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以临汾市新建的湿地汾河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0个样点的园林土壤进行养分分析,以3个农田样点为对照,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四个土壤养分指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其园林土壤质量作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汾河公园的建造显著降低了汾河沿岸的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处于B级,属于中等水平,而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仍为C级,处于匮乏的状态.人为调控土壤肥力有利于公园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典型坡改梯地为例,经过土样采集、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坡改梯年限两方面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下级水平;有机质和养分全量在土壤中比较稳定,速效养分的变异程度较大。除了全钾以外,其余各项评价指标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荒地、菜地、林地、粮田、果园;随着坡改梯时间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当地土壤肥力的数量化综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对四川省犍为县丘陵、平坝区域稻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乐山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2004年末对犍为县土肥站取样检验结果,选择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耕作层厚度、水源保证、排水状况、障碍因素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有代表性的稻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县稻田土壤质量以Ⅲ、Ⅳ等居多,土壤质量较好的Ⅰ、Ⅱ等及较差的Ⅴ、Ⅵ等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典型坡改梯地为例,经过土样采集、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坡改梯年限两方面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下级水平;有机质和养分全量在土壤中比较稳定,速效养分的变异程度较大。除了全钾以外,其余各项评价指标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荒地、菜地、林地、粮田、果园;随着坡改梯时间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当地土壤肥力的数量化综合评价研究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多种模型集成的方法在土壤养分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吉林省西部长岭县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进行采样、化验和分析,先用聚类分析模型确定了评价单元,然后用层次分析模型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多模型集成的方法评价区域土壤养分,结果准确、可靠;长岭县土壤养分水平可分为四类,总体肥力水平较低,养分处于贫乏状态,且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湖北贝母种植基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湖北贝母种植基地土壤质量.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因子,采用修正的内梅罗公式对采样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贝母种植基地土壤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肥力达到肥沃水平,宜于湖北贝母生长.湖北贝母种植基地土壤肥沃,但速效养分供应略有不足,需适量增施化学肥料.  相似文献   

7.
在对四川省犍为县丘陵、平坝区域稻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乐山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2004年末对犍为县土肥站取样检验结果,选择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耕作层厚度、水源保证、排水状况、障碍因素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有代表性的稻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县稻田土壤质量以Ⅲ、Ⅳ等居多,土壤质量较好的Ⅰ、Ⅱ等及较差的Ⅴ、Ⅵ等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规则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应用一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宁夏灵武良繁场灌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Ca、Mg、K、P、S、NH4+-N含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NH4+-N、速效K、P含量普遍较低,其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0%、61%和53%;速效P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6.6%,其它养分变异系数在19.1~34.8%之间.地统计学分析表明,NH4+-N和速效S在该采样尺度下不具备空间自相关性,而有机质、Ca、Mg、K、P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效应在(0~20)%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土壤速效Ca、Mg、K、P含量分布图.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目前仅需要考虑对该村土壤K,P进行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坡改梯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巫山县选择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土壤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但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仅相差0.029%;土壤全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林草地、经果林、撂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农耕地、经果林、林草地;土壤全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果林、撂荒地、农耕地、林草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0.012%;速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撂荒地、经果林、林草地;撂荒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最高,撂荒地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位于第二位,全磷含量仅比经果林低0.002%,速效磷含量比农耕地少1.318mg.kg-1,但是撂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最低。由于撂荒地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含量较低外,其余养分含量均较高,因此研究认为撂荒地在坡改梯地区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有机酸对东北黑土酶活性与养分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深入分析应用土壤酶活性评价黑土肥力的可行性,建立土壤质量酶活性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关系。【方法】以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乙酸4种常见的低分子有机酸,结合室内恒温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浓度的有机酸体系及不同处理时间对黑土酶活性、养分含量及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柠檬酸质量分数为1%时,可促进黑土脲酶活性,而草酸、乙酸对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且以乙酸抑制作用最强。酒石酸只显著抑制磷酸酶活性,对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无影响。土壤添加柠檬酸可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而添加酒石酸、乙酸主要提高速效磷含量,供试低分子有机酸对水解性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柠檬酸浓度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呈单峰波动,且存在浓度临界值,其值前后的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关系相反。土壤添加柠檬酸处理1 d,4种酶活性都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但在处理3~5 d时活性急剧增强,处理15 d后除蔗糖酶活性波动较大外,剩余酶活性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添加柠檬酸处理过程中,4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和速效磷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无明显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有机质对蔗糖酶的正效应最大,但被速效磷的间接负效应抵消;速效磷主要通过直接负效应影响脲酶、磷酸酶活性;水解性氮对酶活性的影响很小。【结论】土壤酶活性与养分间的关系会因有机酸的存在及其种类、浓度、降解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基于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关系建立的土壤质量酶活性评价体系,在有机酸浓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土壤体系中,需要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1.
重庆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重庆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的养分含量并利用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以全面掌握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促进牡丹高产优质生产.结果表明,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整体偏碱性,土壤肥力水平总体不高,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含量90 mg/kg,73.7%的土壤有效磷含量10 mg/kg,52.6%的土壤速效钾含量100mg/kg,有效钙、镁含量极为丰富,有效硫极缺比例为36.9%,有效铁含量缺乏比例为84.2%,有效锰含量缺乏比例为89.4%,有效硼含量极度缺乏,实际生产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施肥,以实现牡丹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的分布设置采样点,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相对丰富,严重缺磷,养分整体表现为中等变异.从CCA排序结果看,环境对养分变异的影响程度及因子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0cm、10—20cm土层养分的影响因子相似,主要为坡位、海拔、0—2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20—4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海拔、0—4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40—6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该土层的pH值.对不同养分指标而言,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土壤含水量、海拔及林分类型;速效钾主要受土壤厚度影响;其它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小.环境因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显示,其在总体上解释了83.33%的养分变异,其中土壤相关因子解释了50.37%,地形因子解释了7.96%,二者的耦合作用解释了25%.  相似文献   

13.
贵定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定县鸟王茶产地土壤进行检测,依照贵州省茶园(高产、中产、低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定县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优良和尚可(Ⅰ级和Ⅱ级)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85%以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差(Ⅲ级)的样品占总样品数90%。鸟王茶产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Rapid physiological adjustment of roots to localized soil enrichment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Jackson RB  Manwaring JH  Caldwell MM 《Nature》1990,344(6261):58-60
SOIL microsites rich in available nutrient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ineral nutrients for plants in many environments(1-5). Patchiness in nutrient availability below ground is analogous to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canopy gaps above ground(6). Although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ccurring in leaves exposed to sun and shade in canopy gaps are well known(7-9), we do not know any studies that show similar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roots in enriched soil patches. Here we present evidence of large and rapid increases in the uptake kinetics of plant roots after creating nutrient-rich soil patches in the field. The mean rate of phosphate uptake at a given externa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as much as 80% for roots from enriched soil patches compared with roots of control patches treated with distilled water. The changes took place within days of patch treatment. This degree of plasticity was particularly notable for plants growing in soils of very low available phosphorus. These results showing rapid physiological plasticity of roots in fertile soil microsit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theory and modelling of nutrient uptake in all soil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层取样比较不同栽培年限苜蓿地土壤主要养分及在土体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栽培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种植时间的长短对土壤主要养分分布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表现是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对土壤主要养分分布影响越大.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苜蓿栽培年限的增长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H随苜蓿栽培年限的增长而略有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苔藓的先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内采集苔藓植物样品,鉴别了主要苔藓种类,测定苔藓植物的持水性能,分析了苔藓、岩石接触面形成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区内苔藓植物共有11科26属65种,以藓类植物为主;自然状态下苔藓植物含水率为36 %~898 %;新鲜苔藓持水率为2123 %~5159 %;苔藓、岩石接触面的土壤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一级标准,各项养分指标亦明显高于对照样地。苔藓植物对喀斯特石漠生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是石漠化及其他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人工生态恢复中理想的物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The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of nine gully head areas in Yuanmou Basin is assessed through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Fuzzy mathematics and multivariate mathematical theory. Results show that soil erosion of gully erosion area in Yuanmou basin has resulted in severe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All gully head areas are at high leves of impoverishment except for one at middle. By probing into and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we find that soil erosion has led to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in a way of compacting soil, heightening position of obstacle horizon, and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s well as the direct loss of nutrient element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ming at the prevention of soil ero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against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in Yuanmou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