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南京仙林大学城地区羊山公园地热地质条件,在了解该区地层岩性结构构造、热储埋深等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CSAMT)对断裂构造进行地质物探综合解译,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调查区2 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对该区断裂构造进行深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并具备地热储积的"热源、通道、热储、盖层"等基本热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勘查前景,断裂交汇处为地热资源勘查有利部位。研究结果对掌握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平山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矿集区的北段,矿产资源丰富。但该地区的地形、地质等条件复杂,准确地划定该区的断裂构造走向、埋深及向地下延伸情况对进一步查明区内的铁、铜等矿产资源情况至关重要。以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地球物理特征为基础,首先对该区的重力场数据的向上延拓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勘探剖面,然后采用CSAMT方法对其进行野外的数据采集。通过对CSAMT数据的视电阻率、相位和二维反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平山地区的断裂分布主要有3条,断裂构造的走向主要呈现为NE、NW。最后,根据钻井资料对CSAMT结果进行验证,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可说明CSAMT在地形、地质等复杂条件地区进行断裂构造勘查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大平山及其邻区的下一步矿产勘查和靶区预测等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内蒙古甲乌拉铅锌银矿床远景,增加资源储量,在充分了解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参数的前提下,对该矿床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探测试验,结果与地质情况吻合度高,能较好地探寻含矿构造在深部的展布;以此应用于矿区,最终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该方法与相关探测参数可作为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有效方法与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引水隧洞长达73 km,最大埋深1 100 m,因此软围岩大变形及岩爆等工程地质问题尤为突出.利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对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隧洞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对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地球探测指标是探测深度.因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探测深度为1~2 km,所以当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深部的探测结果相互抵触时,要对CSAMT法的测试结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玛柯河-贾曲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过程中,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对155~239桩段断层破碎带的解释结果与野外岩石露头所反映的地质信息吻合较好,并得到了钻孔资料的验证,说明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值得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溶洞、断裂破碎带、孤石和裂隙带等不良地质体,如果不能提前探明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不良地质体的变异性大,采用传统的钻孔勘探方法及现有的单一勘探方法难以掌握其空间分布,因此,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层析成像的联合分析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定量解释手段。在明晰电磁波、弹性波层析成像(CT)原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电磁波和弹性波CT的联合分析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进行电磁波正演模拟以及弹性波正演模拟,获取单一CT方法的层析成像剖面。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联合分析,获取了模型的联合分析剖面,并与单一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综合利用两种物性条件进行探测可使探测精度增加。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说明两种单一探测技术以及联合分析技术对不良地质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引水隧洞长达73km,最大埋深1100m,因此软围岩大变形及岩爆等工程地质问题尤为突出。利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对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隧洞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对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地球探测指标是探测深度。因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探测深度为1~2km,所以当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深部的探测结果相互抵触时,要对CSAMT法的测试结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玛柯河-贾曲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过程中,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对155~239桩段断层破碎带的解释结果与野外岩石露头所反映的地质信息吻合较好,并得到了钻孔资料的验证,说明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值得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丽  李皓珉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33-33,32
通过对苏通大桥区域地质背景、基岩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的综合勘察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性工程地质资料,对苏通大桥场区基岩地质提出了新认识并提出了四条控制性断裂带。基于上述认识,简析了有关桥场区断裂活动与地震作用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引水工程隧洞由于其线路长、埋深大等特点,往往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而隧洞沿线岩性变化、隐伏断层问题是关系到隧洞选线以及后期施工阶段的关键技术问题,常规的地质勘察最有效的手段是地面地质测绘、钻探、平硐勘探等手段,但由于大型引水工程隧洞埋深大、洞线长、穿越的地质单元复杂多变,技术难度大,而钻探、平硐勘探等手段耗时长、成本高,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勘察设计工期及成本要求.CSAMT法利用不同岩性和相同岩性不同辅存结构间所反映的电性特征差异,高效快捷地进行围岩级别划分和断裂破碎带判别,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洞设计和施工提供资料依据.以某引水工程的CSAMT探测为例,对岩性变化、围岩分级和不良地质体圈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塌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主要由地下空洞引起,常见于岩溶塌陷,但由于岩体风化程度不均,界面复杂,局部也可能存在塌陷隐患。本工作区在人工挖孔桩静载实验中突发桩体塌陷现象,为快速排查桩体基底情况,查明工区塌陷隐患,采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沿桩体附近共实施了11条测线,经反演解释,结合已有钻孔资料,查明了基底岩土界面的起伏形态,共发现3条可能塌陷异常带,并与钻探验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张全全  张成良 《河南科学》2014,(9):1780-1784
赋存在地下的岩土体受到的应力、温度、构造、地震等作用,导致介质复杂多变,物探解译具有多解性,采用单一的探测手段对地下岩土体展开探测,有许多局限性.为提高探测的精度和准确度,以地质勘察资料为基础、地表地质调查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对漆树坪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展开探测,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