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禄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外事活动家。“延吉筹边”之际,他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出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根据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向清政府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外交策略,同时,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进行了充分地揭露和严厉地批判,展现了其成熟的现代民族意识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热忱。  相似文献   

2.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方面极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使之成为控制中国社会的支柱;另一方面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予以打击。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及对中国的残酷掠夺,严重摧残和压抑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历史上,他們曾經不止一次地反对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侵略和不义战爭,其中包括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爭。反对侵略菲律宾十九世紀末美帝国主义为了重新分割世界,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发动美西战爭时,美国人民进行了反侵略斗爭。他佣称这次战争是"万恶"的战争,并于一八九八年成立了反战团体"反帝国主义同盟"。美国作家焉克·吐温甜青这次战争"污辱了美国的名誉"。第一  相似文献   

4.
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日本利用朝鲜问题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到现在,恰是六十周年了.在这次战争中,一方面是新舆的军国主义的日本,它从一八七一年与中国订立第一个商约后已开始对中国和朝鲜从事侵略行动,以全力作了军事侵略准备.另一方面是政治腐败的、受外国帝国主义控制的满清帝国.战争只进行了半年,满清的军队战无不败,乃不得不请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出来调停.满清派遣李鸿章为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伟大壮举,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反抗侵略的历史画卷中,中华民族没有一个阶级、也没有一个阶层投降日寇,为了中华民的生存,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都是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为抗击日寇的侵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甚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消除了近代阻碍中国复兴的最大障碍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疆土,成为国际政治中有影响的大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壮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民族独立国家伊拉克共和国刚一诞生,就受到以苏联为首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烈祝贺。社会主义国家同许多爱好和平的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一起,首先承认了年青的伊拉克共和国。伊拉克人民的伟大胜利,打乱了帝国主义在中东的侵略计划,大大地鼓舞了阿拉伯人民、亚非人民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反对新战争的斗争,使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注定要到来的末日更加逼近。因此,美英帝国主义一方面对伊拉克共和国的成立感到惊慌失措,另一方面,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了武装干涉。美英帝国主义的军队分别侵入了黎巴嫩和约旦。这一切说明美英帝国主义阴谋扩大侵略行动,企图绞杀刚刚成立的伊拉克共和国,从而镇压伟大的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我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几次发表声明,坚决要求美英政府停止对阿拉伯国家的武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的民生思想是方志敏亲历人民群众过着穷苦不堪生活的黑暗时代和从小所受到的家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情系人民群众而产生的。方志敏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更多的是表现在中国农民身上,为中国农民的实际利益而奋斗,使他的民生思想得到极大释放,也确定了方志敏民生思想的内涵。方志敏民生思想的真谛就是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的社会变为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残酷地掠夺、控制和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54年日内瓦会议恢复老挝的和平以来,美国帝国主义使尽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法,一直对老挝进行着各种干涉和侵略。特别是从肯尼迪上台以来,差国帝国主义对老挝加紧进行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的侵略手法,更加显现了它的阴险毒辣的面目。肯尼迪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公然承认,美国在老挝所追求的目的,正是它在亚洲和全世界所追求的目的。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1911年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代王朝。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依靠帝国主义的扶持,施展反革命的两面手法,窃夺了政权,成为帝国主义用来代替清朝政府的新工具,并通过他进一步侵略中国。袁世凯政府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欢心和承认,一经成立,就在1912年4月宣称:不但把清朝政府和各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都承认下来,“切实遵守”!并且对于“已缔约而未办之事”,还要“迅速举办”。①这说明袁世凯的“主动精神”实超出清朝政府之上。  相似文献   

12.
现在黩武的帝国主义强盗,不是开口「和平,」便是闭口「光荣.」日本军阀,侵略中国土地倾土,蹂躏中国人民,说是为了「东亚的和平;」德国帝国主义者撕毁罗迦洛公约,恢复莱茵流域军备,说是为了「德国民族的荣誉;」墨索利尼调遣大军,出征东非,侵略阿国,也说是为了「重振古罗马帝国的文明与光荣.」然而按之实际,这所谓「和平,」这所谓「光荣,」只是帝国主义强盗施行对外侵略的幌子,他们本国的广大民众,不独得不到这「光荣」的利益,而且生活日益恶化,不能「聊生」了.目前意大利国内状况的恶化,就是一个良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列强逼迫下,清政府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沦陷到崩溃的边缘。1900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对展开中国的侵略竞争,从而给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各类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有着各自的方式和类型,通过对这些特征分析,能够更好地拓展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租界与近代上海市政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做为半殖民地的特殊产物,是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中国的一个缩影。列强在租界里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列强在租界里肆意进行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给近代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租界以现代化的市政建设、专业化和法制化的市政管理,为近代中国城市早期市政现代化的启动提供了直观、真实、具体的仿效样板,在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以其大陆政策为指导,对中国采取蚕食政策,逐渐加紧其侵略的步伐,从而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侵略事件。1933年初,日军发动的长城作战不仅动机明确,而且行动谨慎,既达到了其侵略的目的,又为以后祸害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次典型的蚕食中国的侵略战争。从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看出日军蚕食中国有以下三个特点:控制战争的规模;选择有利的时机;签订暧昧的协定。  相似文献   

16.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各个历史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为独立自主的原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根本原则。它贯穿在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各个方面。离开了独立自主,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党的历史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历史的回顾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自主,同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不断进行侵略和压迫,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控制权,使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到蒋介石,他们都是跪倒在帝国主义脚下的奴才,搞的是丧权辱国的卖国外交,让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中规模空前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抗战的初期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并及时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和建立伪满傀儡政权的阴谋。虽然,抗日义勇军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各方面相形见绌处于劣势,但义勇军将士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揭竿而起,并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以死相拼,这种民族气概,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敬佩的。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研究现状,可以对今后开展抗日义勇军的研究提出对策,以利于拓展此类问题的研究范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鼓吹效法明治维新,试图通过改革来改造中国社会。维新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久居日本,梁启超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社会改革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于是主张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民国时期,他又围绕"二十一条"等问题,积极参与了对日外交活动,并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筑成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精神长城,实现了民族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法宝和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