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德志 《科技资讯》2011,(30):119-119,121
本文介绍了进水泵房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案与组织设计,本进水泵房基坑采取井点降水结合放坡加土钉墙支护的方案实施加固,针对支护方案重点探讨了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并提出了质量保证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光英 《石河子科技》2012,(3):56-57,60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4×135MW自备热电厂循环水泵房工程,地下埋深部分较深,为-8.1m。在基础施工期间,为保证满足勘察、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首先要了解地下水文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才能顺利完成循环水泵房基坑施工。  相似文献   

3.
浅谈基坑支护在淤泥层中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地上26层,地下1层,地下室承台或底板(地下室外墙)长45m,宽18.0,27.5m,要求基坑周边地下室施工作业面宽2m。基坑开挖深度为6.4m.局部深度为7.7m。本场区地表2.70m以下有厚达12~15m的流塑状淤泥层.基坑开挖支护涉及的土体性质非常差,淤泥质土的内聚力小,内摩擦角很小,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接近。加之,基坑周边分布有高4层、7层的建筑物和交通繁忙的街道,距离为2.5—10.0m,同时,业主要求基坑周边的空地作为施工场地,因此基坑支护的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4.
鲍志清 《科技资讯》2008,(29):73-74
对基坑周围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中,采用拉伸钢板桩+内支撑方式的方式的基坑围护应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硫磺回收装置硫池基坑开挖面积约282m2,基坑围护周长约68米,开挖深度4.93m,局部深度5.73m。基坑东侧是钢结构管架,其上为工艺物料管道,管架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大于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南侧为两个塔(最高33m),塔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约为0.99m;基坑西侧是钢结构管架,其上为工艺管道,管架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最小距离约为1.7m;基坑北侧为三个塔(最高33m),塔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约为1.01m。西侧管架基础与塔基础均采用桩基础的形式,东侧管架基础为天然地基。因此,工程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5.
侯世稳 《广东科技》2006,(10):89-90
1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地上30层,地下3层,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11.30~14.7m,基坑支护长边约为33m,短边约为32m,周长约为130m。  相似文献   

6.
刘广涛 《广东科技》2006,(2):150-151
一.工程概况 广州宝盛沙地商住小区商住楼地上31层,地下一层,地下室底板板面标高-6.00m,基础类型为桩基础.抽水实验目的是了解地下水流量与降深的关系,为基础设计施工,基坑开挖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7.
马振啸  徐小波  田力 《科技信息》2011,(35):I0185-I0185,I0207
1工程概况 笔者单位新建办公楼为地上十八层.地下一层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266020.3平方米.建筑高度为61.65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该基础工程为21m×84m×1.5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该基础施工时在基坑南侧20m处设拌和站.基坑砼用拌合车运输,运距80m,基坑内应用输送泵运输。  相似文献   

8.
韩冲  陈亮亮 《广东科技》2011,20(16):139-140
深基坑本就为危险性较大危险源,同时原基坑支护时间长达9年之久,基坑支护部分的失效,更增加了基坑的危险性。根据业主工期规划的要求,原三层底板必须采用爆破施工,故又增加了其基坑施工的危险性。同时基坑四周的环境的复杂性又增加了基坑施工的难度。所以钢筋混凝土底板爆破、新旧支护交接处的变形以及基坑的安全性和沉降和位移成为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9.
以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项目进水泵房设置在第八区,基底标高远低于其他区基低标高,属于坑中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针对本基坑面积大、坑中坑的开挖深度深的特点,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介绍坑中坑放坡后,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式。利用变形及轴力检测的方式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各支护结构如围护桩、横向砼支撑和钢支撑结构、格构柱、变形特点,各围护结构的变形均在规范规定的安全值以内。验证了基坑开挖方式及支护结构的设计的合理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层高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外观造型独特新颖,是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作为基础施工,基坑高程非常复杂,深度在3.5~9.5m之间呈台阶式分布,深、浅基坑相互交错,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11.
谢德明 《科技资讯》2009,(20):43-43
基坑工程是指在地表以下开挖的一个地下空间及其配套的支护体系,而基坑支护就是为保证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基坑周边的安全,对基坑侧壁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土方开挖的边坡支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舫 《科技信息》2009,(13):294-295
1.工程概况1.1建筑工程概况某人民银行新建发行库库房及钞票处理中心用房工程位于椠市中心支行院内。建筑总面积约10871.62m2(包括地下室),地上主体五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地下室及地上一二层为银行金库等重要结构。1.2基坑工程概况1.2.1基坑概况地下室基坑呈矩形,长约72.4m,宽约41.4m。自然地面平整相对标高为-0.80—1.30m,基坑开挖深度5.7~5.41m不等。1.2.2周边以及现场环境1.2.2.1拟建工程东侧紧靠原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办公楼,  相似文献   

13.
严梅  孙立德 《广东科技》2006,(2):186-18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迄今为止,全国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达20余幢.基坑工程呈现出紧(场地紧凑)、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地下室最深的福州新世纪大厦地下六层,深度为-26.2m.即将建成的国家大剧院,地下室为三层,基坑深度达-32.5m.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以及场地地质勘擦资料,设计了开挖深度为5.70m的淤泥质基坑的钻孔灌注桩支护,坑壁止水问题由桩间旋喷水泥浆解决。具体计算了桩的基坑的内外侧最大弯矩,最大剪力,桩的配筋,桩顶位移,以及基坑的整体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目前基础施工已顺利完工,表明本设计已取得成功,并且较好地实现了安全与经济指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徐志林  鲍东杰 《科技信息》2013,(2):34+36-34,36
根据邢台市污水处理二厂进出水质数据进行了水质特性分析与生物池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并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从粗格栅间及进水泵房、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初沉池排泥泵房及配水井、改良A/A/O生物池、鼓风机房及变配电间、二沉池配水井、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泵站九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工程设计,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华炎 《科技资讯》2006,(17):70-71
我们进行了上海嘉汇广场工程的施工,该工程建筑为3座(T1.T2和T3)高层商住大楼,地上31层,地下室1层,建筑总高105.8m。采用桩支承箱形基础,大型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  相似文献   

17.
苏良琪 《科技信息》2013,(5):327-327,340
某房产大厦为地上25层框剪结构,地下2层分别达3.9m、5.1m,给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底板大体积混凝土2.2m厚,混凝土多达3000m3,要求连续浇筑,在基础工程施工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并结合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满足了施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新河煤矿-980m水平硐室群在掘进及支护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相邻硐室不同开挖顺序对围岩破坏的影响;其次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相邻硐室群的不同开挖顺序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围岩塑性区最小破坏体积VP,并得出最优施工方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已开挖硐室群进行支护设计,提出泵房主体及壁龛前期采用锚网、注浆锚索、喷浆,后期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碹的联合支护方式,并对实施该支护方案的硐室群进行支护前后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水泵房主体硐室顶板最大下沉量由927mm下降至30mm,底臌量由1 036mm下降至6mm,主体泵房左帮移近量由1 010mm下降至10.9mm,壁龛掌面移近量由700mm下降至9.9mm,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顶底板位移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断面两帮最大移近量为8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5mm,巷道支护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水位红砂岩地层基坑降水开挖引起的变形规律,以兰州东方红广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桩体水平位移以及坑周地表沉降进行现场监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的位移进行模拟计算.监测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逐渐下移,最终靠近基坑底部,大约在坑底以上1~2 m;地表最大沉降值出现在距离基坑边5~7 m处,大约0.29~0.41倍的基坑开挖深度;桩间水土流失是造成地表沉降过大的主要原因.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地表沉降模拟值与监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桩体在距地面小于12 m部分其水平位移模拟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大于12 m部分实测值明显大于模拟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污水处理厂提升泵房深基础为例,介绍了小场地、深基础喷锚支护施工技术的理论依据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