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东北文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珍贵的教育遗产。东北文庙兼具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双重特性,是深入研究东北文化、教育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将东北文庙纳入教育遗产范畴进行...  相似文献   

2.
黄善勇 《海峡科学》2005,(11):70-71
文庙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一道共同对中国的文化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它是华夏历史的产物,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复合载体,其内涵十分丰富。福州文庙作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基地福州文庙作为典型的祭祀建筑,与现实生活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较大,观众在参观这座建筑单体颇具规模的“圣人殿”之前对它的历史背景普遍缺乏必要的了解,而陈列的物品、展版等受专题、篇幅的限制,在陈列展览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全面反映与福州文庙本身及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潍坊区域现存官修明清民国府县方志有52种,其中有17种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潍坊各县文庙祭祀的舞乐生额、祭祀程式、颂降器制、释奠乐章及祭祀乐谱等。从方志记载来看,因文庙祭祀舞乐声容难定于一,是以明清时期潍坊区域诸县文庙祭祀舞乐活动,既遵循着朝廷统一的雅乐规制,又有地方性的俗乐特色羼入其中,且时为凋敝乃至中断。  相似文献   

4.
乡贤祠是祭祀当地德行卓著人的祠堂。明代自嘉靖、万历开始,乡贤祠逐渐迁移到文庙,有的地方文庙就是学宫,有的地方把学宫建在文庙内或文庙旁,更能突出乡贤祠的教化功能。为官一方的乡贤主要通过推广礼教、宣扬道德规范、旌德扬善、惩恶规过以及管理者的身教等形式教化本乡百姓,引导百姓施善避恶,净化当地社会风俗。以言传身教为主体的教谕、训导通过向士人传授儒家经书、程朱理学等途径以及自身的表率作用和乡贤祠的直观接触,教化士人。由于乡贤祠的教化,使一些百姓、士人见贤思齐,促成百姓向士人靠拢、士人向乡贤靠拢,有助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儒学的开放兼容精神与日本韩国现代文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取佛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的宋代儒学,东渡日本、韩鲜后,以其开放兼容的品格与日本、韩国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区别于中国儒学的日本儒学和韩国儒学。这种适合于其本国社会的新的儒家文化,积极地影响着日韩两国现代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尤其是对当今社会经济最主要的载体——企业的指导意义在当今儒学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即探讨了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和”对东亚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曾长期被视为亚圣,其地位居于孔子之侧。与孔子一样,孟子几乎成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孔孟并尊,确实也逐渐构成了儒家文化的基本格局。孟子从天与人,主体自由与超验之命,自我与群体,道德原则与具体境遇,功利与道义,以及人格理想等方面,对原始儒学作了多方面的引申和发挥,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正是在孟子那里,以善的追求为轴心,强调人文价值,崇尚道德自由,注重群体认同,突出理性本质,要求人格完善等儒家的价值观念取得了更为完备的形式,并趋于成熟和定型。如果说,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深化了儒学。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孟子的性善论学说及其评价,还有成人之道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独有的和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如何发挥地方文化优势,将优秀的地方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基础,是中华美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诚信价值观教育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资源和教育方法的充足养分。通过梳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诚信修养内容,文章首先理清了蕴含其中的诚信修养理论体系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出儒家文化中立足道德践履,融知、情、意、行于一体的道德教化体系,最后对传统诚信修养内容与教育方法的现代性转化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传统儒家文化在提高诚信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中焕发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其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与所在社区里各类社会组织有机结合,组成社区体系。地方高校与社区的联系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地方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和教育资源,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区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作用,使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剧体现出的儒学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说,中国观众爱看韩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其中所反映的儒家伦理感兴趣。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朝鲜王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更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统治学说。当代韩国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美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与此同时,得到官方保护的儒学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在韩国被称为“儒教”的儒学,与佛教、基督教和萨满教并列为社会四大信仰。在首都汉城每年春、秋两季,在儒学中心地成均馆大学的孔庙举行祭孔盛典,祭祀者峨冠红袍,舞乐程序完全遵从传统祭祀程式,原汁原味地再现了“礼仪…  相似文献   

15.
申磊 《晋中学院学报》2010,27(4):82-84,119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作为百家争鸣的重要部分,对三晋地区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儒家文化的传播与三晋地方文化相结合,促进了三晋法家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闽西进入了宗族社会,此时的民间戏剧也开始兴盛起来,民间戏剧与宗族社会呈现出同构性关系.主要剧种汉剧和木偶戏在组织结构、传承方式、戏剧程式、演艺方式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族色彩.民间戏剧发挥着宗教祭祀功能、政治教化功能和经济整合功能.闽西地方戏剧与社会经济变迁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左林 《科技信息》2011,(13):121-12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儒学的影响下,古代数学教育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功用,习惯于从"天人合一"等角度去讨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自身独特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结合,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实现两者结合的方法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重视儒学教化既是清朝崇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贯彻其治国方略、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的儒学教化具有制度化、大众化以及重视典型教育的特点,因而清代的儒学教化扎实有效,对清代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英时的文化史观大体可以分为儒家文化史观、政治文化史观以及人类文化史观三个方面。就儒家文化史观来说,"哲学的突破"、"士"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心"乃价值之源等构成了余英时先秦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明清儒学思想基调的转换与晚清儒学的内在批判构成了余英时明清儒家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儒学非正统、反传统成分以及"整理国故"运动则构成了余英时五四文化史观的主要内容;就政治文化史观来说,通过"士志于道"、"人皆可以为尧舜"等名言警句,余英时论述了中国古代民主政治思想的支撑点。就人类文化史观来说,余英时对人文与科学的新研究与新思考充分展现了其博大人类情怀。纵观余英时文化史观,我们不难发现其儒家文化史观具有理性、政治文化史观具有理想性、人类文化史观具有独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