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沈家铺油田枣V油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母源沉积环境、生源及生油岩演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饱和烃的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烷烃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成熟度参数低,这些都表明原油具有低成熟度的特点。Pr与Ph含量的比值低(0.66~0.88),伽马蜡烷与C31藿烷含量的比值高(0.59~0.86),这反映出其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其生油源主要由菌藻类有机质组成,但藻类可能是其源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
两种重要生烃组分粘球性藻和虾蛄PY-GC研究表明,碳酸盐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有机质成烃存在着显著差异。动物型有面质成烃明显早于藻类有机质,生油量远不及藻类,动物型有机质大量生油集中于低熟阶段,而藻类有机质大量生油位于成熟阶段。同时,动物型有机质成烃途径为脂肪烃缩合,藻类成烃主要是脂族链及侧链断裂和芳环缩聚。  相似文献   

3.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储层有机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裹体中的流体可以作为原始地层流体,用来判别油藏流体注入早期油气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油藏形成初期流体的特性。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三套地层含油砂岩有机包裹体成分研究认为,包裹体中原油成熟度不高,主要反映源岩在低熟——成熟时期生成的原油,其源岩的原始母质是以陆源有机质的输入占绝对优势,与该盆地有机质为细菌、水生生物淡水藻类与经过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的认识不同,说明源岩在热演化早期主要是陆源有机质生油;浅层油藏形成初期油气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期的构造运动造成原油的蚀变。  相似文献   

4.
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现孔店组烃源岩重排甾烷含量低,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含量较多,C29甾烷的20S/(S R)和C29ββ/(ββ αα)比值分别在0.12~0.38和0.3~0.45之间;在萜类化合物中,奥利烷含量低,γ蜡烷与C30藿烷比值在0.1~0.37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孔店组烃源岩生源以高等植物为主,混有一定比例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沉积环境为含盐度低的弱还原-弱氧化湖沼相,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GC-MS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峰形呈双峰态,主峰碳为nC23,次主峰碳为C17,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w(Pr)/w(Ph)分布在0.36~0.53;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孕甾烷、升孕甾烷、重排甾烷含量偏低,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w(20S)/w(20S+20R)和w(ββ)/w(αα+ββ)分别为0.27~0.49和0.23~0.39;萜烷以C30藿烷系列为主,三环萜烷比较发育,重排甾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在原油样品中检测出含量较高的β-胡萝卜烷,w(Ts)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同凹陷内其他地区原油明显不同,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系统分析了原油饱和烃、芳烃组成及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生油母质类型较好,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陆源高等植物占次要地位;原油中伽玛蜡烷含量高,类异戊二烯烃呈植烷优势,表明源岩沉积环境为强还原的半咸化-咸化湖相;原油成熟度参数具有不一致性,表明原油并非是低熟油,应为混合原油,其主要来源于沙三段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塔里木盆地海相源岩的干酪根红外光谱特征,并与陆相源岩和煤的干酪根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红外光谱法可有效地应用于海相源岩的研究,主要解决源岩有机质的来源或类型和成熟度等问题,为源岩生油潜力的预测和源岩对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图2,表1,参7。  相似文献   

9.
探讨西藏中仓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沉积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丁青湖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于湖泊体系中的薄层泥岩、泥灰岩为潜在的烃源岩。丁青湖组灰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0448%,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0.048%;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Pr/Ph)为0.45~1.8,γ蜡烷指数平均为0.32,C_(27)、C_(28)、C_(29)甾烷含量呈"V"字形分布,升藿烷指数为0.01~0.08,有机质总体上处于未成熟—低成熟演化阶段。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生油潜力较差,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与水生生物,沉积时主要为缺氧的湖泊相还原环境,水体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盐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原油成熟度差异、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油气分布规律、圈闭对油气运移的屏蔽作用及烃源岩地化特征,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长春岭背斜油源及油源区资源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岭背斜原油与王府凹陷原油成熟度相近,且明显低于三肇凹陷和朝阳沟阶地原油成熟度,长春岭背斜位于王府凹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上,原油平面上环王府凹陷分布,朝阳沟阶地对由三肇凹陷而来的油气具有屏蔽作用,长春岭背斜原油主要来源于王府凹陷;王府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但成熟度较低,其油、气生成量分别为13.6×1011t和4.4×108m3,油、气资源量分别为(0.68~2.72)×108t和(0.022~0.088)×1011m3。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