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应用方差比率(VR)、2×2列联表的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山西南方红豆杉群落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间总体上相关联(P<0.05).(2)2×2列联表的χ2检验共87 个种对为正关联,18个种对为负关联(P<0.05或P<0.01);Pearson相关系数有59个种对为正关联,29个种对为负关联;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有95个种对为正关联,62个种对为负关联.(3)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不能反映两个种对的数量关系,应用 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刻化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4)种对的正关联和正相关,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的需求相似;而种对间的负关联和负相关,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或相互竞争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黄刺玫群落122个样方的20种优势物种,运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χ2检验,OI指数,AC值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了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负关联不显著;负关联的种对数远大于正关联的种对数,呈显著关联和极显著关联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黄刺玫群落不稳定,群落内存在激烈的竞争,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20个物种种对关系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这可能是群落内环境异质性所致.种间关联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由物种生态特征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对黄刺玫群落的保护与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帝山撂荒地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野外52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山西关帝山撂荒地植被31个建群种和优势种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χ2检验有227个种对呈正关联,231个种对呈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9827,显著种对占总对数的7.26%.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14个种对呈极显著相关,15个种对显著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201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极显著的种对有10个,正相关显著的种对有24个,占总对数的7.32%;263个种对呈负相关,极显著的种对8个,负相关显著的种对28个,占总对数的7.74%.正负相关比为0.7643,显著种对占总对数的15.05%,群落优势种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2)按照31个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它们被划分为2个生态种组:芦苇组和早熟禾组.3)关帝山撂荒地植物群落以退耕还林的先锋物种为主,表明植物群落处于森林植被恢复的初期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森林群落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及物种共存的维持机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3个关联指数(Jaccard指数、Ochiai指数、Dice指数)、联结系数(AC)以及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朴树群落中16种主要乔木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总体方差比率(VR)为0.95,表现为负联结,反映了该群落处于不稳定的进展演替阶段.16个优势乔木树种组成的120个种对中,仅有1对呈显著正联结,44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联结,而绝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种对间的独立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种间联结及种间相关性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基于岑王老山1hm2样地中胸径大于1cm的每木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VR)、种间联结(AC)系数、Ochiai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PCA排序,对群落中13个优势树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种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显示:(1)群落总体呈现显著正联结,表明群落正处于演替的稳定阶段;(2)种间联结性与种间相关性分析中的正负关联比均未超过1,但达到显著正关联的种对数明显大于达到显著负关联的种对数,说明群落整体联结性与群落中达到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关系更为密切;(3)相关性检验中虽然结果相似,但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更为灵敏;(4)生态种组的划分与相关性检验表现出一致性,说明物种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种间关系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野外38个样方的植被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河北邢汾高速公路沿线植被的26个优势种进行了植物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群落总体呈负相关的趋势,优势种种间关联性不强,种间独立性较高,不同组间联结性比较松散,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联结种对较少;x2检验与Jaccard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种间关系;依据测定结果,同时结合物种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特征,将26个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的划分为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推荐和公路边坡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对妫河下游消落带22个优势植物种共231个种对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41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而秩相关表明,有57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3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大多数种群之间关系松散.Spearman秩相关检验用于表征种间关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按照22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将其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即水生植物种组、湿生植物种组和中生植物种组.  相似文献   

8.
选取芦芽山珠芽蓼群落中的22个优势种,运用χ^2检验、Ochiai指数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种间关联和种间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珠芽蓼群落整体上呈正关联,各种间相互依存.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生态位重叠幅度较大.根据优势种种间相关性和种群的生态适应特征,将22个优势种分为2个生态种组,第二种组与第一种组间相关不显著,组内种对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
运用X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了皇甫川流域植物群落中20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X2检验中31个种对为正关联,27个种对为负关联(p<0.05或p<0.01,下同),Pearson相关系数有16个种对为正相关,13个种对为负相关;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有36个种对呈正相关,27个种对呈负相关.分析表明优势种间具有一定的联结性,但存在相当独立的分布格局.根据测定结果将20种植物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0.
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是群落的重要数量和结构特征之一,对于认识群落的组成和动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内蒙古草原194个野外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及物种重要值,通过方差比率法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了重要值较高的15个优势种群、10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与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相比,Spearman秩相关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推断其更适合大尺度种间关系的分析;(2)方差比率法分析显示1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群落整体上处于较稳定的阶段;(3)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三种方法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78、0.44、0.67,种间负关联为主是环境需求的不相似性与种间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4)依据Spearman秩相关结果,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主要体现了对水分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种间关联性。【方法】以黄山常绿阔叶林10.24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在样地调查基础上,通过重要值排序确定了14个优势种,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优势种在3个不同径级下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方差比率法检验显示,优势种在整体、中径级尺度呈相对独立关系,小径级尺度呈显著正关联,大径级尺度呈显著负关联; χ2检验显示,种对间呈显著关联与极显著关联,对数之和在整体、小、中、大径级下依次为29、29、30、25; AC联结系数检验显示,正负关联比在整体、小、中、大径级下依次为0.915、1.263、1.023、0.717;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显示,正负相关比在整体、小、中、大径级下依次为0.896、1.275、0.936、0.542。【结论】黄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径级下的种对间关联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种间正负关联比随着径级变大而减小,样地内种间竞争随着径级变大而增多及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2×2列联表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联结系数AC值、Jaccard指数和χ2检验对广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所在的植物群落样地中的25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金花茶所在的植物群落中25个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性正关联,反映出植物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25个优势种组成的300个种对中,有4个种对具有极显著性正联结,10个种对具有显著正性联结,有5个种对具有极显著性负联结,8个种对具有显著性负联结,绝大多数种对联结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昆嵛山典型林下灌草层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指数对昆嵛山典型林下灌草层植物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负相关的种对数远远大于正相关的种对数,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少,昆嵛山灌草层群落还处于演替当中. (2)Pearson相关检验在研究中有较大偏差,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灵敏度要大于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检验和Pearson相关检验. (3)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灌木和草本层之间的种对数>灌木层的种对数>草本层的种对数,灌木的存在为草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4)不同林型下灌草层物种的种间关系有所差异,杂木林的演替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次性同时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运用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指数分析方法对管涔山余庄乡撂荒地植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TWINSPAN分类,把所取得的39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分别属于演替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包括群丛I1、I2、I3)、灌丛群落阶段(包括群丛II1和II2)和森林群落阶段(包括群丛III1和III2).(2)在X~2-检验的基础上,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每个演替阶段种对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演替阶段种对间的关系不同.如在草本群落阶段,白莲蒿和黄芪呈正相关,而在灌丛群落阶段,二者则表现为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物种适应不同微环境而表现出的差异.但正负关联比呈增加趋势(0.78→0.86→1.09),说明了植物群落是向着群落稳定的方向发展.(3)本研究结果支持随着群落演替进程的发展,正关联比例越高,群落结构越趋于稳定,多物种可以稳定共存,群落达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稳定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优势乔木树种间协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arson积矩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方差分析.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14个优势乔木树种间的协变进行了研究,并以星座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种间协变不仅能够反映出物种间共存的机率,而且能够反映出其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程度.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多物种间协变的性质和显著性,Pearson积矩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能表明种对间协变的性质和显著程度.结果表明,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优势乔木树种间协变较复杂,其中栲树与光叶灰木、润楠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协变,而与大头茶、银木荷、虎皮楠间存在极显著的负协变,对环境要求相同的种,其联结性高,但因相互竞争而协变为负,在实际运应时,Spearman秩相关指数相对较精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种群空间格局对阐明植物群落构建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面积3.2hm^2的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运用O-ring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样地8个优势种的空间格局以及种群大小关联和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8个优势树种及其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云贵山茉莉和毛狗骨柴的大径级与其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而罗浮槭的大径级与小径级在0~40m上为负相关;58个种对中有2个种对在小尺度上表现正相关。【结论】种子扩散限制与微生境异质性是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共存的原因。但是,有关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构建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缙云山特有珍稀植物缙云秋海棠(Begonia jinyunensis)为研究对象,基于方差比率法、χ~2统计量和W检验,结合关联程度指数Ochiai(OI), Dice(DI), Jaccard(JI),研究缙云秋海棠与其主要伴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关联性,旨在推进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秋海棠的14个主要伴生物种分属于12个科14个属. 2)缙云秋海棠7个群落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均呈正相关,其中6个有统计学意义,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缙云秋海棠和主要伴生物种形成的26个物种对中, 16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仅1对为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10个种对为负关联,其中1对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1对负相关极有统计学意义.多数种对间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物种趋于独立分布. 4)正关联种对间联结性较弱,负关联种对间联结相对较紧密,总体而言种间联结仍较为松散.从本次种间关联性研究来看,缙云秋海棠与主要伴生物种间相容性良好,尚未出现资源危机,各物种共同进化,群落稳定发展.即群落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缙云秋海棠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