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如果能在火星上找到生命,最有可能是哪种类型?曾有科学家表示,无论是在金星、火星还是在遥远的木星上,不要指望能够找到智慧生物或其他大个头生物.在那些星球上,最有可能繁衍生息的是以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因为只有微生物才可能自如地应对各种极端的生存环境.这些看似微小得肉眼难辨的生物,是宇宙中最顽强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2.
美国正在利用制造半导体技术,开发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机器"技术.这种微小机器采用以微米为单位的精密度加工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技术,以硅为原料,制造出肉眼看不见的齿轮、曲轴和机器上的微小结构.它是由加里福尼亚大学发起,由许多研究机关、大  相似文献   

3.
<正>微生物学发展及作用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微小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目前已知生物种类有200万,虽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是这个星球最早的居民,根据存在环境的不同分为土壤微生物、空间微生物、空气微生物、肠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它们个体微小,但在维持生物圈和为人类提供众多未开发的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尼康公司从1974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微观世界摄影大赛",其目的在于奖励那些用显微镜头拍摄微观世界的摄影爱好者.这些显微照片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生物多样性,更好地了解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也有利于了解生物体内的一些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从最微小的分子细节来研究活细胞,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清"这些活生生的生物分子,仅仅靠我们的一双肉眼是不行的,最近科学家研制的"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让我们走进了纳米世界。他们的这一突破性工作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7.
蔡泽民 《科学通报》1974,19(3):110-110
微生物是什么?一般来说是形小体微、结构简单的一类生物,其绝大多数非肉眼所能看见,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微生物的研究,最初是从形态和生态方面进行的。随着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化学、物理等学科对微生物学的渗透,微生物学才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微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学,从而威为一门实验科学,为微生物更广泛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物气溶胶是存在于空气中的微小生物组分,主要包含各类真菌、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病毒、花粉等.室内空气中生物气溶胶含有丰富的致病成分,并且这些致病成分已经引发了各种健康问题,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类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也促使研究者更加致力于生物气溶胶的相关研究工作.探究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可能的释放源头以及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降低生物气溶胶危害风险、实现室内致病性生物气溶胶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室内空气生物气溶胶可引发的疾病角度对其种类和危害展开概述,同时,也对室内生物气溶胶的可能来源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室内生物气溶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时为相关微生物的重点检测和防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家知名电影公司曾经推出系列科幻影片《异形》,其中的异形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外形奇特,会寄生在地球生物体内吞食人体,并会随着寄生体DNA的不同而改变外形。这一系列影片推出之后,异形成为了怪异生物或者外星生物的代名词。英国显微摄影师菲利普·克拉索斯表示,长相怪异的异形其实十分常见,它们是一些微小的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相似文献   

10.
生物之间的交流如同人类一样也需要语言,而且生物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以声音为载体的语言,以动作形态为媒介的体态语言,以及以化学物质为最体的语言,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不过对微生物之间的"语言",人们就了解得比较少了。如今许多研究已表明,微生物之间也有"语言",而且主要是以声音和化学物质"语言"进行交流的。60年代,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朱里斯·阿德勒发现细菌可以根据营养素的分子气味选择或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和南非的科学家联合小组发现的证据说明 ,生物在陆地上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过去想象的早得多。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至少 2 6亿年前的生物化石 ,这比以前想象的要早 1 4亿年。科学家相信 ,微小生物体在地球的海洋中已经生存大约 38亿年 ,但是他们对于最早的生物何时在陆地上出现却没有把握。以前 ,科学家认为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发现的化石是陆地生物最古老的证据 (那些化石已有 1 2亿年 )。这次从南非汉波兰卡省发现的一块 1 7米厚的岩石中含有非常多的碳元素。经化学分析 ,岩石中的生物化石是由微生物丛的细菌构成。这种微生物丛最初在…  相似文献   

12.
正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家伙们,恐怕是我们自然界中最勤快的生命了,它们把自身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微型生物反应器,疯狂地吸纳着周围可以利用的材料,生长并快速繁殖着,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宏观环境。假如没有微生物SPECIAL REPORT假如没有微生物,垃圾不会变臭,食品不会发霉,人也会免去很多疾病,那该多美好啊。可是,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因为动植物的残骸再也不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口腔中生活着数千亿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它们有的悬垂在口腔硬腭上,有的躲藏在舌头隐匿处,有的缠结在牙菌斑上,这些微生物在人类口腔中形成了数百种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生活在口腔中的这些细菌似乎给我们大多数人带来了很多困扰和尴尬,这些微小生物混合在气味难闻的黏性物质中,我们必须通过刷牙、牙线清洁等方式,才能保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最近在达·芬奇的一些艺术品上发现了微小的"生命世界"——细菌、真菌和人类DNA的混合物。这一发现有助于建立艺术品的微生物组"目录",因为每件艺术品都有独特的微生物组。科学家可通过微生物组的差异来鉴别艺术品的真伪,甚至了解艺术品的数百年经历。  相似文献   

15.
从最微小的分子细节来研究活细胞,在前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清”这些活生生的生物分子,仅仅靠我们的一双肉眼是不行的,最近科学家研制的“眼神超好”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让我们走进了纳米世界。他们的这一突破性工作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的身体内外"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毫不起眼,却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巨大。"粪便移植"疗效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自己的血液、组织或器官,但你听说过捐献粪便吗?这听上去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粪便的价值也许远超你的想象。美国一家名为"开放生物组"的非营利机构  相似文献   

17.
正他用两块透镜,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微生物的大门。让这些无处不在的微小生物,成为我们认识的对象。"1673年的一天,成立时间不长的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一封经人转来、以简单口语式荷兰文书写、带有许多插图的信函,信的标题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一开始学会的学者们颇有点儿不以为然,毕竟这位研究者名不见经神奇的微觀世界  相似文献   

18.
小小世界     
《科学之友》2005,(9):58-58
单细胞生物或许微小,却无所不在。地球上几乎找不到没有微生物生存的地方。我们已发现其中的一些种类,但仍有很多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每个种类都特别能适应其生存的环境,而其中有些地方实在是不容易生存的地方。以下是针对部分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地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贲岳  陈忠林  徐贞贞  姜安玺 《科学通报》2008,53(21):2661-2667
为确保寒冷地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分离出了6株高效冷适应微生物, 并鉴定分别隶属于动胶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 混合耐冷菌在低温条件下COD去除效率比中温菌高出63.67%, 以软性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高活性耐冷菌, 用于内循环复合生物反应器(ICCBR).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 通过12个月的试验室小试, 考察了ICCBR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 生态因子的影响, 污泥的理化特性, 及系统内的微生物生态. 结果表明: ICCBR系统在冬季4~10℃条件下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5.79%, 全年COD平均去除率为86.66%, 系统出水COD低于60 mg·L-1, 达到污水一级B排放标准. 季节性的温度变化使得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原后生动物的数量从夏季的110000±30000微生物·mL-1污泥减少到冬季的35000±20000微生物·mL-1污泥, 生物膜重量也呈现出先增长后略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污染无孔不入:日常生活人们常利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如利用微生物酿酒、生产柠檬酸、制造抗菌素和酶制剂等。但微生物污染也对人类有害,有时它比其它污染还严重,因它体积微小且能耐受各种恶劣环境。在宇宙开发、飞机、精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