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猪的眼眶静脉窦采血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猪的眼眶静脉窦采血法俞海北京农学院牧医系(德外朱辛庄102208)在实践中为了临床化验和科研的需要,经常要采集动物血液,进行血液细胞学及化学成分的分析,酶活性的测定,以及进行血清学反应等。因此,采血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技术。猪的静脉采血不象其它动物那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在1天内或者短时间内需要多次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用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颈静脉采血法及心脏穿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实验.结果 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采血0.2-0.3 mL/次,每只大鼠3-4次/d.颈静脉采血法:采血0.2-0.4 mL/次,每只大鼠6-8次/d.心脏穿刺采血法:采血0.3-0.4 mL,每只大鼠3-5次/d.结论 三种采血方法取血量相对比较大,血液标本质量高,更利于大鼠的动物实验,但各有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LP试验条件下的大鼠不同采血方法及优缺点,保证GLP试验的顺利开展。方法使用2 100只大鼠,分别通过眼眶静脉丛采血法、颈外静脉采血法、腋窝静脉采血法和腹主静脉采血法四种方法进行采血试验。结果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首次采血成功率95.2%,操作简单快速,但易污染。颈静脉采血法首次采血成功率89.3%。腋窝静脉采血法首次采血成功率82.8%,可作为颈静脉采血法的补充。腹主静脉采血法成功率100%,操作简单,采血量大。结论在GLP试验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选用或组合采血方法,保证完成试验的同时又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小型猪采血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应用小型猪的实验研究中,经常需要采集血液用以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在对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和中国农大小型猪的长期实验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些采血经验:在小型猪清醒状态下,借助保定吊床,可以比较方便地从耳静脉、后肢外侧隐静脉采集血液;在牢固保定或麻醉状态下,可以从前腔静脉采集血液;也可以通过手术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反复采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内小鼠采血方法使用的情况。方法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2至2016年间正文中含有检索词"小鼠"和"采血"的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448篇文献,其中符合条件的文献444篇。使用比例最高的3种采血方法依次是眼眶后静脉丛采血(33.3%)、摘眼球采血(22.6%)和尾静脉采血(15.4%)。心脏采血使用麻醉的占60%,眼眶静脉丛采血使用麻醉的占3.2%。结论摘眼球采血法的使用率很高,但鉴于其会给小鼠带来巨大痛苦,故建议用下颌静脉丛采血等其他方法替代。心脏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过程中实施麻醉的比例不高,应加以重视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猪的采血常规应用颈静脉采血法和耳静脉采血法,但由于猪的采血保定和采血操作麻烦较多,困难较大,故与其它家畜相比,很少进行猪的采血工作。近年来随着疾病的复杂多样化,在猪的疾病诊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中,对猪进行血液学检查,生理生化测定以及抗体检查的要求大大增多。为解决猪的采血难问题,笔者摸索了一种尾部采血法,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山羊和家兔各种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10只山羊和 2 4只家兔分别进行频繁采血试验 ,比较各种收集的血液样品和手术安装静脉插管采血与静脉直接采血的可操作性 ,以选择出合适的采血方法。结果发现 ,对于山羊宜取静脉直接采血的方法 ,而对于家兔频繁采血时 ,心脏采血与静脉直接采血都不可行 ,必须行手术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选取甘肃省泾川县高平中心卫生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64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2人。所有研究对象均于采血前12h禁止饮食,对照组进行静脉采血,观察组进行末梢采血,于采血后1个小时内将血液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组血常规结果相比较,观察组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均能用于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其中静脉采血各项结果较末梢采血更高,稳定性更强,然而婴幼儿由于采血时配合度较低,且静脉采血量较大,因此静脉采血较困难,多采用末梢采血,方便快捷。临床进行采血时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进行采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蒙古长爪沙鼠( Mongolian gerbil) 颌下静脉丛真空采血的技术与方法,提高蒙古长爪沙鼠实验的成 功率。方法 选取 40 只蒙古长爪沙鼠,麻醉后将静脉输液针刺入颌下静脉丛血管取血。结果 成功获得沙鼠静 脉血,每只沙鼠的采血量可达 0. 3 - 0. 6 mL。结论 此方法可多次重复采血,血液标本质量高,创伤小,是一种简便、安全、采血量多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常规动物实验操作对大鼠肝细胞内核转录因子Kappa B(简称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分别进行眼眶静脉采血、尾静脉注射操作,每天记录大鼠体质量和饲料消耗数据,连续处理14 d后,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内NF-κB p65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操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眼眶静脉采血及尾静脉注射实验组大鼠体增重和饲料能耗比均有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大鼠肝细胞中NF-κB p65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都有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中眼眶静脉采血组NF-κB p65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尾静脉注射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中涉及的常规实验操作均引起大鼠的显著应激反应致福利受损,可导致肝细胞内NF-κB表达水平提高,表明了NF-κB参与了大鼠福利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血细胞悬液放置时间对小鼠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ICR小鼠、C57BL/6 J小鼠各20只,采集定量静脉血液加到定量血细胞分析用稀释液中混匀,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于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在MEK-6410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微量血测定法测定血常规。结果 ICR小鼠和C57BL/6 J小鼠血常规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0 min相比,RBC在2 h、4 h、6 h和8 h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量血测定法测定小鼠血常规时,尽可能在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后即刻完成。RBC总数在1 h内测定,与RBC相关的HCT和MCV指标测定不宜超过30 min,PLT测定在2 h完成,与PLT相关的PCT和MPV测定应在1 h内,WBC总数及HGB含量较稳定,可在8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测定老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采用MTT法测定,并与成年和青少年牙周炎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老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低于成年牙周炎患者(P<0.01),也低于青少年牙周炎患者(P<0.05)。老年牙周炎患者NK细胞活性低下可能是老年人牙周病发病率高,组织破坏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血液循环概念认为组织的存活有赖于完整的动脉与静脉系统。作者以14只兔耳为静脉动脉化代替动脉的材料进行静脉动脉化试验。所有兔耳均在根部离断,但保留两侧边缘静脉,以减少再吻合程序。其中8只在再植手术中将切断的中心静脉远端与切断之中心动脉近端吻合,形成动脉静脉化,术后全部成活。另6只再植术中不作血管吻合则全部坏死,说明兔耳在缺乏动脉供血时若将部分静脉动脉化仍能存活。此试验与Nichter之试验有相同之处,但方法相反,后者为动静脉化脉。但综合两试验可以看出组织在缺乏任何一系统时(动脉或静脉)只须将另一系统的一部分转化(动脉化或静脉化),组织仍有存活机会,因此作者认为传统的血液循环概念有增加新内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采用 3 种不同 DNA 提取方法提取豚鼠血液基因组 DNA 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新鲜抗凝血 NaI 手提法、血凝块手提法和试剂盒 DNA 提取法提取 20 只豚鼠血液基因组 DNA,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琼脂糖凝胶 电泳、PCR 扩增等方法对提取的 DNA 片段的完整性、浓度、纯度和用于 PCR 扩增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 果 新鲜抗凝血 NaI 手提法提取的 DNA 完整性、浓度和纯度均为最高; 血凝块法提取的 DNA 浓度和抗凝血提取的 DNA 浓度接近但纯度最低,有一定程度的断裂和降解; 试剂盒法提取的 DNA 浓度最低,纯度和完整性处于中间,但 三种方法提取的 DNA 都可用于 PCR 扩增反应。结论 3 种方法都可以提取基因组 DNA 并且所提取的 DNA 均能 满足后续 PCR 扩增实验的要求,但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发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连续收集的48例既往无血栓病史的、首发的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以及48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做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的检测,并对这些实验室相关指标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为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纤维蛋白原含量2.17(95% CI:1.306~3.608,p值=0.0028)和白细胞计数1.36(95%CI:1.074~1.719,p值=0.010 6).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是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与其他临床相关因素结合,可能有助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采自正常人体的静脉血,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较成功的制备了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凯博 《科技信息》2012,(15):450-451,43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择期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50例.术前无贫血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史。人工关节为Zimmer或者Stryker公司产品。试验组25人.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器为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XH-1000型)或StrykerInstruments(美国)生产的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CBC).对照组使用负压引流盒。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前(未输血患者为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术后两组患者根据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压、脉搏、尿量、口唇及眼睑粘膜颜色等情况决定是否输异体血,并对上述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体输血为4例.试验组异体输血总量为18IU:对照组为11例.总量为34IU。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问术后输血前(未输血患者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机、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临床用血与血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自体引流血回输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医疗技术.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异体输血.但可以保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基本用血需求。其具有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关节初次行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是安全的.但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拟通过实验研究确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po E-/-小鼠血脂的检测条件,为后续抗动脉粥样硬化性(AS)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价方法.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Apo E-/-小鼠6周后,球后静脉采血制备待测血清,生理盐水稀释4倍、6倍、8倍和10倍后,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4项.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含...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14例次临时性深静脉留置透析用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血液透析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但有较多的相关并发症,长期透析患者应尽早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对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2型糖尿病巴马小型猪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为正常饲料组,实验组为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组。对16头巴马小型猪分别在全身麻醉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麻醉前后的血糖值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小型猪在麻醉前后空腹血糖值差异显著,高糖高脂饲料组麻醉后空腹血糖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结论 全身麻醉后巴马小型猪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高糖高脂诱导的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空腹血糖升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