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尉 《科技信息》2014,(9):151-152
本文阐述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对一辆上海桑塔纳2000Gsi轿车因霍尔传感器触发叶轮变形后导致发动机低速工作正常,而中高速或大负荷时发动机发抖、加速困难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越野汽车的动力性,且维持良好的经济性,采用试验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某越野汽车匹配的发动机低速扭矩特性进行系统分析,从油嘴、增压器和喷油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发动机低速扭矩的可行性.最终通过车辆道路试验和与其他车型的对比标定,验证了发动机低速扭矩提升后,对整车动力性及经济性带来的优势,从而得出理论和匹配研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该结论可以为其他类型汽车匹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在全流型稀释风洞中测得的测定工况下柴油机的排放数据,探索了发动机本体的排放性能以及采用氧化催化剂作为后处理时的催化剂净化特性,结果表明,发动机本体的微粒子排放最大值发生在低速高负荷区与中高速低负荷区,以高温→低温的试验顺序可获得较高的催化剂净化率,氧化催化剂的最佳净化特性发生在中转速中负荷区。  相似文献   

4.
筑路机械经常低速大负荷工作在高温、多粉尘的恶劣环境中,使用这些设备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多,又没有良好的迎风散热条件,所以常常出现发动机过热和液压油温度过高等现象,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既增加了作业成本,又影响了工程进度。同时,在高速、中小负荷工作时,冷却能力严重过剩,使发动机预热缓慢,传热损失太多,导致发动机过度冷却,从而造成燃油浪费,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增加等。  相似文献   

5.
混合增压柴油机增压系统参数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优化调整模拟计算时确定的混合增压系统的参数,扩大了增压系统涡轮的流量,减小了高速电机功率,电机功率下降直接带来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增压器转动惯量的大幅减小。同时,涡轮流量的增加还提高了车用发动机在常用工况下的经济性和低速高负荷工况下的潜在动力性。与原废气旁通增压柴油机相比,参数调整后的混合增压柴油机减小了排气提前角调整不当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扰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主研制的活塞式航空煤油直喷发动机及其台架试验系统,针对煤油航空发动机中低负荷工况燃烧稳定性差这一突出问题,围绕喷射截止时刻、点火提前角以及过量空气系数等影响航空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煤油直喷航空发动机部分负荷燃烧特性及其稳定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喷射截止时刻(EOIT)于进气行程初期时,发动机燃烧特性及稳定性较好,但是到进气行程末期时,发动机的循环波动升高,动力性变差.当点火提前角过大时,混合气形成较差,无法形成稳定的火核中心,也会致使发动机动力性变差.活塞式航空煤油直喷发动机需要采用较浓的混合气,当过量空气系数为0.8时,在不同的EOIT的变化下,发动机动力性存在最优的工况点,此时的平均指示压力pe最大值约为0.394 5 MPa.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发动机VVT系统参数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的特点,研制了可切换双进气正时参数VVT系统.以发动机工作过程循环模拟为基础,通过嵌入VVT机构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的系统参数,分析了VVT结构参数、控制参数、以及相应运转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对VVT系统高速和低速工况的进气迟闭角、气阀升程、切换转速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在JH125摩托车发动机上装载所设计的可切换双进气正时参数VVT系统,可有效提高其整个转速工况范围的动力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简讯     
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控制废气排放的机理研究江苏大学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控制废气排放的机理研究”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研究提出:将压喷引燃的方法用于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使发动机改动少,实用性增强;用控制LPG掺烧比、改变供油正时等措施来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控制双燃料发动机油量超调的策略,大大降低柴油的低速烟度和自由加速烟度,改善柴油机的低速性能;导出了双燃料发动机空燃比的变化范围的理论计算关系.开发的电控LPG喷射系统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拥有自主知识…  相似文献   

9.
VTEC 发动机 ODYSSEY(奥德赛)采用HONDA先进的VTEC发动机.实现了中、低速时大扭矩输出及高速时风驰电掣般的加速.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兼顾低油耗和低排放的特性,既经济又环保.  相似文献   

10.
江苏大学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控制废气排放的机理研究”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研究提出:将压喷引燃的方法用于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使发动机改动少,实用性增强;用控制LPG掺烧比、改变供油正时等措施来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控制双燃料发动机油量超调的策略,大大降低柴油的低速烟度和自由加速烟度,改善柴油机的低速性能;导出了双燃料发动机空燃比的变化范围的理论计算关系.开发的电控LPG喷射系统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和燃烧分析仪,测录了燃烧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时的燃烧放热规律.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低速、小负荷时明显较高;在高速、小负荷时与柴油发动机的基本相同;在大负荷时低于柴油机的水平,对应的曲轴转角略有提前;生物柴油的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随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趋势与最高燃烧压力基本相同,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2° CA~3° CA;生物柴油的燃烧始点比柴油早1° CA~2° CA,整个燃烧过程有所前移;生物柴油发动机在小负荷时工作粗暴,而在大负荷时工作柔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不改变柴油电站机组原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设计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喷醇控制系统,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即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了发动机的动力和排放性能。试验表明,在额定转速下,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动力性有所提高,NOx和碳烟排放大为改善,调速性能也可满足机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将一台TY1100柴油机改装为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当发动机运行在不同负荷工况下,采用不同的混和气浓度分布,实现了部分负荷采用分层燃烧以获得发动机的经济性,全负荷采用化学计量比混合气,实现了均质预混和燃烧以获得发动机的动力性.台架试验表明,燃油消耗量能降低6%,UBHC排放能降低31%,NOx排放能降低10%.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可控燃烧速率(CBR)系统,发动机每缸的进气道分为切向气道和中性气道,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通过滑片式进气涡流控制系统关闭中性气道,由切向气道进气产生强涡流比,提高混合气燃烧速率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同时,由于CBR系统的燃烧稳定性和快速性,可以使得发动机能容忍更大的废气再循环(EGR)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油耗;在高速、高负荷时,通过打开中性气道来保证足够的扭矩输出。  相似文献   

15.
在一台双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对燃烧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时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参数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与纯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有所下降,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高负荷工况下都有明显降低,NOx排放在各种工况下都显著降低;但HC的排放量增加。与乳化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升高,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低负荷时有所增加,大负荷时明显降低;NOx的排放量在中小负荷时明显减少,大负荷时略有增加,HC排放在各种工况下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涡轮增压系统决定了发动机的进气能力,严重影响整机燃烧性能。为优化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热效率,利用GT-Power软件搭建了一维仿真计算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完成模型标定。通过热力学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增压系统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压增压结构,能减少泵气损失,提高发动机在高速工况时的热效率。但其低速性能较差,不满足车用发动机对低速转矩特性的要求。采用脉冲增压结构能有效改善发动机扫气,低速时压气机喘振裕度大。为解决脉冲增压结构高速工况涡端效率较低的问题,扩宽了涡前流道并使用大流量涡轮机方案,使泵气损失明显减少,最大功率点比油耗降低了11.7 g/kWh。证明该措施有效提高了汽油机性能,满足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发动机结构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高比例甲醇汽油对电喷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烧M30、M50、M85三种甲醇燃料与燃烧93#汽油相比,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下降,且随着甲醇掺烧比例的增加,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的越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汽油机可变截面增压(VGT)系统和废气再循环(EGR)系统进行匹配数值模拟,研究VGT增压系统对汽油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性能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能并且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研究VGT和EGR匹配对汽油机主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速低负荷采用一定量的EGR,可提高燃油经济性,但EGR过高,会破坏燃油经济性,最大EGR率可达51%;当中高速中高负荷采用EGR率为0时,燃油经济性提高;若增加EGR率,则会降低燃油经济性,EGR率过大还会导致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气动发动机进气门采用电控技术是提高其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以获取进气门开启时刻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目的,针对进气门采用电控气动阀的气动发动机,建立了其工作过程理论模型,搭建了其试验台,并进行了理论模型的验证。以验证过的理论模型作为平台,对电控气动发动机工况参数、进气温度和压力对其主要控制参数——最佳进气门开启角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获取了在各种不同工况及进气条件下,气动发动机进气门开启角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气耗率最小为目标,随着气动发动机进气持续角和转速的增大,最佳进气时刻应提前,减小进气压力或增大进气温度,最佳进气时刻应适当延迟,但当进气持续角增大到145°CA时,进气压力对最佳进气时刻影响甚微;以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的气动发动机最佳进气门开启角是不同的,在负荷低于80%时,应以经济性为目标,当负荷增大到80%及以上时,则应以动力性为目标控制进气门开启角。控制基础的研究为气动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模拟研究了发动机排气驱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在汽车变工况运行中制冷性能的动态特性.首先,基于线性驱动力(LDF)传质模型对沸石分子筛/泡沫铝-水吸附系统建立了二维传热传质耦合的非平衡吸附模型,并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求解.然后针对汽车发动机实际运行中的几种典型工况,以沸石分子筛/泡沫铝新型复合吸附剂-水为工质对,模拟分析了发动机从高速到低速、低速到高速、突然短暂怠速等变工况过程中系统制冷性能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吸附式制冷系统应用于汽车空调能通过调整周期来适应汽车的变工况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