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花生是通许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8年以来种植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其中麦套花生已达13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80%。为了大幅度提高小麦和套种花生的产量、总结一套高产配套技术模式,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选用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品种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麦垄套种花生,花生生育期短,应选用高产、早熟的直立型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豫花一号,海花一号、8034-5、83-13、鲁花九号、冀油4号、徐州68-4等。二、增加密度、适时早播针对麦垄套种花生生育期短,营养体较小,生殖  相似文献   

2.
<正> 封丘县獐鹿市乡邢庄农民刘奎梅,全家5口人,1981年从集体承包了12亩沙碱薄地。1983年,种棉花6.5亩,收皮棉10,50斤,平均亩产161.5斤。仅棉花一项,净收入2,205元,人均441元。其中有2.07亩棉花试验田,1981年亩产皮棉87.0斤,82年亩产154.5斤。1983年,种植了新品种豫棉一号,经地区农科所和县,社  相似文献   

3.
<正> 开封西瓜以其个大、皮薄、瓤沙、脆甜、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国内,1986年开封县仅种植西瓜一项收入就达2800万元,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15%。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1亩西瓜相当于2亩棉花、3亩花生,4亩小麦、5亩玉麦的经济收入,而生长期却是  相似文献   

4.
<正> 在省农牧厅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我县在1981—1982年试验的基础上,1983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棉花喷洒硼肥示范,总面积达一万余亩,绝大部分喷硼棉花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作用,通过调查,喷硼后每亩可增收5~20斤皮棉,并且皮棉的品级可提高一级,每亩投资只费3角钱,如果每亩增收的皮棉按8斤计算,共可增收入万余斤皮棉,价值十六万元,而投资只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汤阴县五陵镇大宋村有多年种植棉花套种花生、西瓜的习惯。但在棉花收获后的冬季到棉花种植开始的春季有4个多月的时间,造成土地的空闲。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引进了日本黄皮洋葱.发展地膜洋葱套种棉花、西瓜栽培技术。现将该套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正> 扶沟县农牧场青年农民技术员杜法中、王贵廷,在县、场农技人员指导下,利用14.5亩地套种小麦、黄心菜、棉花,进行三熟制种植,连续两年实现麦棉双高产又加一吨莱,亩均收入1400多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小麦高产攻关:1、重施底肥。亩施粗肥3方,饼肥50公斤,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机耕8寸,精细整地打畦。2、麦棉间作套种采用三一式配置,即94厘米一  相似文献   

7.
<正> 开封市四十七万亩粮、棉、油作物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研究(简称“双高”开发),自1990年起,历经三年,取得丰硕成果。三年累计新增小麦7386.25万公斤,玉米3632.3万公斤,红薯100万公斤,水稻226万公斤,棉花526.6万公斤,花生1376.8万公斤。其中,小麦“双高”开发三年跃上三个台阶,今年比1989年亩均增产43.6%,比1990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河南棉花种植制度,正逐步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粮(油)棉间套,复种一年两熟制方向发展。为了正确估价不同种植制度的利弊,有必要对如何建立河南棉田合理耕作制度问题进行探讨。一、不同种植制度的经济效益首先从产值方面衡量。根据试验资料和现行价格估算,在中等肥力的水浇地条件下,一熟制棉花,亩产皮棉150斤左右,总产值约252.56元;麦套棉,一般每亩可收小麦300斤左右,亩产皮棉约减产一成,为135斤左右,总产值约277.56元;麦茬棉,每亩可  相似文献   

9.
<正> 棉花新品种82—10于1980年以中棉所十号为母本,黑山棉×棉乡一号为父本杂交,又经海南两年加代选育而成。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是一个纤维品质较好,早熟、丰产,综合性状好,适宜棉麦(油)一年两熟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一、产量表现。1983年新乡县关堤乡刘庄村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在亩产小麦600多斤的基础上于六月三日播种棉花,亩产籽棉319.2斤,皮棉127.7斤,比中棉所十号亩产籽棉267.4斤,皮棉95.5斤分别增产19.4%及33.7%。1984年棉花品比试验,在晚熟条件下,由于该品种早熟性好,表现更为优异,籽、皮棉产量依次亩产405.8斤、184.6斤,经新复极差测验较中棉所十号增产达到极显著标准,分别增产37.9%及84.6%。同年在新  相似文献   

10.
<正> 长葛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选择在坡胡等8个乡镇,小麦面积30.5万亩,玉米18.5万亩。开发区1990-1992年小麦平均亩产363公斤,比开发区前3年平均增产14.5%,比全县同期小麦亩增产10%,3年累计增产小麦4323.1万公斤,增加收入为3026.17万元。玉米3年平均亩产467公斤,比同区前3年平均增产21.8%,年平均递增为6.6%,比同期全县平均增产12%,累汁增产玉米4856.9万公斤,增加产值2719、86万元。其做法是: 一、狠抓小麦、玉米“一优双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省项城县地处淮北平原,沙颍河南岸。砂姜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1.7%。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红薯等,从未种过花生,砂姜黑土究竟能否种花生?产量又如何?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1979年小面积试种花生获得成功,亩产300多斤。1980年以后,根据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易涝易旱等不利因素,采取起埂种植、增磷补氮、根外追肥等技术措施,花生亩产提高到600斤左右。1982年花生丰产田,亩产达800斤。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 周口地区人多地少,生产中粮油、粮经等作物争地矛盾突出,在粮食增产的前提下,油料、经济作物也能相应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研制的小麦、玉米、大豆、豆角一年四熟间作套种模式,缓解了作物间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全年亩产粮食800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400公斤),大豆60公斤,豆角1000公斤,亩产值1364元,比对照(小麦20厘米等行播种.麦收后种玉米)效益提高1.9倍。一、种植形式20厘米行距种6行小麦,空40厘米,1.4米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市郊区共种植小麦十万零五千亩,其中轻沙地两万亩,沙地三万余亩,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发生,对小麦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2成,重者可达三成以上,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予防干热风危害,是获得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问题。通过20个点调查,其增产幅度为0.9—25%。亩平均增产42.5斤,平均增产率为7.6%,千粒重平均增加2.1克,亩投资为0.83元,亩净收入3.68元,为投资的4.4倍。防御干热风效果分析: 1、喷磷酸二氢钾的小麦有五分之一的试点比对照发绿、蜡质层较厚、生长健壮、落黄  相似文献   

14.
郑州郊区沟赵公社西连河大队一队1978年开展了土豆和红薯间、套作高产栽培试验.其中一区亩产鲜薯10599斤(面积1.27亩,亩产土豆1097斤,红薯9502斤),二区亩产10276斤(面积1.47亩,亩产土豆1217斤,红薯9059斤).其主要栽培措施是:试验田前茬是棉花,中等地力,土质为壤土。年前冬耕一次,深7寸.翌年初春灌水一次,亩施炉灰1千斤,3月中旬春耕。种植方式:一区3.6尺一带,土豆行距1.6尺,株距5寸,亩留苗3334株;红薯堆距(2×2)  相似文献   

15.
一、大垄宽幅套种覆膜花生 在小麦收获期较晚、种植夏直播花生热量不足、土壤肥力中等偏低、小麦每亩产量低于400千克的地区或地块,应采用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 “7841”,化学名为3—(2—吡啶基)丙醇,由南开大学元素所于1978年合成,又名“PGR—1”,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经七个省、市的有关单位四年来的药效试验表明,“7841对大豆、花生等作物增产效果显著。据统计,以每亩用1克“7841”调节剂的稀释药液浸种1.5—2小时,大豆可增产22%,花生可增产16—26%。如天津市蓟县,在2,000亩花生田作示范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5.9%,共增加收入36,000元,药剂费只化了80元。再如黑龙江省牲丹江地区,在110亩大豆田上作试验,经喷洒药剂的办法处理后,增产大豆5,000余斤,扣除药费,净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7841”对人畜  相似文献   

17.
一、西红柿与小麦套种 河南安阳县崔家桥乡和邵庄村现有人日234人,耕地280亩,属沙土性质,1997年人均纯收入 1691元。这个村从 1983年开始在小麦地里套种西红柿获得成功。西红柿种植亩获益1000—1500元,低投人、高产出,似绿色银行。 其套种技术管理是在每年秋季麦播时,预留一耧的宽行,待春季西红柿下种、育苗、移栽、覆膜、防治病虫害,整枝打杈,涂抹防落素,按水与奶粉300:1的比例给盛果期的西红柿喷雾,再采收、销售。从而实现西红柿夏烈一年两熟。 近年来,乡政府因势利导,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淮南稻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80万亩左右,其中稻茬麦约190万亩。由于土壤粘重,耕作粗放,病害严重,尤其是雨量过多,造成水渍湿害,因此小麦产量很低,平均单产仅250斤左右。淮南稻区,尽管有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因素,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低产面貌是可以改变的。近年来,有些社队单产在500斤左右,高产田块单产达到700斤以上,这说明淮南稻区小麦,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淮南稻区麦的低产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湿害。小麦是既怕旱更不耐湿的旱地作物,这和淮南降雨过多,土壤粘重造成的湿害有很大矛盾。淮南地区小麦生长期间,常年平  相似文献   

19.
<正> 90年平顶山市以双高开发为科技兴农的突破口,在省科委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五个县的共同努力,园满完成了三十万亩小麦、玉米、烟叶的高产量高效益开发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双高开发区中15万亩小麦总产达4937.8万公斤,单产329.2公斤,比非开发区单产增加121公斤;15万亩玉米双高开发总产达6282.1884万公斤,单产407.98公斤,比非高产开发区单产增加96公斤;15万亩烟叶双高开发亩产值628.31元,上等  相似文献   

20.
<正> 1980年小麦在低温和多种自然灾害条件下,突破了小麦千斤。其作法: 一、重施底肥、增施磷肥、氮磷配合以农家肥为主,亩施粗肥8方。亩施复合肥——磷二铵(含氮18%、磷46%)40斤,饼肥50斤。二、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百农3217”、“郑州761”“练丰1号”三个良种。于10月11日播种,亩播量12斤,亩留苗14万株。三、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苗情于11月中旬亩追尿素25斤,然后灌水一次,11月下旬中耕一次。返青期追尿素15斤,施肥后进行喷灌和深中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