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PVC塑料门、富是指由硬聚氯乙烯(PVC)异型材组装成的平开式、推拉式、固定式以及其它型式的塑料门、窗,以下简称塑料门(窗)。目前,塑料门(窗)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其保温性能比钢窗能提高4~5度,而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仅为钢窗的四分之一。近两年,在我们本地的建筑楼房中绝大多数也都选择安装塑料门(窗)。但是,作为用户在选择塑料门(窗)时,也应懂得一些外观质量方面的技术要求:首先,门(窗)的型材表面应平滑,颜色应基本一致,无裂纹、无气泡、焊缝应平整,不得有影响使用的伤痕、杂质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当前海洋微塑料研究的有关前沿热点问题,指出了海洋微塑料研究在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及人们对海洋微塑料认知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了这些错误认知导致在微塑料毒理学、塑料入海通量、环境风险评估等热点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和进展。提出了海洋微塑料研究有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利用淀粉作为塑料添加剂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淀粉作为聚氯乙烯塑料的惰性填料,在硬氨基甲酸乙酯塑料中作为活性填料,同时作为聚氯乙烯薄膜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薄膜的组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基塑料,具有一般塑料不可能有的特性,如生物可降解性,可防止废旧塑料对环境留下污染。  相似文献   

4.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从60年代实现大规模生产以来,塑料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1991年,全世界塑料产量达9925.6万吨,我国为220.0万吨.塑料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农用薄膜及食品包装袋、饮料瓶和医用注射器等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据报道,连续两年使用农膜,就会使每亩地的农膜残留量增加6.9公斤,若连续五年使用,则每亩地的残留量增加 23公斤.这些残留农膜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着作物的正常生长.有鉴于此,许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研制可降解塑料.并逐步予以推广.一些发达国家更是通过法规限制非降解塑料的使用.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研制可降解塑料,现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一、生物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5.
管道工程中,塑料给水管取代金属给水管是时代发展的需求。结合塑料给水管的性质和特点,介绍了塑料给水管敷设、安装、施工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塑料在我国工农业及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废残塑料对环境和农田的污染及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据浙江农业大学1990年11月对城郊菜地的专门调查,在耕层土壤中每亩含有10cm~2以上的塑料膜残片4.5万片,重量超过55kg。这些塑料残片在菜地中切断了土壤水分上行的毛细组织、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与水分平衡、阻囿了植物根系的发展,严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至于废弃包装、用具等塑料残骸对环境的污染、民间自行焚烧垃圾时塑料化害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就更为有目共睹。因此,分解塑料特别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制和应用已迫在眉捷。本文可供各地开展此项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1,20(17):62-62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亚太国际企业《香港)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高分子新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科聚成立于2005年,在深圳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具备20万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产品最齐全、产量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塑料光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塑料光纤所用材料及性质,塑料光纤的主要制备工艺及特点,以及塑料光纤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是一种将钢丝骨架与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有机复合在一起、集钢管与塑料管优点于一身的新型管材。本文简要介绍了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以及钢骨架塑料复合管在供水管道中的应用,结合施工实践,介绍了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应用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对淀粉接权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人工合成方法,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试验对合成诸因素作了考查,并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将淀粉接枝共聚物作为填料所制得的塑料保持羞与含有一般无机填料的PVC(PolyVinylChloride)相近的强度性质,当淀粉基塑料遇到土壤中的微生物时,所含淀粉接枝部分可作为培养基,它比一般惯用的PVC塑两到獾母臁?  相似文献   

11.
Automotive lightweight and safety performance come into play as key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competiveness, and average applied amount of automotive plastic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sign for automo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ountry.Various performances of a vehicle with plastic automotive fender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The research is emphasized on sinking-resistance and pedestrian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lastic fenders by studying plastics characteristic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It offers reference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which both automotive lightweight and safety performance are achieved and well balanced.  相似文献   

12.
废旧塑料热失重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G-DTG(WCT-2)型热天平对北京市废旧塑料的热重(TG)和微分热重(DTG)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废旧塑料组分的热解特性参数,以期获得北京市废旧塑料样品分解过程的重要信息和相关参数,为废旧塑料在冶金中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徐华 《太原科技》2007,163(8):10-10,12
纳米无机粒子应用于塑料的填充改性中,可产生许多性能优异的塑料复合材料。纳米二氧化钛(TiO2)在塑料改性中对塑料的增强增韧机理以及对塑料的各种性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FJ—Ma多功能塑料诱捕器的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文报道了在原有松墨天牛诱捕器的基础上,研发出FJ—Ma多功能塑料轻型诱捕器。与白铁皮制作的诱捕器相比,平均每个塑料诱捕器所诱捕的松墨天牛数量是铁皮诱捕器的3倍;每个诱捕器重量从2060g降至1230g,减轻了40%。塑料轻型诱捕器具有效果好、安装操作简便、林间携带轻便和不易丢失、成本较低的优点。该诱捕器已在福建省各地市及山东、广东、重庆、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辽宁等省(市)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控制中进行中试推广,2007年-2009年在全国共推广19486套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徐彦龙  王晋生 《山西科技》2000,(3):44-44,43
介绍国内外工程塑料的生产、消费、增长情况 ,并提出一些我国工程塑料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链条制造业中采用工程塑料,可以制成简单的链条零件,也可以制成复杂的链节。本文提供了它们的典型结构。在钢制链条的拉伸试验图上出现屈伏点,最大载荷峰值点及最终破坏点。在工程塑料链条(钢一工程塑料组合)没有明显的屈伏点。工程塑料链条的尺寸规格选用是根据作用张力,它区别于现有的链条(钢制链条)标准中所规定的链条最小极限载荷。文章还介绍了工程塑料链条用在联轴器上时所出现的特殊摩擦磨损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参比Hoganas法生产纯铁粉的还原条件,选用3种典型无氯废塑料,以铁鳞料柱内配废塑料方式为主,建立类Hoganas还原体系.结果表明,内配废弃塑料可以加快铁鳞的还原速率,缩短还原时间,提高还原效率.通过对还原产物段面的微观观察,分析还原速率提高与料柱孔隙结构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回收处理废塑料的意义,介绍了可降解塑料及其降解机理、优缺点和推广应用情况,论述了可降解塑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FDM 3D打印机多采用由颗粒状热塑性材料加工而成的丝状热塑性材料,材料成本较高,且由于材料本身丝状的几何形状难以实现均匀混合,使得FDM彩色混色3D打印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多色混色打印。针对以上问题,根据传统挤出技术并结合熔融沉积(FDM)技术特点,研制了粒料式FDM 3D打印设备供料及挤出系统,原材料直接选用颗粒状塑料,并设计了多个进料口、储料仓和排气螺杆,进料采用穴播轮控制方式。设计结果可以实现不同颜色、不同塑料进料量的合理配比,使颗粒塑料实现充分熔化、加压、均化、排气、再均化、挤出过程,实现均质材质的粒料3D打印过程及多色混色打印过程。所提出的设计可以使用粒料直接进行3D打印,既降低了制料成本、缩短了制料周期,又实现了废料的有效利用,可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