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福州市区2009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状况4个方面,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9项指标构建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巨大的内部差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建设用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文章针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市场管理、各项规划实施和法律法制完善实施角度提出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永顺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点分布受耕地、坡度、道路、高程的影响显著,其中,耕地影响最大,道路、高程、坡度次之,河流和集镇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弱;(3)根据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生态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琛 《河南科技》2024,(3):98-101
【目的】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期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陵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从耕地数量增加潜力、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和生态保护修复潜力等三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结果】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共分3级,鹿苑街道和通远街道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较高,其次是耿镇街道和泾渭街道,张卜街道和崇皇街道整治潜力较低。【结论】在今后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过程中,应当优先整治潜力较高区域,但也需依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潜力区域安排整治项目,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解决高陵区城镇化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之际,选择8个城市作为整体来研究城市群的土地利用问题,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城市群的承载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立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省"3+5"城市群8个城市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3+5"城市群按照土地综合承载力测算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的承载力区域,即超载区、满载区和可承载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土地承载力的因素,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土地生态保护、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等提升土地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把握未来农村公路规划的建设方向,有必要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价。首先按照“价值-目的-目标-标准和指标”逻辑思路,构建出农村公路绩效评价的初选指标体系;其次,引入因子分析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确立一套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结构;然后,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以河南省“四好农村路”为例,确定了资金管理、工程效果、规划与执行、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对基层执政能力影响7个评价领域,构建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绩效水平为73.16,属于“较好”等级。研究表明,该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能够根据绩效结果,给出提升农村公路规划发展的建议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三个丘陵为主的调查区按地形、地貌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然后讨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方法,再分别对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规模和补充耕地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调查区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关键,构建一套完备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评价结果合理的基础,是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中确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以兴仁县为例,构建了县级土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潜力评价体系,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库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库经过几年的建设,强化了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土地整治资金的及时安排提供了保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了加快土地整治项目库建设,提前谋划好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合理有序用好土地整治资金,促进土地整治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文章对土地整治项目库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了土地整治项目库绩效评价的影响机理和因素,并提出相关改善策略与建议,为土地整治项目库绩效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玄 《河南科技》2024,(5):108-111
【目的】选取延川县为研究区,以延川县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究延川县耕地碎片化程度与耕地碎片化成因,为延川县耕地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地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斑块密度和形状指数为耕地碎片化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延川县耕地碎片化成因。【结果】(1)研究区整体耕地碎片化程度偏高,总体呈西高东低态势。(2)县域内有50%的行政区属于耕地重度碎片化地区,25%行政区属于中度碎片化地区,25%行政区属于轻度碎片化地区。(3)影响延川县耕地碎片化的自然因素主要为地形地貌及土地肥力,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为耕地的不充分利用和土地权属的细碎。【结论】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工程与土地权属调整降低延川县耕地碎片化程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同时加强后续监管措施,能够预防耕地碎片化加剧。  相似文献   

11.
申云鹏 《河南科技》2013,(3):153-154
以会昌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其开发成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其开发为建设用地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开发为建设用地中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各占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0.1%、36.2%。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针对X农场作物效益分析与农地规划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将数据按照年份分类,对各个年份的单位面积土地作物毛利和作物产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排行分析模型,运用Matlab矩阵运算与Arcgis栅格运算功能得出各个年份中作物毛利、作物产量比重较大的土地;其次,通过数据透视表和Matlab回归分析,得出作物毛利较大的土地的作物毛利随作物销售单价呈正态分布变化,以确定上述作物毛利、作物产量比重较大的土地的参数变化符合客观规律;最后,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每种农作物购买商的销售指标进行分类,同时制定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作物效益与土地利用规划方向双向分析,给出基于作物效益的农地利用效度与规划方法,为农场的农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小城镇土地分等指标体系,提出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小城镇土地分等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湘乡市13个建制镇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湘乡市各建制镇划分为4个等级并确定了等别地价。  相似文献   

14.
作为辽河三角洲的主体部分,盘锦市是海平面上升主要脆弱区.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盘锦市海平面上升灾害风险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海平面上升灾害危险性、土地系统易损性、社会生态经济易损性和抗灾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盘锦市海平面上升灾害综合风险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可能导致的经济、社会及生态风险,将影响该区域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评估方法至关重要。该文设计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评价了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应用障碍度分析法识别土地利用转型风险因子,分析了1990—2015年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风险的分布状态与变化趋势,完成对各时期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风险的风险因子识别,为提高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研究效率,推进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随着大量旅游建设项目上马,以及岛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地紧张局势日益加剧,旅游用地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总量稀缺与浪费严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旅游用地与农用地配置失衡、无序开发致外部不经济、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脱节、旅游用地管控不力.为提高旅游用地的综合效益,应加强对旅游用地的宏观调控,完善旅游用地规划,建立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以及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物流优化--路线选择和集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Ronald H.Ballou的观点,运输决策主要包括运输方式选择、承运人运输路线规划车辆调度和集中运输等[1].结合XX物流公司网络运输业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集中讨论路线选择和集中运输的问题,应用最短路径对原有不合理路径进行了优化,并尝试通过集运方式实现运输的规模经济,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为基础,分析影响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因素,采用归类和叠加的方法,将海南省划分为4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和5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并归纳总结了不同工程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