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飚 《科学通报》1994,39(7):656-656
过去许多作者已经报道了几种酶在盐酸胍和脲变性时失活与构象变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先于以常规物理化学方法所监测到的构象变化;在同浓度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失活速度快于构象变化的速度.在大量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邹承鲁提出了酶的活性部位的柔性学说,并指出这种柔性是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最近,在肌酸激酶分子的活性部位标记了一个荧光探测基团,直接观察了在低浓度的盐酸胍溶液中,酶活性部位构象变化,为邹承鲁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证据.然而上述研究中所涉及的酶都是非金属酶,而对于金属  相似文献   

2.
肌酸激酶(ATP:Creatine phosphocransferase EC 2,7,3,2)在盐酸胍、脲、SDS 溶液中去折叠时,构象变化与失活的比较研究,许多作者已经有过详细报道.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时,酶的活性已经全部或大部分丧失.比较同浓度变性剂中酶的失活速度和构象变化速度时,发现酶的失活速度快于整个分子的构象变化速度.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核糖核酸酶和 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于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邹承鲁提出了酶分子活性部位构象的柔性,以及这种柔性是催化活力所必需的理论,我们曾用邻  相似文献   

3.
汤震宇 《科学通报》1995,40(11):1036-1036
变性的完整蛋白质分子在体外再折叠的研究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新生肽链的折叠,然而它可以对蛋白质的折叠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近年来对于变性蛋白质再折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过去我们曾经研究了经脲或盐酸胍变性的肌酸激酶的再折叠与复活,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变性的肌酸激酶可以再折叠至接近天然构象状态,酶活力亦可恢复至接近初始酶活力.比较再折叠与复活的动力学过程,发现酶分子再折叠和复活不是同步进行,在再折叠基本完成之后,酶的复活尚有一个很长的慢过程.我们曾用OPTA专一性的标记酶的活性部位,形成一个荧光基团,以此为探针探测在低浓度脲溶液中失活时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在本文中,我们用这个荧光探针,探测了在胍变性肌酸激酶再折叠过程中,酶的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过程,并与整个分子的再折叠和酶的复活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酶活性部位的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承鲁 《科学通报》1989,34(5):321-321
虽然结构改变对酶活力的影响的研究已有多年,然而,以前的作者大部分都集中在酶的一级结构的修饰。另一方面,尽管酶构象的完整性对其活力的重要性是早巳知道的,并且对热、酸和变性剂引起的酶分子的伸展的研究文献中也有大量报道,但是伴随变性的活性变化过程却很少研究。我们近年来比较几种酶在用胍和脲变性过程中的活力和构象变化的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部位是处于局部的、与整个酶分子比较对变性剂更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李清彪 《科学通报》1994,39(12):1088-1088
由肉桂酸和氨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L-Phe)的反应是热力学上不利的.因为当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被用在具有高pH,高氨和相对高的肉桂酸浓度的环境中被认为引起PAL的快速失活.通过转化反应实验,证明氯离子和溶氧的存在是PAL真正失活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立新 《科学通报》1992,37(8):746-746
蛋白质在胍或脲变性过程中的伸展过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所应用的各种研究方法,对于分子特性总的变化,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例如其形状、大小或内部芳香残基的暴露等。由于通常使用的变性剂在远紫外区有强烈的吸收,从而限制了用圆二色性光谱研究二级结构的变化。近来发展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的方法表明,如果能够适当地排除胍或脲在酰胺Ⅰ带区域的强烈吸收的干扰,由蛋白质在该区域的去卷积谱即可确认蛋白质各种二级结构变性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DNA甲基化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甲基化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外源DNA甲基化往往易导致外源目的基因失活。利用农杆菌介导将β-葡糖醛酸酶基因(uidA)导入烟草,发现外源uidA基因在部分转基因植株中发生了基因失活现象。Northern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失活的植株内检测不到外源uidA基因的转录产物,同时伴随着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现象。上述实验结果提示,转基因失活很可能是由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李俊英 《科学通报》2007,52(8):898-902
电压依赖性失活在钙通道的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通道失活的分子结构域目前还不清楚. 为研究T型钙通道Cav3.1分子中第4跨膜区(S4)在电压依赖性失活中的作用, 用Cav1.2通道(无电压依赖性失活)的S4区替换Cav3.1 (快速电压依赖性失活)的相应S4区域, 构建嵌合通道(chimera), 并在卵母细胞中表达, 用双电极电压钳记录其通道电流. 结果显示, 替换结构域Ⅰ中的S4使Cav3.1的稳态失活曲线左移, V0.5失活k失活值显著改变; 替换其余结构域(Ⅱ~Ⅳ)的S4对失活的电压依赖性无显著影响. 结果表明, 结构域Ⅰ的S4参与通道的失活过程, 不同结构域的S4 在Cav3.1失活中的作用不同, 提示结构域Ⅰ的S4可能起偶联膜电位变化与通道失活的作用, 膜电位变化引起S4移动可能是通道失活区分子结构变化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耐药是恶性肿瘤化疗成功的主要障碍, 单功能烷化剂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以及双功能烷化剂如嘧啶亚硝脲(ACNU)等主要造成细胞DNA鸟嘌呤第六氧原子的烷基化损伤,导致G→A转换或DNA链间交联形成,继而产生细胞杀伤性效应.细胞内O~6-甲基鸟瞟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EC 2.1.1.63)能够高度专一地修复上述鸟嘌呤烷基化损伤,是决定肿瘤细胞对烷化剂耐药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MGMT活性低的细胞(Mer~-)对烷化剂高度敏感,而酶活高的细胞(Mer~+)则表现烷化抗性.人MGMT基因的克隆,使人们有时能利用转基因细胞  相似文献   

10.
连志睿 《科学通报》1993,38(10):910-910
由于在酶反应动力学上的重要性,二硫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广泛研究。水合电子与二硫化合物(RSSR)的反应产物RSSR~(·-)被证明是导致二硫键断裂从而进一步造成酶失去活性的重要中间体。类似地,可以推测胱氨酸的辐射直接电离产物胱氨酸阳离子CySSCy~(·+),CySS~·也是引起酶失活的中间体。许多人用SO_4~(·-),Br_2~(·-),OH,Ag~(2+),Ag(OH)~+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催化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热失活和化学失活.本文采用不同的焙烧温度模拟催化剂长时间运行所受到的高温影响,制备了碱热联合失活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DRIFT)、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失活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催化剂样品的脱硝效率.结果表明,处理温度为600和700℃时,碱热联合失活的催化剂的脱硝效率(80.7%和75.8%),明显低于热失活的催化剂(87.9%和85.9%).高温会引起催化剂烧结和酸性位改变,从而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和Brnsted酸性位弱化,引起催化剂的失活.碱金属的沉积会改变催化剂的酸性位,引起Brnsted酸性位的弱化,进一步加剧催化剂的失活.研究还发现,碱金属的沉积会增加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阻碍高温条件下催化剂中锐钛矿相TiO2向金红石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92,37(23):2182-2182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双链RIPs,如蓖麻毒素(ricin)和相思子毒素(abrin)等,它们由A、B两条肽链组成。B亚基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结合,帮助A亚基进入细胞内。A亚基则攻击核糖体,使之失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类为单链RIPs,仅由一条肽链组成。一般认为它与双链RIPs中的A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吸烟会致肺癌。但由于香烟烟雾中致癌物很微量,对吸烟和肺癌的关系也可作其他解释,因此需确定其直接关系究竟如何。引起癌变的先决条件是细胞DNA的改变。DNA损伤引起染色体的可见变化有两种:染色体明显异常或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在致癌物或诱变剂的浓度不足  相似文献   

14.
药物化学家已合成了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体外能使一种对艾滋病病毒的成熟和功能有极其重要作用的酶——HIV蛋白酶失活。与其他的对这种酶有潜在抑制作用的抑制剂相比,该化合物的特异结构能使其在体内的持续时间更长些。  相似文献   

15.
在液-固界面上变性蛋白折叠自由能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耿信笃  张静  卫引茂 《科学通报》1999,44(19):2046-2050
依据液_固界面上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以及固体表面吸附自由能变可分成吸附及解吸附自由能变 2个独立分量 ,提出了变性蛋白在高效疏水色谱 (HPHIC)固定相表面折叠自由能的测定原理、折叠自由能计算公式和实验测定方法 ,分别对胍变溶菌酶和α_淀粉酶的折叠自由能进行了测定 ,发现变性蛋白在HPHIC固定相表面的折叠自由能远较在溶液中的高 ,且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其相对平均标准偏差溶菌酶为± 4.7%,α_淀粉酶为± 3.0 %,表明该方法有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6.
党喜同  贾弘禔 《科学通报》1997,42(13):1424-1428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是由4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其表达受神经电活动控制。胚胎期神经植入前,AChR弥散分布于肌细胞表面;突触发生后,突触外AChR表达受抑制,而集中于突触后膜表达。出生后去神经或用特异的Na~ 通道阻断剂阻断电活动可引起骨骼肌组织突触外AChR mRNA明显升高。电刺激去神经的肌肉又可使突触外AChR基因表达关闭。因此,有关膜去极化与AChR基因转录激活的偶联机制研究已成为当前愈发感兴趣的课题。Klarsfeld等利用特异的阻断剂证明,电活动抑制AChR的生物合成涉及Ca~(2 )和PKC的作用。huang等发现,Ca~(2 )通过去极化的膜由L型钙离子通道进入胞浆,可引起AChR基因快速失活;膜去极化可引起核内PKC活性升高,进而导致AChR基因表达所必需的1个因子磷酸化而失活。Neville等根据神经和电刺激后基因表达动力  相似文献   

17.
X染色体失活现象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绮 《自然杂志》2017,39(1):25-30
在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被异染色质化而失活,这个现象称为X染色体失活。X染色体失活保证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在雌性和雄性动物之间的平衡。它是许多生物学现象和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X染色体失活的现象,基本生物学概念以及潜在机理,最后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疾病,例如X染色体数量异常和伴性遗传疾病的病理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内首次模拟星际条件,用真空紫外照射方法研究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孢子失活问题。显然,在星际空间温度10K条件下,对孢子的损伤比在较高温度下要轻,破坏主要是由波长2000~3000A范围内的射线所引起。我们的结果,是局限在生物自然发生说的基础上得出的。  相似文献   

19.
陈海英 《科学通报》1987,32(6):467-467
二磷酸腺苷核糖转移酶(ADPRT)催化辅酶I(NAD)分子上的ADP-核糖组分转移到蛋白质或另一个ADP-核糖分子上形成多聚体(ADP-R)_n。这一过程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有关。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报道该酶的抑制剂在抑制DNA修复的同时还能加强某些抗癌药物如链脲霉素、博莱霉素、亚硝脲类化合物和顺铂的抗癌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发展高效低毒的化疗途径提供了新的希望。我们曾在体外实验证明ADPRT抑制剂3MB  相似文献   

20.
朱培坤 《科学通报》1981,26(20):1270-1270
利用酶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进行醋酸纤维膜免疫电泳的技术,作者称之为酶标醋酸纤维膜免疫电泳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检测灵敏度高,本实验检测样品量可达0.3ng长叶车前花叶病毒,吸取浓度为100ng/ml的抗原3μl或更少就可以检测,样品用量少,检测结果用滴加底物显色而观察,省略了蛋白质一般染色方法,因此简便快速,并且结果便于保存和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