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在2007年9月才接触到<中国科技术语>.起因是我构思一篇<推荐使用的煤炭科技名词>,在上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中国科技术语>.随后给<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发邮件询问一些投稿事宜,很快就得到张晖编辑的回复,令我很感动.作为一名作者,我为<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能在第一时间给作者答复所深深折服,因为我也耳闻目睹作者将稿件投出去后,有的杂志社两三个月无任何音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年了.我手头上现存最早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是1993年出版的,这就是说,我订阅<自然辩证法通讯>至少有14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3.
自幼生长在临江滨海的苏中平原,长江冲积下沧桑巨变的奇迹,萌发了我日后试图破解大自然变化之谜的志趣.老解放区学习革命理论的浓烈气氛,阅读<大众哲学>、<我的人生观>,特别是<矛盾论>、<实践论>的油印本,滋润了我大脑皮层中的哲学细胞.  相似文献   

4.
美国<连线>杂志的专栏作者李吉纳·琳昂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我愿意与机器人结婚的10大理由>的文章.琳昂在文章中宣称,"我并没有打算再结婚,可是我有一些理由来考虑与机器人喜结连理.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科技术语>加入商务印书馆期刊方阵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和她经历三次"亲密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相识有十余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还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通讯>是我哲学学习的最好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7.
蔡敬先生就<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第2期上我写的<关于"优生优育"英译名的问题>一文提出了名词审定要注意历史和现有工具书的问题,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8.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正在从事<森林培育学>教材的撰写工作.这是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确定的一部重点教材,却是第一次用这个名称,它的前身叫作<造林学>.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在名词术语应用上确有一段值得深思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近年来,于光远先生提出了"四种消费品"理沦,主要观点曾先后发表在<北京日报>、<中外名家论坛>、<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1期)上,作为一个新的学术思想引起了学界同仁的兴趣与关注. 2004年4月28日编辑部组织召开了一个<于光远: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一书座谈会,与会者都发表了各自的观后感.现通过笔谈形式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是爱因斯坦关于人与时间的又一种表述方式.在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想要拥抱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我们压缩以至挤占业余时间.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或思考."意思就是说,张朝阳现有的成就,是与日积月累地利用业余时间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通讯>已届而立之年.而我与<通讯>的缘分也几近28年,尽管这其中经历过几次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6年前,在香港汪惠迪先生的推荐下,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始给我定期寄来了<科技术语研究>.这是我接触<中国科技术语>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无论是机场的售书亭,还是企业老总的办公室,中国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都在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啃5大畅销书:<杰克·韦尔奇自传>、<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谁动了我的奶酪>.总而言之,中国老板的5大修炼是:向韦尔奇学当CEO,向杜拉克学管理,向巴菲特学投资,向科特勒学营销,向约翰逊学变革.  相似文献   

15.
1学生时代的启蒙 1961年,当我在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时,我用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来精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当我觉得基本上读懂了时,在思维方式上的确产生了一个飞跃.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从体例、术文的抽象性与演算细草、数学表达方式、数学内容四个方面对<筭数书>与<算经十书>中可与之对比的<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等算经进行了比较研究.<九章算术>等著作有术文统率例题、应用问题集、将预备知识列于卷首三种体例.<筭数书>具有这三种形式.<九章算术>既有基本运算法则和适应于一类数学问题的相当抽象的术文,也有应用于一种数学问题的比较抽象的术文,还有针对某一问题的演算细草.<张丘建算经>则基本上是应用于一种数学问题的抽象术文.<孙子算经>和<五曹算经>则完全是针对某一数学问题的演算细草.<筭数书>的术文的抽象程度也具有这三个层次.<筭数书>的数学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统一,不如<九章算术>等著作规范.就数学内容而言,<筭数书>有许多首创的贡献,它与<九章算术>相比,有一些方法相同,也有少数题目相同,但相当多的方法、大部分题目不同,也不如<九章算术>的内容那么全面、规范;它也稍逊于<张丘建算经>,而与<孙子算经>不分轩轾,却远远超过<五曹算经>.<筭数书>比<孙子算经>等三部著作要早出七八百年以上,就创新程度与内容宽泛、深刻而言与<算经十书>现存诸算经相比,<筭数书>的重要性仅次于<九章算术>.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利用占星术寻找致富之道可能是数百万人每天上演的必选科目.但科学家表示,那些希望靠星座寻找爱情的人可能将他们的信念置于一个注定失败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作为深爱这份期刊的读者,我从一名青年学子的角度,来这里畅舒心怀,与大家分享和共勉.千言万语之中最想要说的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她是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每一位关注她的学子都会从中受益.如果能和她长久相伴.那将会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9.
1963年9月,我考入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我们在班主任、政治课老师的教育下,学习<哲学常识>课.这位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指导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两篇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学习徐寅生同志文章"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要求我们参照徐寅生同志的文章,写学习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搞好学习".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初,湖北省江陵县近郊张家山汉墓发掘现场传出了一个令数学史界十分兴奋的消息:在其中一座汉墓(编号M247)中出土了一部题为<算数书>的竹简数学著作.中国古代数学虽谓之源远流长,而存世的数学著作大都较晚.如一部<九章算术>的成书年代至今仍众说纷纭.因此,<算数书>这样一部竹简算书原物的问世,必然引起各方面学者专家的关注.大家翘首以盼,希望考古工作者能早日公布简文,以便开展研究.然而,这一盼竟盼了17年!2000年9月号<文物>终于公布了<江陵张家山汉简〈算数书〉释文>(以下简称<释文>)①,遂成为千禧年中国数学史界的盛事.但是,<释文>中存在大量的舛误使其难以卒读,因此,关于<算数书>的校勘与注释是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2001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彭浩先生的大作<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以下简称<注释>).在<注释>的后记中,彭浩先生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