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计算机如何识别人类肢体语言在谈话过程中,即使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讲话,那也是一种交流。一方面,听者通过说话者的表情、姿态和动作来领会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说话者描绘的所见所闻并决定着听者能否理解其语言。然而,计算机却无法做  相似文献   

2.
感应汽车具备很高的智能化水平。人们正在考虑在这种车中安装一系列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在汽车发生故障、道路上发生车祸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它们可以进行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并向外传输信息。感应汽车还装备了表情识别装置,能够通过识别驾驶者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其意图。此外,感应汽车的玻璃还具备自动变色的功能,可以根据汽车所在环境的照明情况变换颜色,提高乘坐者的视觉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新潮科技     
可乱真的人像技术美国加州著名计算机图像公司ImageMetrics的研究员发明出新的图像技术,制造出几乎可乱真的计算机人像,应用在电影及视像游戏之中。新技术能够捕捉人类面部表情最细致的地方,重组成计算机图像。长久以来,计算机图像始终给人"假"的感觉,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首次有技术能够突破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专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对一些人们觉得易如反掌的事,计算机处理起来却显得十分笨拙,甚至无能为力。例如,出生不久的婴儿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母亲的音容,但这件事若要让计算机来代劳,就麻烦得多了。这是因为人的许多知识具有所谓不确定性。要想用机器模拟人的思维,使计算机成为真正的“电脑”,就有必要讨论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知识的表示方式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超灵敏的感官是许多动物在大自然中能够生存的利器,例如鹰的视觉、蝙蝠的听觉、熊的嗅觉等.人类不但拥有视觉、听觉、嗅觉感知能力,还拥有高度发达的触觉.早有研究表明,人类皮肤能够感知振幅小至10 nm的振动刺激[1].之后又有科学家发现,人类触觉感知的极限还不止于此.Car-penter等人[2]在近原子级光滑硅片表面上分别...  相似文献   

6.
想象你从父母那里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拿着礼物时你脸上会浮现出什么表情?不小心踩到路边的狗屎呢?你的表情有没有变化呢?毫无疑问.你能意识到特定的面部表情是与特定的情绪相对应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现在都能通过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识别他们的情绪状态。但是设想一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日益广泛的应用,如何对人的脸部表情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合成,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例如在用计算机图形法制作影像节目时,以及电视电话中显示对方的形象时,都会遇到脸部表情的表示问题。如果不加任何处理,照原样表示,就会遇到信息量过大的问题,使得响应速度慢,对硬件的要求高。 因此,人们便设法将脸部的表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13,(3):13
这是一款高仿生机器人,被命名为"迭戈-圣(Diego-San)"。这款机器人模仿1岁年龄的婴儿时,能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例如快乐、悲伤、惊慌、困惑和生气。它甚至还能板起面孔,像个婴儿马上要流出眼泪时那样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图左是困惑的表情,图中是高兴的表情,图右是哭泣的表情。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自然界的草木也像人一样,有"感觉",有"初级的神经系统",因而也有人类所具有的感情。它们对于周围的声音、天气的变化、外力的敲击以及其它物体对它的接触等,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反应,并由它的枝叶等各个部分表现出来,概括起来,最主要的就是——喜草木十分喜爱音乐,并且不同的草木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也不同。一般说来,对它们施放一个阶段的音乐,它们都会高兴地快速生长。例如在音乐厅附近的草木远比同条件下其它地区的草木生长速度快;法国科学家对西红柿种植地每天定时播送一定  相似文献   

10.
声纹     
无论是谁,在通电话时,当把受话器拿起,即便是想不到的来电,大多也能在对方自报姓名前,就识别出对方了。如果是不认识的人给你来的电话,你就要判断对方是男是女,年龄多大等等,并且听对方谈话时,还能察觉到对方的情绪。 人们通过声音来识别对方的这种能力,不仅适用于电话,也可用于许多别的场合。例如,在电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段军 《科学之友》2002,(6):17-18
也许有那么一天,计算机能够理解你的表情。当一位老人在ATM屏幕前眯着眼辨认字体时,字体尺寸立刻加倍;当一名妇女对着购物中心的旅游广告微笑时,会促使设备打印出一张旅游折扣表给她。这些不是幻想,一切都会实现的。现在许多研究机构都看好表情机器识别技术,相信此技术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科学家不久前发明了一种名为Alter Ego的头戴式设备,Alter Ego能够读出人类大脑中的想法,使佩戴者无需通过语音识别或文字输入就能操控一台计算机。Alter Ego上配有4个接触皮肤的电极,这些电极非常灵敏,能够捕捉到佩戴者微小的神经肌肉信号。一旦采集到佩戴者下巴和面部的神经肌肉信号,它便将信号传输给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将信号与数据库中的文字匹配,就能识别出佩戴者尚未说出口的想法。此外,Alter Ego也能接收来自计算机的反馈信号,  相似文献   

13.
斯华龄  张立明 《科学》2004,56(1):20-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能模仿脑功能的电子或机械系统.19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人脑的逻辑思维问题,它的功能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的逻辑思维.人脑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和智能,当前的计算机不论发展得多先进,都很难代替人脑,尤其是在目标、物体和人的识别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电子产品展销会的观众已经能够同一个计算机屏幕上的动物卡通形象如唐老鸭进行愉快的交谈。这是美国Sim Graphics工程公司的最新杰作。这家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头盔式的器件,把它套在一位演员的头上,其中的传感器能把这位演员眉毛、脸颊、嘴、嘴唇和下巴的运动测量下来并传送到计算机中,计算机便把这些面部表情“翻译”成屏幕上动物卡通形象的表情。演员待在另一间房间,通过摄像机观察到展销厅中观众的谈话表情,并同他进行幽默诙谐的谈话,谈话时的面部表情便成为外面屏幕上动物卡通形象的表情,让这位观众感到他确实在同米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不同程度的临床抑郁症患者和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为被试,采用宏表情识别测验、短暂表情识别测验和微表情识别测验3个研究范式,分别从宏表情、短暂表情和微表情3个方面考察被试识别表情及微表情的能力,探究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表情及微表情识别的差异.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表情识别正确率普遍低于健康人,微表情识别绩效低于宏表情,并且表情及微表情的识别绩效与HAMD抑郁量表得分存在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表情加工缺陷不受表情呈现时长的影响,对表情及微表情的识别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抑郁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脸上的密码     
每个人身体的内部结构都 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例如,不同的人会有不 同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系统。 那么,这种差异是否具有实际的利用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一套由红外线摄影仪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的安全系统,就可以通过分析人体脸部血管所产生的热量分布特征,来迅速准确地对人们进行识别。 该系统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技术识别系统公司研制开发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摄影仪拍摄出人体脸部血管所辐射  相似文献   

17.
最近,计算机专家编制了一种新的软件,运用此软件计算机能够识别并把人的手势语言转换成文本,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这种软件的开发,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容易,特别适合大多数先天性聋哑人使用。加拿大魁北克舍布鲁克大学的专家们已经开发出一套能识别国际手势的语言系统,该语言系统能判断手势所代表的每一个字母。每一种手势都可以由摄像机来捕获,然后通过所谓的“边缘检测”法来形成手的轮廓。首先,对手的轮廓进行检测,然后系统确定手掌的长轴和短轴,判断手势的准确方向,随后程序就可测量出手指相对于手掌的长轴方向的投影及朝向…  相似文献   

18.
笑的魅力     
旧金山的研究人员声称,刻意模仿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随后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通过对一组科学家和职业演员试验,当他们脸部呈现各种表情时,研究人员同时能够测量出他们心律、体温和皮肤表层电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大脑对这些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实现认知能力,例如产生记忆和知识、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语言描述所见所闻和万事万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探索利用外物对越来越多信息进行存储和检索。在计算机发明以前,主要借助纸张等对信息进行记载,并用关键词索引进行检索。计算机诞生之后,信息开始用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越来越多模态的数字媒体数据进行存储。  相似文献   

20.
颜世璎 《科学之友》2006,(11):50-51
人类面对面交谈,靠的是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还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交流。昆虫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更不能使用现代化设备,那么,它们是怎样交流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