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客家传统手艺所蕴涵的独特文化艺术是一个民系的基本标识和发展的源泉.客家传统工艺流传了千百年,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特别是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业所取代,传统工艺的流失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和痛心.我们希望籍此引起有关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间美术具有着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客家民间美术文化渗透到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实现客家民间美术传承与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共赢。本文对客家民间美术在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做出了分析与阐述,并对客家民间美术在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客家传统家具特色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家具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工艺精巧、图案美观、富于特色.目前客家传统家具正面临缺乏保护,消失速度急增的窘境,因此加快客家传统家具的宣传、研究和开发力度,对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植根于群众生活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传统一抹明丽的色彩,是艺术美散落在民间的点点碎片,就像山林原野、村道屋前生长的小花,有了它,大地更加春意盎然,生活充满勃勃生气。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在商品大潮的强力冲击下,客家山歌一度式微,和其它凋零的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一起被称为“夕阳艺术”。于是,便有“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也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社会的支持。但是,任何艺术品种必须自救,奄奄一息的艺术病号不能总靠行政的强心针和间歇性的经济输液来维持生命,因为其结果充其量是增加新的“遗迹美”(如长城、金字塔之类),甚至只能是文化“木乃伊”,剩下考古研究的陈旧价值了。  相似文献   

5.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之一,在大理白族地区已有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扎染之乡",大理白族扎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图案设计、生动的艺术表现而深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研究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和图案艺术,对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其传统工艺和特色技法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客家武术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对闽西客家民间武术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究,对客家民间武术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客家民间武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陶蕾伃 《科技资讯》2012,(18):234-234
随着数字化艺术的到来,如何把握机遇以拓展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不仅是中国民间音乐创作表演者的职责,同时也应该引起数字媒体领域的重视。"中国戏曲由主流文化迅速边缘化,一度在文化市场中缺少话语权"[1]。"戏曲危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浅谈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原始形态和被引进新媒体技术而产生的新的民间音乐艺术形态,进而探究中国民间音乐与新媒体整合的必然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客家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厚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的标志.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近些年来,学界对客家土楼文化的研究日趋深入和成熟,但大多是民族、民俗、建筑等方面的论著,关于客家土楼审美思维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土楼的功能、空间结构、装饰、意蕴、建筑理念的探讨,揭示土楼中蕴含的客家人的审美思维.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符号切入,考察客家的民俗文化特点。从方言角度看,客话的亲属称谓反映了当代客家迄今为止仍然承袭古代社会的家族结构习俗;客话的婚嫁语词则反映了客家民间仍保留古代传统婚姻制度的诸多礼仪俗尚;客家民众日常生活中好用谐音修辞手法表达吉祥语和禁忌语的风气。体现了当地百姓避祸趋吉和讲究体面的思想意识;而生意场中的暗语应用,则体现了客家民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注意保守商业秘密、以避免亏损的防范心理。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的艺术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重要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它有利于新兴的艺术人类学摆脱传统美学对精英艺术的过度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群众性艺术漠视的狭窄思想束缚,拓宽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使美学得到民间审美经验和大众审美经验的启发、汲取边缘文化的活力和来自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从而弥合美学与草根文化之间的裂痕,激活中国美学对本土艺术与现实文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间工艺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需求环境的丧失及其本身的不足。使当代潍坊的民间工艺面临生存的困境,根据其生存的现状,可以分为已经消失的、趋于衰微的、改革后有所发展的三大类:要扩展民间工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和进行适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民俗性和包容性是它的两个明显的社会特点;而它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创作手法和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客家山歌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也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只有在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地继承,才能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本概括了粤北客家民俗研究的现状,提出应当注意客家学研究中无端否认移民史的倾向;并展望了粤北客家民俗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始兴县是粤北的纯客县,其传统经济、宗族结构、民间宗教和建筑文化都呈现出浓厚的客家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史久远,从客家民系形成之日起,就伴随着客家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客家的风风雨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客家人中,流传着大量山歌、哭嫁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口头学,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学透露出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作品凝聚了客家人的精神,是粤北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叙事题材曾同时使用民间口头叙事方式和戏曲曲艺等多种俗文艺样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播,这种民间故事与俗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梁祝题材的繁荣,也对民间故事和俗文艺本身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梁祝传说为例,对这种文化现象加以检讨。  相似文献   

20.
舞龙运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闽西客家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客家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对策,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