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年为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通过对欧阳修夷陵诗文和相关资料的研究,从调整心态、躬亲政务、体恤民疾、心系时政、志夷风俗、谈文论道、整理旧史、研究经学和幕友唱和等九个方面,对欧阳修贬谪夷陵的作为进行了梳理,从而回答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论欧阳修之贬滁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之贬滁州,如同他初贬夷陵一样,在其宦途生涯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其创作道路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贬滁期间,欧阳修的心态与情趣是复杂多采的,他于孤寂抑郁之中寻求乐趣与寄托,于愤懑不平之中不甘于沉沦颓废,于逆境之中不忘理想,希图再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因此,所作诗文均无戚戚哀婉之意,再次体现出他“穷言易好”“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3.
从天圣年间科举应试到景祐三年贬官夷陵之前,是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早期。早期的欧诗能吸收西昆体的合理内核,矫正其弊端,它对西昆体有“入”有“出”,并由此一步步走近宋调。  相似文献   

4.
刚进而立之年的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县令。当他处理查询档案、处理政务时,发现枉直乖错、违法徇私、灭亲害义之事,不可胜数。于是他决定整顿吏治、兴除弊端,当好夷陵父母官,并针对县衙档案现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敕书楼、订立各项规章制度、清理陈年文牍案卷、加强各类档案资料收集。欧阳修在夷陵的诗文不仅是文学珍品,也是夷陵珍贵历史档案。欧阳修重视档案工作有着时代、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天圣年间科举应试到景祐三年贬官夷陵之前,是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早期。早期的欧诗能吸收西昆体的合理内核,矫正其弊端,它对西昆体有“入”有“出”,并由此一步步走近宋调。  相似文献   

6.
宋仁宗景■三年,欧阳修被降为峡州夷陵令。这是他仕途中的第一次遭贬,也是他在政治与心灵上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就欧阳修对这次贬谪的认识、在贬所的生活状况及心态情趣等作了较全面具体的探讨并认为,这样的研究,对正确理解与把握欧阳修的再贬滁州、他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以吏为师”是泰国暴政的手段之一,这种畸形教育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尊皋法家反对儒家是导致“以吏为师”的根本原因,分封与郡县制之争导致了“焚书坑儒”与“以吏为师”,“坑儒”事故使“以吏为师”的畸形制度进一步巩固。究其实质,“以吏为师”在于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破坏了秦朝的文化教育,对先秦时期行之有效的“官”、“私”学之教育制度,也是一次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宜昌,古称“夷陵”,乃“楚之西塞”。在汉末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乃三国兵家们拼死争夺的焦点:三国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蜀汉英雄们永远的伤痛。  相似文献   

9.
(1)“中和静逸”的心态的价值取向上对欧阳修人生的积极作用/范秀珍,关云芝//延边大学学报1期 (2)欧阳修文学观管窥/李艳//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期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主题谈/张光富//九江师专学报1期 (4)略论欧阳修的“人格魅力”/周健自//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期 (5)欧阳修贬谪夷陵时的创作活动及其创作思想/李剑亮//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期 (6)论欧阳修解《诗》/王韶华//固原师专学报2期 (7)欧阳修、曾巩论墓志铭:古代传记理论研究之一/俞樟华 //浙江师大学报 2期 (8)读《全宋词》札记…  相似文献   

10.
火攻犹亭是吴蜀夷陵之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刘备主力一直在江南夷道连营,故此“獍亭”不可能在长江之北,应在长江之南的清江流域,大体位于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下溪口村至宜都市石门村一带。夷陵之战前并不见“犹亭”之称,它可能是刘备对于一处邮亭的临时更名。今之“江北犹亭”是小说《三国演义》流行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12.
“寡母抚孤”属中国古代单亲家庭教育。它养就了欧阳修推崇操守、宽厚仁和的人格个性以及刻苦治学的品质精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欧阳修王道理论也是这一家教模式所衍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作为开宋代儒学复兴风气之先的人物,欧阳修在贬谪夷陵期间的学术研究活动不是偶然的;他的学术论著涉及面甚广,包括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等;这些论著疑古说,破陈言,创新见,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分析·双性同体·女权批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类化史上,“双性同体”(androgyny)是一个极其古老又影响深远的原型。这个原型,不但屡屡以超现实的神话形式现身于古代学和民间叙事中,而且在当代女权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得到积极回应,它源于人类渴望克服性别对立、从两性互补中达到强壮有力之内心祈愿,其中寄托着人类社会对重建两性伙伴关系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围绕着英宗对其生父濮安懿王的称呼问题,朝廷臣僚之间爆发一场激烈而持久的争论,这就是“濮议之争”。晚年的欧阳修,深深地卷入了这场论争的旋涡,并为此背上种种骂名,带着沉痛的心灵创伤,离开朝廷,走上求退致仕的道路。笔者试据北宋史料,考述“濮议之争”始末,简析它对欧阳修生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不仅在创作数量上空前地丰富了亭园堂院记,而且在内容上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不再以“物”为主,只作客观的、静态的记述,一变而以“人”为主,在论古通今中抒写自己于国于民深重的忧患意识,表达其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今年适逢他诞辰990周年、逝辰925周年,为纪念这位先贤,促进“欧学”研究,10月28日至30日,7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在欧阳修的故乡江西吉安,就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开幕式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吉安师专校长钟没权、吉安行署及永丰县政府的领导、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厚示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评价欧阳修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纪念欧阳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相似文献   

18.
《四时月令五十条》以法律“诏书”的形式,确立了以“四时”为基础的自然时序和人事活动应遵循自然时序的生产生活准则,突出了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时禁发”、“用养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保护林木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的思想,它在古代生态保护和法律吏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吏隐”是中唐士人重要的生存方式,包括“兼吏隐”和“隐于吏中”两种具体的心态。白居易出刺杭州、苏州时持“吏隐”心态,他的思想随着环境变化不断由“兼吏隐”向“隐于吏中”倾斜。白居易“吏隐”思想受到魏晋以来的“大隐”观的影响,也是中唐现实环境的产物。禅宗的世俗化,庶族地主的人生趣味,儒家济世情怀,中唐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等均是白居易“吏隐”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剖析了周作人以“言志”为核心的文艺思想具有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特色,发现“言志”的深层意蕴却属于原始古典主义。它崇尚古代,注意情感和理智的和谐,追慕闲适、典雅的趣味。认为由于政治文化语境的制约,这种古典主义必然蒙上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