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水平 《江西科学》2001,19(4):244-246
研究了哌啶荒酸哌啶 (PDPC)与Cu(Ⅱ )最佳显色反应的条件 ,在pH =8.5的条件下 ,Cu(Ⅱ )与PDPC形成稳定的黄棕色络合物 ,络合物组成比为M∶R =1∶2 ,最大吸收波长λmax=4 4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 .86×1 0 4 L·mol- 1·cm- 1。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并有较好的选择性 ,应用拟定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Cu(Ⅱ )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Ⅱ)-罂粟酸-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在硫酸(pH=2~3)介质中,Fe(Ⅲ)-罂粟酸形成2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430nm,ε=3.1×104L/mol@cm,铁的含量在0μg/25mI~112μg/25m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3.
硫酸铜结晶母液制备砷酸铜的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段中和法研究了硫酸铜结晶母液制备砷酸铜的工艺过程,用XRD图探讨了砷酸铜的分子结构式.结果表明只要控制一定的pH值、反应时间、温度和铜砷质量比,便可以产出合格的砷酸铜,砷酸铜的结构式为Cu5AS4O15·9H2O.利用含砷物料制备砷酸铜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荷移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咖啡因与氯冉酸之间的荷移反应 .测得络合物在乙醇介质中络合比为 1∶1 .在测定波长 31 9nm处 ,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92× 1 0 4 L·mol- 1 ·cm- 1 ,咖啡因浓度在 0 .8mg/L~ 1 1 .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95 .2 %~ 1 0 1 .6%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5 %~ 2 .3% .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二甲酚橙(XO)-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铜(Ⅱ)、钴(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时,铜(Ⅱ)、钴(Ⅱ)与二甲酚橙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9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9×104L·mol-1·cm-1和3.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5.1μg/25mL内,钴(Ⅱ)含量在0~18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及回归系数分别为A=4.765×10-3+0.0185C,γ=0.9962;A=3.005×10-3+7.481C,γ=0.9966.应用本法测定了铅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了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 -CPC与铜形成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 ,结果表明 :在 p H6.55的缓冲溶液中 ,铜与试剂形成三元络合物 ,其最大波长在 563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3 6× 1 0 5L· m ol-1· cm-1,铜含量在 0~ 7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本法通过巯基棉分离 ,测定了环境水样中铜的含量 ,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应用微乳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含量。锌含量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Zn2+量在0~20μg·25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5.07×104L·mol-1·cm-1,线性方程为:Ac=0.0023+0.0311c(μg·25mL-1),相关系数r=0.9994。精密度试验RSD为3.53%(n=8),方法的回收率在98.2~101.1%(n=8)。用于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锌钙氨基酸浓缩液中锌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测定铜含量的方法.在碳酸钠介质中,阿莫西林与铜离子形成络合物,于331m处产生最大吸收.测定铜在(0.16-3.4)μg·m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为(6.0×104)L·md-1·cm-1.用于本方法测定水样中铜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钛(IV)的良好隐蔽剂苦杏仁酸进行了下述几方面的研究。1.用萃取、色谱和极谱法相结合确定钛(IV)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级数和结构;2.研究了钛(IV)与苦杏仁酸络合物在极谱过程中的一些电化学行为,包括半波电位与PH值关系、络合物极谱波的可逆性、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等,并提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钛(IV)与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为: TiOX_2+e+2H~+(TiX_2)~++H_2O (X代表苦杏仁酸酸根);3.用极谱法对迄今未见报导的Ti(IV)-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测定,在离子强度为0.2M(KNO_3),(25±0.2)℃条件下,测得logk=11.01±0.4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新合成的显色试剂 2 - (2 ,3,5 -三氮唑偶氮 )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2 - (2 ,3,5 -triazolylazo) - 5 -dimethylaminobenzoicacid ,简称TZAMB) [1] 与铜 (Ⅱ )的显色反应。在 pH为 2 .5 2的 0 .0 1mol/LKHP -HNO3的底液中 ,铜 (Ⅱ )与TZAMB形成一种稳定的紫红色的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80 .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17× 10 4 L·mol- 1·cm- 1。络合物的组成为Cu2 +:TZAMB =1:2 ,铜的浓度在 0~0 .12 8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食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硫化砷滤饼,有效实现As与Cu和Bi等金属的分离,对浸出液经氧化脱硫后配入黑铜泥的酸性浸出液制备砷酸铜.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的浓度为1.5mol/L、液固比1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h、搅拌速度为400r/min时,硫化砷滤饼中As的浸出率达到96.56%,Cu浸出率仅为0.12%;经氢氧化钠浸出,浸出渣中Cu、Bi的质量分数分别从原来15.93%和1.96%增加到56.31%和6.92%,使Cu和Bi得到高度富集;所制备的砷酸铜w(Cu)>29.8%,w(As)>26.19%,砷酸铜的结构式为Cu5As4O15.9H2O.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光度法规定微量铜的新方法,试剂5-Cl-PADAB能与铜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二元络合物Cu(Ⅱ)-5-Cl-PADAB,选择性较高。在pH=4.6~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形成橙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摩尔吸光系数为4.5×10~4,络合比Cu(Ⅱ):5-Cl-PADAB=1:2,在0~18μg/25mL区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磺基水杨酸的掩蔽下,一般常见的30多种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用于合金和矿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波长β修正光度法研究铜 (II) -二溴邻羧基偶氮氯膦 (DBOK -CPA)显色体系 ,在中性条件下所生成络合物组成比Cu∶DBOK -CPA为 1∶2。配合物的各级真实吸光系数和稳定常数均被测得 ,在 630nm下络合物真实摩尔吸光系数ε=1 .49× 1 0 4 L·mol·cm- 1 ,络合物累积稳定常数K =8.58× 1 0 9( 1 5℃和离子强度 0 .0 1 )。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下,用壳聚糖在稀醋酸介质中与Cu2+制得壳聚糖Cu2+络合物, 然后使壳聚糖铜络合物与戊二醛进行交联, 用稀酸洗去Cu2+, 制得具有Cu2+模板离子孔穴的交联壳聚糖树脂, 考察了该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 实验表明, 微波加热所得的交联壳聚糖, 在酸性条件下不会发生软化和溶解, 重复使用性能亦好, 且比水浴加热制得的具有Cu2+模板离子孔穴的交联壳聚糖对铜有较大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5.
肉桂醛—邻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合成及铜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肉桂醛和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新席夫碱(简称CAA)及其光度法测定铜的条件,该席夫碱在NaAcHAc缓冲溶液中与铜形成淡绿色络合物,络合比为Cu∶R=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L·mol-1·cm-1,用CAA测定部分食品中铜的含量与常规法相比较,有较好的准确性,而且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 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Н值升高而增大。 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铜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铜离子存在下,谷胱甘肽(GSH)在0.2mol/LNaAc-HAc(pH4.7)缓冲溶液中,与铜离子反应得到谷胱甘肽(GSH)与一价铜离子络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产生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在-0.59V处(vs.SCE),导数波高与谷胱甘肽浓度在4.0×10-8mol/L~1.0×10-5mol/L范围内分段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3.3%。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测得络合物组成为GSH:Cu(Ⅰ)=1:1,表观稳定常数为5.1×1019。  相似文献   

18.
在pH 3.50酸性介质中 ,Cu 和Ni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 80存在下 ,与5-Br-PADAP生成有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75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7.97× 10 4 L·mol- 1 ·cm- 1 和 1.0 2× 10 5 L·mol- 1 ·cm- 1 ;Cu 在 0~ 0 .52mg·L- 1 ;Ni 在0~ 0 .4 8mg·L- 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钢样中的Cu 和Ni 含量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19.
在碱性介质中于 2 5~ 40℃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碲酸合铜 (Ⅲ )配离子 (DTC)氧化羟基乙酸钠 (S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 ,反应对Cu(III)为一级 ,对SG为正分数级 ;准一级速率常数 (kobs)随着OH-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TeO2 -4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有负的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配离子和SG形成络合物的前期快速平衡的反应机理 ,由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解释全部实验现象 ,进一步求得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和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20.
固体酸催化合成苹果酯-B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成苹果酯 -B过程中的无机盐类固体酸的催化活性。通过考察酸种类、用量对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 ,选出两种盐类 :Al2 (SO4 ) 3·18H2 O ,以Mn +计用量 2 .5 %~4.4% (摩尔比 )时 ,反应 1~ 1.5h ,苹果酯 -B的产率达 94%以上 ;当CuCl2 ·2H2 O用量仅为 0 .9% ,同样反应时间 ,苹果酯-B的产率达 99%以上。通过中毒实验得出Lewis酸和Bronsted酸均为催化活性中心。另外 ,还讨论了 72℃下的平衡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