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有毒气体扩散高斯模型算法及仿真(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斯模型作为评价有毒气体泄漏后的扩散模型,因其计算量小、简单易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文章对有毒气体扩散的时空特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引入一种时间因子,对现有高斯烟团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以时间函数为动态变换基点的有毒气体扩散模型.将有限时间内的有毒气体连续释放过程表述为实源和一系列虚源在多个时间区段内的释放子过程的组合.根据改进的高斯模型,编程实现了基于GIS的、实时的有毒气体扩散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有毒气体泄漏后的任意时间点的扩散浓度空间分布,能够较好地模拟有毒气体扩散的动态变换过程,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的预测和评估具有很好的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2.
1几种有毒气体的快速制取按传统的方法操作制取氯气、氯比氢、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时,都需要加热,因此,对空气的污染较为严重.改进制取方法后,不但能快速制取,而且也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通用仪器:用250ml的广口瓶,配以带分液漏斗及弯头导管的橡胶塞即成.实验时,把固体物质放入广口瓶,把液体物质注,人分液漏斗中,开启分流漏斗的旋塞,使液体物质逐滴滴入广口瓶中与固体物质接触,即有气体产生.可根据气体的性质灵活收集之.1.1氯气的快速制取将氨酸钾或高锰酸钾适量放,入广日瓶中,在分流漏斗中注…  相似文献   

3.
多晶金刚石膜的光学性质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采用一较为完备的金刚石透过率模型,研究了一系列金刚石膜在中远红外区的光学性质.并得出了不同衬底预处理方法和反应室中甲烷分压对CVD膜的平均透过率、表面粗糙度、非金刚石相含量、各种成分的吸收系数等光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VC++的常规输电杆塔荷载计算软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的输电线路杆塔设计工作中,必须对杆塔塔头荷载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计算.根据杆塔荷载组合原则,分别计算各种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塔头上的外部荷载.荷载计算公式复杂,涉及参数多,用计算机实现复杂计算是完全必要的.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输电杆塔荷载计算的编程过程和数据、图形的处理方法,开发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杆塔荷载计算软件.使用本软件不仅能完成复杂的荷载计算,而且计算准确、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2,4-D的无氯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除草剂2,4-D的无氯合成,该方法避免使用有毒气体——氯气参加反应,得到了一种合成2,4-D的最佳反应物配比.结果表明该法原理正确,路线合理,方法简单,且收率高,与传统工艺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6.
VPS高阶有限差分正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声波方程.较好地应用吸收边界、自由边界及震源,成功地模拟了地下半无限非均匀介质中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获得了能清楚分辨反射波、多次波、绕射波等各种波型的声波VPS剖面.该方法可用于计算构造任意复杂的地震模型.用精度较高的四阶差分格式代替传统的二阶差分格式求解声波方程,得到高精度的差分解.各种构造模型的计算实例表明,此方法已达到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浸处理原木杀虫效果,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水中溶解氧含量变化的测定试验,得出了水浸处理原木杀虫机理。即在一定气温条件下,水浸处理的原木中有机质不断氧化,耗除了水中溶解氧及虫孔中的氧气,使害虫窒息死亡;同时由于氧化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如H2S、SO2、CO等)渗入虫孔及组织中,从而加速了有害生物死亡。结论认为水浸处理原木可以达到检疫杀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管内通风"法在长距离机械顶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建文 《广东科技》2006,(8):141-141
1.引言 一般情况下,机械顶管施工过程中管道内不会出现废气、有毒气体,在管道口径比较大、项进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不专门通风,就能满足人员的短时间作业呼吸需要。但是,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因为工具头内的大功率电机长时间运转产生的热量、工具头内各种油脂溢出的气体,会造成管道内空气比较稀薄、闷热,需要进行机械通风,才能满足工作人员在管道内进行长时间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简述计算应收帐款机会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国内与西方计算方法之间的比较,同时阐述应收帐款投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上,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土壤中所含氮、磷等元素的丰缺情况,确定合理的氮磷施肥比例,再按所用各种化肥中含氮磷成分的数量来计算各种化肥合理的配合比例,因土、因作物合理施肥,避免盲目施肥,是提高施肥增产效果的有效途径。当前,市面上化肥的种类比较多,各种养分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合理的氮磷施肥比例和所用化肥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来正确计算出各种化肥合理的配合比例,做到合理施肥,提高肥效。现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介绍~种简单便捷的计算方法,供应用参考。现以小麦田施肥为例,说明如下。小麦施肥合理的氮磷…  相似文献   

11.
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逐孔松动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孔松动爆破方法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土石方爆破对振动、飞石等危害有严格要求的难题,并在小径湾华润大学土石方爆破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依据爆破方案、岩体工程条件与周围环境,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和装药结构,计算确定了孔间微差时间和排间微差时间,采用电子雷管V形爆破网络起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子雷管逐孔松动爆破方法,显著降低了爆破振动,现场无飞石,爆堆规整,能适用周边环境复杂的土石方爆破.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用两只气敏元件同时测出空气中同一微量有害气体的电阻-浓度曲线,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为两条直线,将其拟合斜率比ε_j与拟合后的差值δ_(ji)做为判据,判定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种类与浓度的拟合法。  相似文献   

13.
深孔松动爆破可以增加煤层透气性系数、缓慢排放煤体瓦斯、降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从而降低了煤体瓦斯压缩内能,提高了煤体的机械强度,达到减弱或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目的。同时有利于使煤体原集中应力带及高压瓦斯带移向煤体深部,即增加卸压带的宽度,减少瓦斯抽放时间,从而提高工作面回采速度。对于松动控制卸压爆破,在爆破孔周围布置了不装炸药的控制孔,控制孔在爆破过程中起到控制爆破方向与补偿爆破裂缝空间作用。由于控制孔的控制导向作用,结果是在介质内部的炮孔周围产生一柱状的压缩粉碎圈和一沿爆破孔与控制孔连心线方向的贯穿爆破裂缝面。控制孔的存在相当于在爆破孔周围增加了辅助自由面,相对缩小了爆破抵抗线的长度,使爆破更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破碎圈带和松动圈带。松动控制卸压爆破可以极大地破坏了煤岩体的整体性,可以消除回采过程中大跨度悬顶悬露以及回转下沉对沿空留巷围岩的影响,同时提高被保护层煤层的透气性,提高抽采钻孔的预抽率,有效地释放地应力,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十二矿作为埋深达千米的矿井之一,在己15-31010工作面采取了该防突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抽采钻孔的预抽率,使瓦斯应力和地应力得以提前释放,有效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并成功优化了留巷区域应力场,确保了保护层开采的正常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用NH3气敏元件测定空气中NH3有害气体的原理、方法等 ,并通过与国标法或国家推荐方法作对照实验 ,建立校正公式 ,以确定气敏元件法用于室内空气中NH3测定结果的可信性 ,为空气中微量NH3有害气体的测定 ,寻找一种能用于现场监测的简单、快速、标准化、小型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掏槽孔的爆破简化为一系列球形药包的爆破.通过复变函数中的保角变换,将爆破点与隧道挖空段的拱顶映射到复平面的同一侧,即可将隧道挖空段的地表振动问题转化为半空间中的地表振动问题,最终得出隧道挖空段地表振速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监测的隧道轴线地表质点的振速峰值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验证理论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端面气膜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微扰方法和有限元法 ,对端面气膜密封三自由度微扰下 ,密封气膜的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行了数值求解。该分析可计及多种典型端面结构的动静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轴向微扰和角向微扰之间的交叉作用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工程实际中 ,在进行端面气膜密封的稳定性和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时 ,可将三自由度的微扰运动简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微扰运动 ,一个只作轴向的微扰移动 ,另一个只沿两个正交轴作角向微扰摆动。算例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吸附综合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页岩气藏中吸附气体占很大比例,吸附气的含量直接关系到页岩的储量计算,因此准确得到页岩的吸附气含量至关重要。通过不同温度下页岩等温吸附实验发现温度升高页岩的吸附能力下降;对不同温度下页岩等温吸附曲线进行一系列计算得到了页岩气吸附综合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等温吸附曲线,该模型为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一种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爆破缺口高度的研究现状.基于能量转化理论给出了确定砖砌楼房爆破缺口最小尺寸的判据,借助级数理论对判据进行了简化,得出了爆破缺口高度实用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本文的实用理论计算方法对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岩土体开挖与围岩保护是岩土工程中两项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工程中普遍存在开挖和保护岩体的相互矛盾。本文针对以上矛盾来研究爆炸冲击作用导致岩体损伤及其力学特性的演化。文中采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模型实验方法,在爆前及爆后对试件分别进行取芯检测,通过对芯样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测量,研究爆破冲击载荷在预留岩体不同位置所造成损伤程度大小,同时还对现场采集的岩样进行了同样的试验研究。文中最后给出了利用试验所得出的各项结果来计算损伤变量值的方法,并且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了岩体在经过爆炸冲击载荷作用后的损伤值。该研究对于高陡边坡的爆破以及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初采期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采用初采切巷深孔爆破强制放顶的方法充填采空区以缩小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以达到改善初采期间工作面通风状态与提高瓦斯排放效率的目的.但是炮孔间距由于受到初采切巷支护结构的限制往往大大超过预裂爆破经验公式确定的上限,造成预裂效果差的后果.为了选择适合现场使用的增加炮孔间距的最佳爆破方法,应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不耦合装药、V型刻槽和切缝药包3种爆破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切缝药包爆破在增加炮孔间距和保护岩壁方面有明显优势,并通过模拟确定了切缝药包的最佳开口宽度.最后,通过在阳泉国阳公司K8205工作面进行超前深孔预裂爆破强制放顶的现场应用,比较爆破前、后和割一刀煤后支柱压力的变化情况,验证了良好的预裂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