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La(NO3)3为La源,采用非均匀形核淀积法在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表面包覆La(OH)3.根据溶度积理论计算非均匀形核淀积包覆工艺的pH值,并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获得化学计量配比(Ba1-3x/2/Lax)TiO3的La表面包覆BaTiO3粉体和陶瓷.文中讨论了La包覆量对已包覆了SiO3的BaTiO3粉体的烧结特性、相结构、陶瓷电阻率、介电系数-温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均匀形核淀积包覆方法,容易获得均相、化学计量比的La改性BaTiO3陶瓷;随着La2O3掺杂量的增加,BaTiO3陶瓷的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居里温度与La2O3掺杂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而使BaTiO3陶瓷半导化所需要的La的掺杂量较采用氧化物固相反应法的高。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改性杂质与钛酸钡粉体的均匀混合,达到对材料微结构、相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准确控制,对水热纳米晶钛酸钡粉体进行了改性杂质的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文中利用包覆Y(OH),后的钛酸钡粉体在水中的毛细管浸润性得到改善、以及两种工艺方法制备的粉体在液一固分离离心过程中离心转速对液一固分离率的影响,判断Y(OH),对钛酸钡粉体的包覆效果;探讨了掺杂工艺对Y掺杂钛酸钡陶瓷半导化和室温电阻率的影响,以及用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工艺制备的陶瓷PTCR和细晶介质陶瓷的性质.润湿性实验显示,利用表面淀积包覆工艺确实能获得良好的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SrTiO3溶胶对MnZn铁氧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MnZn铁氧体/SrTiO3复合粉体,以PTFE为基体,制备了的MnZn铁氧体/SrTiO3/PTFE复合材料。探讨了表面改性和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低频阶段具有较高磁导率和介电常数以及较低磁损耗和介电损耗,表面改性和热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磁性,复合材料的介电频率响应符合德拜弛豫理论。  相似文献   

4.
以硬脂酸和钛酸四丁酯为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处理温度、分散介质、钛酸四丁酯和硬脂酸的比例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TG,TEM,FT-IR,XPS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后粉体的表面包覆率、形貌、分散状态以及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处理温度、适当增加复合改性剂中硬脂酸的配比并选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硬脂酸/钛酸四丁酯复合改性剂对掺锑二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处理。通过润湿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研究处理温度、分散介质以及钛酸四丁酯与硬脂酸的量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改怀后粉体的表面包覆率、形貌、分散状态以及改性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处理温度、适当增加复合改性剂中硬脂酸的量并选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改性效果;钛酸四丁酯的作用是与粉体粒子表面的羟基以及吸附水反应产生偶联点,如M-O-Ti-OH,这些偶联点易于与羧酸反应;在低温时RCOO^-与偶联点的Ti(Ⅳ)之间以配合物的形式发生作用,在回流温度下处理时,主要发生酯化反应,使硬脂酸更牢固地嫁接到粉体粒子表面,改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水培的方式研究了稀土La3 及其配合物La(POA)3(HPOA=苯氧乙酸)对铅胁迫绿豆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铅胁迫后的第4天和第8天,绿豆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MDA和脯氨酸含量上升;浓度范围为15~50 mg/L的镧或La(POA)3能明显促进绿豆幼苗的生长并且可以缓解铅对绿豆幼苗的胁迫伤害作用,经镧或镧的配合物作用后绿豆幼苗的各种生理指标皆比单一铅胁迫时有明显的改善,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镧的配合物对铅胁迫的缓解作用较镧更明显.100 mg/L的高浓度镧或镧的配合物对铅胁迫的缓解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高介电常数介电材料在储能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其在电工、电子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其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储能密度。本文对近年来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概述,主要讨论了通过对钛酸钡的改性(即掺杂改性、表面包覆改性和复合材料制备)来提高介电材料的储能密度。分析了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介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其中,陶瓷填料和聚合物基体2相界面的相容性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解决BaTiO3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问题、填料和聚合物基体的选择以及制备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控制都是研究兼具高介电强度和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菊 《科技信息》2008,(8):75-76
采用Sol—gel法在p—Si和Pt/Ti/SiO3/Si衬底上制备了Bi3.25La0.75Ti3O12(BLTN)电薄膜,研究了Nb掺杂量对薄膜微观结构、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50℃退火处理的BLTN薄膜具有单一的层状钙钛矿结构,表面平整致密,且为随机取向;Nb掺杂量X在0.06的BLTN薄膜介电与铁电性能优良,剩余极化Pr和Ec分别为21.6℃/cm^2和96.8kV/cm,室温下,在测试频率为10kHz时,薄膜的介电常数为386.介电损耗为0.69%。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蓄盐抗凝点沥青路面外加剂中盐分的缓释性能,解决国内同类产品普遍存在的缺乏长效性等问题.方法选用火山岩、硅藻土、沸石、粉煤灰、改性火山岩5种多孔物质为载体,通过电导率的测定,载体BET比表面积的测定,确定最适宜的盐化物载体;用表面活性剂对盐化物进行包裹处理,经渗水性实验及扫描电镜测试分析评价包覆效果;对盐化物载体与表面活性剂配比、改性温度等制备条件进行了选择.结果确定改性火山岩粉体作为载体,span-80和span-60作为包覆盐化物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载体盐化物的配比为1∶5时缓释效果最好,80℃为表面活性剂改性的适宜温度.结论掺加自制外加剂的沥青混合料与国外产品MFL的沥青混合料相比抗凝点效果更长久.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至150℃范围测量了纯PWO4晶体和掺镧(La)PWO4晶体的频域介电谱,发现两种样品的介电弛豫都不是德拜型的,晶体中的空位和杂质形成的二和三级结构使得频域介电谱和样品的热力学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善钛酸钡基陶瓷的烧结性能,调控细晶结构,提高介电温度稳定性。方法通过沉淀包覆法将Nb_2O_5、Co_3O_4和La_2O_3包覆在Ba_(0.991)Bi_(0.006)TiO_3微纳米粉体表面,重点研究了La_2O_3包覆量和烧结温度对Ba_(0.991)Bi_(0.006)TiO_3@Nb_2O_5-Co_3O_4-La_2O_3(BBT@NCL)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La_2O_3包覆量的增加,陶瓷的介电常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最佳La2O3包覆量(摩尔比)为0.3%和烧结温度为1 220℃时,陶瓷晶粒的平均尺寸为280nm,室温介电常数达到2 862,介电损耗为0.006 7,所有陶瓷样均满足X8R特性。结论通过沉淀包覆法能够得到具有"芯-壳"结构并满足X8R特性的低烧细晶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2.
纳米Al(OH)3干法表面改性及其在EVA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T对纳米Al(OH)3的干法改性工艺,确定了偶联剂最佳质量分数0.5%、改性时间25min、改性温度100~110℃。采用红外光谱、TEM等检测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改性后无机粉体表面包覆有机基团,吸油值减小,团聚减弱,比表面积增加。改性Al(OH)3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阻燃效能提高,并保持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La2O3和Dy2O3掺杂对Ba0.68Sr0.32 TiO3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系统介电温度特性和绝缘电阻率,观察了样品的显微结构,讨论了La2O3和Dy2O3掺杂改变Ba0.68Sr0.32TiO3陶瓷介电温度特性作用.结果表明:La2O3掺杂比Dy2O3掺杂在改变Ba0.68Sr0.32 TiO3陶瓷介电温谱特性曲线上具有更为显著的展峰作用;随着La2O3和Dy2O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绝缘电阻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在氮化硅粉体表面包覆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并用改性后的粉体在石英基体表面涂层,通过IR、TG-DTA、XRD等对其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化硅粉体在硅溶胶中达到了良好的分散,且改性后的氮化硅粉体的抗氧性提高,烧结温度降低,且制得涂层表面光滑,附着力良好,与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La2O3和Mn3O4的混合粉体作为原料,通过高温(1223K)固相反应方法和机械混合(球磨)法合成出锰酸镧粉体,并利用XRD、SEM和BET对各种粉体进行了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法可以制成超细的无定形混合粉体,将这种粉体在973K下煅烧5h可以获得纳米锰酸镧粉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热力学原理和热力学函数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氯化铵焙烧氯化氧化镧制备无水氯化镧的可行性和技术关键。结果表明:氯化铵焙烧氯化氧化镧制备无水氯化镧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氯化反应的起始温度为420.43 K,反应进行完全的最低温度约为457.83 K;当T≥554.02 K时,氯化铵抑制La Cl3(s)水解的反应开始进行,T≥724.28 K时,氯化铵彻底抑制La Cl3(s)水解;NH4Cl(s)焙烧氯化La2O3(s)生成La Cl3(s)的理论温度为573 K左右;La OCl(s)是无水氯化镧中的主要杂质,使用2倍理论量的氯化铵是提高氯化率和无水氯化镧含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0.82MN-0.28PT-xLa陶瓷,研究了掺镧离子对0.82PMN-0.18PT陶瓷相结构、显微结构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镧含量的增加,不仅预烧粉体和陶瓷的焦绿石相含量逐渐增加,而且在显微结构中逐渐出现了小颗粒,气孔增多,陶瓷的致性逐渐下降,严重恶化了介电性能,导致介电常数急剧下降,但蛤电温度稳定性却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高氯酸镧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扣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a(C3H7NO2)3(C3H4N2)(H2O)](ClO4)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La~(3+)对Zn-Fe合金镀层在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镀液中加入镧盐,在A3钢表面电镀Zn-Fe合金薄膜,选择酸性腐蚀介质,研究La3+对Zn-Fe合金镀层腐蚀行为的影响.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Zn-Fe合金镀层在30℃的0.20mol·L-1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用XRD和SEM研究Zn-Fe合金镀层在腐蚀前后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镧盐,不改变Zn-Fe合金镀层的晶面择优取向,但影响各晶面衍射峰强度,使镀层结晶粒度变小;当加入La2(SO4)3为0.90g·L-1时,Zn-Fe合金镀层变得致密均匀,电结晶生长形态呈现层状;镀层的致钝电流密度(Jpp)和维钝电流密度(Jp)显著降低,极化电阻Rp增大,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Mg掺杂Ba(Zr0.25Ti0.75)O3薄膜的介电调谐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t/Ti/SiO2/Si衬底制备了Mg掺杂Ba(Zr0.25Ti0.75)O3(BZT)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测定了物相微结构和薄膜表面形貌,研究了Mg掺杂含量对BZT微结构和介电调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掺杂BZT使薄膜表面粗糙度、晶粒尺寸、介电常量、介电损耗和调谐量都降低;5mol%Mg掺杂BZT薄膜有最大的优值因子为16.3,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调谐量分别为289.5、0.016和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