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春悲秋”是文学界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审美体验,也是中国历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与之相关的诗歌创作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描写夏季的诗歌并没有以主题的形式出现,且绝大多数诗歌是以一种激情与炎热并存的精神状态出现。蹇先艾作为一位以“乡土文学”创作闻名的小说家,在其诗歌创作领域开创了“悲夏”这一独特现象。“悲夏”作为蹇先艾诗歌中最具个人意识特征的体现,其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个人感受能较典型地反映他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唐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刘禹锡和柳宗元不仅在诗歌、散文领域成就卓然,他们的赋体文学也应受到重视。两者的赋作具有若干共同特征,同时又分别在精神上和体式上呈现出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4.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歌中以七言绝句所拥有的读者为最多。唐人七绝的高手甚多,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李白、王昌龄、李益、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处于中唐的刘禹锡,其七绝创作在题材和表现方法方面,对盛唐李白、王昌龄等既有继承,更有突破,形成独特风貌,从而也确立了很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对刘禹锡在七绝方面的贡献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平生性格刚毅、豪放豁达,作品以诗歌居多,诗风富有创新、独树一帜,其性格和诗歌对后人都有深远影响。透过刘禹锡创作理念分析其性格特征和诗歌个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以他“冷静的谛视人生,客观的地,写实的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茅盾语)的小说创作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作为一代文坛宗师,他又是一位具有驾驭各种文学艺术样式才华的创作多面手。他始以新诗登上文坛,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的创刊人之一,并且是我国现代第一  相似文献   

8.
公鼐是明万历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其承绪李攀龙历下一派,又自有新变,提出“齐风”诗歌主张,揭示着晚明山在地域诗风演变走向。公鼐诗歌诸体咸备,五、七古雄放奇丽,律、绝沉郁清脱,乐府诗温厚醇雅,代表着“齐风”诗论的创作成就。公鼐不附依公安、竟陵派,对晚明诗风的演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普希金被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写得精美绝伦,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普希金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创作。其实,普希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不承认普希金在小说创作上的贡献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0.
一、“指事成歌诗”,继承国风、乐府诗现实主义传统的诗歌创作刘禹锡是我国中唐时期的一位优秀诗人,有“诗豪”之称,早年与柳宗元为诗友,世称“柳刘”,晚年与自居易为诗友,世称“刘白”,他曾努力向民歌学习,使自己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同时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在他的散文中宣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又积极参加了中唐“古文运动”。他主张作品反映现实,“指事成歌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风格简洁而含义隽永,看似平淡实则技艺精湛。把新英格兰人民的语言巧妙地融入进诗歌创作中,达到了口语与诗歌格律的完美结合。隐喻和象征的应用使其诗歌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其“有意义的声音”的美学原则在创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与灵魂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陈简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成就很高的诗人,其“陈简斋体”影响颇大。他前后两期的创作风格明显不同,前期诗歌不属“陈简斋体”。后期诗歌因受靖康之变的刺激,风调变得雄阔慷慨,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慷慨激越、寄托遥深,在结构和意象上显得规模广大、境界宏丽,在辞气和语句上形成气势浑雄、句律流丽的特色。这种由江西人而不由其出、变革江西、学杜而能有所创获的实绩,对南宋初期诗坛具有补偏救弊之功,也为陆游、文天祥等人的创作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14.
森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诗人之一,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诗歌形态”的诗歌作品。其文本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1.批评意识;2.叙事性写作;3.开拓“智性”空间;4.精神分析。通过对森子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来表明笔者对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5.
稼轩是位既豪迈热烈又能冷静思理的辨证统一词家。其全部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思辨式人生方式。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其渊博知识和敏感力审视着古来种种“物理变化”的“万物必然之理”,而主张“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故其词天然地通向了理悟的进程。他善于在孤寂中“坐中夜思”,甚至通宵“不寐”,引发出他独特的哲思顿悟;并经常“以古准今”和在现实复杂实践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总结自我,从而获得人生的转机和新生。在词中形成了他自觉理性显场的特性。“理”并不悖于“情”,稼轩能依照“带情韵以行”的艺术规律写词.使他成功地“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创造了傲视千古的将豪壮炽热情感与冷峻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稼轩体”。  相似文献   

16.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宋代与苏轼齐名的大诗人,黄庭坚的创作更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一般特征。具有浓厚的知性色彩是其中尤为显著的一点。本文即从情感体验之处理方式、诗歌内涵之思辨性、诗歌意蕴外化倾向及诗歌语言等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与唐诗的对比,讨论了此一特点在山谷诗中的具体表现形态,说明其为山谷诗瘦硬风格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重要作家,却与以诗歌见长的“新月派”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新月派”对他步入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大量发表于“新月派”创办的杂志上;另一方面,他又对所谓的“新月派绅士”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他的都市题材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城市资产阶级生活的讽刺。  相似文献   

19.
庞秀慧 《奇闻怪事》2011,(11):47-47,46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其《数学的用场与发展》一文中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莫里斯·克菜园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扣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这就是数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金发在1925年出版《微雨》,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至30年代,戴望舒又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整合,使之臻于成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意义乃是开辟了一条古今融合,中外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路子。由于它的基本特征是“远离现实,深掘内心”,所以它在反映现实方面显得无力,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令人瞩目。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是鲜明的,一是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二是抒发忧郁的情思;三是追求纯诗的理想;四是远距离审美。这些艺术特点被其他诗歌派别所吸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