉城市圈内GDP达5556.74亿元,占到了全省国内生产总值9230.68亿元的60.2%,是湖北省经济最强最活跃的地方。应用齐波夫定律以及城市目的相关理论对武汉城市圈2002年至2007年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已经处于城市圈发展的成长期,武汉作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集聚效益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共享机制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现状基础上,重点从政策制度、经济基础、信息化建设、文化环境四方面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才共享存在的问题,最后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推动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意义,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来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剖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武汉城市圈9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立足武汉城市圈,提出了金融危机情况下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破局战略.在参考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案例分析发现其对物流业确实造成了冲击,并且破坏作用才刚刚开始显现;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物流,采用了SWOT模型分析,证明了发展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在当前的内外环境综合来看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首位比、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的结构特点.提出未来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联动是旅游业扩大影响、增强活力的必然选择.“大武汉”城市圈是武汉及周边若干城市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基于武汉环城游憩带乡村游产品发展的角度,分别从区位、客源市场、经济环境、交通环境、空间布局和政策环境六个主要影响因素来考察“大武汉城市圈”游憩产品的联动反应,旨在更好地探讨“大武汉城市圈”游憩产品的未来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提出的振兴湖北经济 ,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武汉城市圈是在中国出现“中部凹陷”经济现象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对振兴中国中部经济具有“领头羊”的作用 ,为中部崛起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是带动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和龙头。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条件 ,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 ,发展其经济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从城市圈相关理论入手,论述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诸多有利因素与条件,同时也阐明其发展现状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后重点提出在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正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3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市圈旅游生态文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密集区域。珠三角城市圈是我国目前区域联动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先行地区之一,是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两大城市圈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两大城市圈产业结构差异的成因,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特点,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在自然、科教资源和地理区位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且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文化背景相同导致的产品差异性不大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同时还面临周边地区和其他休闲产业的竞争.依据分析结果,针对武汉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品牌、差异化、资源整合和人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武汉城市罔9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空间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提高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