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存在自身的弊端,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的经济职能无外乎主要由规划、服务与诱导功能三足鼎立而成。(P6)这就要求政府采用具有灵活性及协调性较强的行政手段来间接调节市场。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的特征、作用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行政指导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杨柳芬 《广东科技》2014,(22):32-3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政府在经济体系当中产生的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为确保社会利益分配能够科学、合理,针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发挥及运用进行法律约束俨然成为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市场经济实现了较大的发展,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经济干预也已经成为经济法律学界的基本共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健全的重要过程,政府的干预对于维护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干预经济也渐趋科学合理,开始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缺点与不足,针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约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各界出现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完全割裂的错误思潮,而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政府干预主义的鼻祖凯恩斯从未否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事实上,《通论》中却暗含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那么我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呢?首先,必须坚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不动摇;其次,必须认识到政府干预"二重性"的客观实在性;再次,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简单通过经济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有效地配置资源是所有经济活动中的关键问题。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时间短,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透明度、公平性以及开放性都不尽如人意。全球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同时,普遍实行不同方式的政府干预,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监督。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位"和"为",并就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提出了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有着质的区别。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不能互相替代,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不能轻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应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存在的必要。宏观调控和市场必须形成动态的合理结合关系。经济资源才能真正达到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6.
自由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机制,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垄断、外部经济效应、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市场投机、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的存在,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需要和政府投资的介入,使得价格干预成为必要.合理的价格管制是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特征与优点,阐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各地政府也相应地转变观念和策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现调控,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是因为市场机制的完全有效性只有在严格的假说条件下才成立,而政府干预的完美无缺同样也仅仅与“理想的政府”相联系。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树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理念,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公民和社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金砖四国"都是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很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与"金砖四国"其他三国的双边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正是要讨论四国合作的现实条件,并为加快国际经济合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韶君 《科技信息》2008,(10):164-164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政府调控市场失灵的必要性,分析了利用政府调控市场失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某些国家相比,至少存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长期仍处于逆差状态等差距。目前中国可以在促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安全、发展高新技术经济合作园区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寻求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有效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近些年来与东盟各国合作关系的考察,反思在合作观念和合作实践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认为梯度差异和互补性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合作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应该包括政治、社会、安全、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政企合作也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模式之一,还包括政府与政府、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等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之所以能与东盟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是战后日本施展各种外交手段和策略的结果:首先通过战争赔偿和直接投资,打开东南亚市场,缓和与东盟的关系;其次以经济援助为武器,稳定日本经济市场,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助选区”;再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东盟政策;以文化外交为手段,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与社会联系,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的“后院”;日本还积极参加国际政治与安全方面的合作,使东盟成为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26个国家作为参考国,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6-2012年期间的出口效应进行分析,探究了我国出口商品增长的动因。结果表明:(1)我国出口产品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一般增长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但竞争力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2)我国出口产品的产品结构效应为负值,说明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抑制了出口;(3)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效应为负值,而在韩国、墨西哥等一些新兴国家以及东盟,市场效应为正值,说明近几年我国出口的目标市场得到了较合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历来是经济法学甚至包括民法学、行政法学界争执的一个焦点,但是大家还是就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即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鉴于我国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市场进化模式,当前我国国家干预市场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定,干预市场与培育市场应当两种手段并存.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益追求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独立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此基础上再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就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相对于东盟拥有了更多的外资,东盟国家总是把中国引进外资的增加和他们的(绝对或相对)减少作比较,因而具有了和中国竞争外资的动因。东盟国家和中国引资博弈所采用的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内部靠政策,外部靠联合。理论和事实都证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两个行为主体对外资的竞争反而导致了各自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损失。中国在制定吸引外商投资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东盟和自己进行的引资竞争。在政策对比方面,应由原来的注重地区性优惠向注重结构性优惠转化;在突出优势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开放和完善市场;最后,要积极推进东亚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权威性和发展性是东盟国家的公共行政的特点。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的历史、多元种族和文化因素、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经济普遍落后的现状为东盟国家的权威政治体制提供了社会基础,以经济长期发展和稳定为第一优先的目的使得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被精英统治层和民众接受。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全面启动。东盟与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和日益增长的共同利益,因此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首选地区。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CAFTA全面启动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当前CAFTA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与东盟双方需要协调在产业结构、投资领域、领土争端等方面的矛盾,同时加强双边政治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培育科技的经济功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通过市场经济下政府科技职能的理论分析,明确科技经济功能培育的政府职能;深入剖析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现状,针对现阶段的职能缺失问题,提出了培育科技市场微观主体、强化科技资金投入、增强科技政策导向功能、完善科技评价体制的政府科技职能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人们普遍对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持乐观态度。中国—东盟的经济贸易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依然处在较低的经贸水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应该采取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关系,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