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柔性石墨接地体在山区杆塔接地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山区杆塔设计存在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石墨膨润土和柔性石墨接地体在山区杆塔建设中配合使用的方法;并用数值仿真软件CDEGS对典型山区地形接地电阻仿真计算,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并结合柔性石墨接地体的优势提出一套优化设计和改造方案。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在山区特殊地形采用独特的杆塔接地网型式;并用石墨膨润土改善接地体周围土壤环境,能有效控制杆塔接地电阻在规程要求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卫华  丁万平  林建伟  张帆 《江西科学》2005,23(5):552-553,580
介绍了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测定多孔材料微孔孔径分布的一种方法,并对几种柔性石墨中微孔孔径分布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所测柔性石墨中微孔具有相同的四峰分布特征,随着密度的增加孔径分布向小孔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3.
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的不同金属骨架在一定齿数、齿深和齿厚时的变形特性,在齿数N=3~7、齿深H=0.3~0.7 mm、齿厚t=1~1.6 mm参数组合下的波纹形金属骨架的压缩回弹性能较好。复合垫片的压缩量主要由柔性石墨提供,而回弹量则主要取决于金属骨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对波纹形金属骨架与柔性石墨复合后的垫片的压缩回弹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以复合垫片最佳压缩率和最大回弹率为目标,对金属骨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波纹形复合垫片的骨架结构参数为齿数N=3,齿深H=0.7mm和齿厚t=1 mm;柔性石墨层厚度T=1.5 m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过氧乙酸为预氧化剂、浓硫酸为插层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不同氧化程度的石墨层间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微波膨胀获得膨胀石墨. 本文采用SEM、XRD和FT-IR对石墨层间化合物和膨胀石墨的形貌、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变化进行表征,研究预氧化时间对膨胀石墨膨胀容积及导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预氧化时间为20 min时插层膨胀最好,获得的膨胀石墨膨胀容积达到275 mL/g,此时所制备的柔性石墨箔电导率达到2000 S/m,表现出极好的导电性能. 本工作为绿色制备具有高膨胀容积的膨胀石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温热处理PAN基CF时硼的促进石墨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H3BO3溶液质量浓度和CF在H3BO3溶液中的浸泡时间等因素对PAN基CF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考察加和未添加H2BO3的CF分别经高温石墨化热处理后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对硼在PAN基CF高温热处理时的促进石墨化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作者用 CoCl_2·6H_2O 溶液浸泡石墨片渗钴使钴元素在高温高压前进入石墨的实验结果.实验用扫描电镜、x 射线能谱及透射电镜观察,证明钴已渗入到石墨片中.用该石墨片合成的金刚石产量和粒度比都有明显改善.从而验证了石墨在触媒作用下向金刚石转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墨层间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不仅保留了石墨原有的优良特性,还被激发出一些优异的物化性能.本文以天然石墨、可膨胀石墨为原料分别合成了膨胀石墨及氧化石墨,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8.
铸铁中开花状石墨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射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铸铁中开花状石墨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开花状石墨是石墨沿(0001)方向生长速率增大的过程,因而它是1种过球化石墨,而不是铸铁过程中球化不良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超低硫柔性石墨是核电、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使用的密封材料,利用其优异的密封特性及低腐蚀性,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该成果研制出一米幅宽柔性石墨板带材,其S≤500ppm,C1、F≤20ppm。拉伸强度≥5.4MPa,  相似文献   

10.
用溶出伏安法研究硫酸石墨层间化合物H2SO4中的慢扫描溶出行为,发现随着中间富集过程的变化其溶出结果呈规律性变化,特别是在18mol/LH2SO4中,低电位分段富集时,其溶出峰较同电位一次富集的溶出峰要宽和广,这个发现将导致生产出低残余化合物含量的柔性石墨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常温下的制备可膨胀石墨的各种方法中,浓硫酸起重着作用,研究表明,浓硫酸影响着可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和含硫量,而它们恰是决定可膨胀石墨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研究膨胀石墨制备的反应机理可以得出这种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与石墨形成了层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解铝用阳极钢爪浸蘸石墨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索和改进,研发了新的模式,解决了石墨粉不能均匀涂在钢爪表面的问题,对降低磷铁压降、利于钢爪与磷铁分离以及保护钢爪不受铁水侵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相同基体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 ,在天然静海全浸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 ,静海中片状、球团状石墨的铸铁以较为均匀的全面腐蚀为主。球团状石墨铸铁的点蚀、坑蚀倾向大于片状石墨铸铁 ,具有最大的腐蚀深度  相似文献   

14.
细鳞片膨胀石墨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报道了用细鳞片(100-160目)石墨,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出了膨胀倍数为180-200,含灰量为0.213%-0.233%,挥发分为4.97%-6.25%的优质膨胀石墨。作者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在采用化学方法制备细鳞片膨胀石墨的过程中,酸化液的配比,可膨胀石墨的pH值,石墨粒度和膨胀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的膨胀率、含灰量和含硫量等主要技术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隐晶质石墨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隐晶质石墨原矿、中间石墨及高碳石墨,获得了不同阶段隐晶质的结构参数。隐晶质石墨结构同样在化学、物理作用下会发生变化、经过在似鳞片石墨的层间化合物。隐晶质石墨与酸、碱作用,其微晶中插入了某些基团,而杂质并未在衍射谱线上显示出来。本文对隐晶质原矿提纯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攀枝花细鳞片高纯石墨的发展方向,介绍了碱酸法、氢氟酸提纯法、高温提纯法、氯化焙烧法等几种高纯石墨的生产方法,并比较了几种高纯石墨生产方法的工艺条件、生产成本、制备投资及各自的缺点。得出攀枝花高纯石墨较优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8.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9.
用非高纯鳞片石墨制备无硫低灰分可膨胀石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高纯混合目天然鳞片石墨、硝酸、高锰酸钾为原料,采用化学法经氧化酸化插层、水洗、干燥过程制备无硫低灰分可膨胀石墨。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石墨、高锰酸钾和硝酸的用量比为1.0∶0.2∶6.0,反应时间是60 min,反应温度为40℃,H2O2用量为2 mL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膨胀体积为260 mL/g的无硫低灰分可膨胀石墨。影响反应体系最大的是高锰酸钾用量,依次是硝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该工艺方法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天然石墨的纯化工艺和纯化前后天然石墨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酸浸与加碱烧结相结合纯化工艺可以得到含碳量达99%的纯化石墨,且采用该工艺没有改变石墨的微观结构;与未纯化的石墨相比,纯化石墨的第1次循环效率明显提高,第1次不可逆容量较大幅度降低;纯化前、后的微晶石墨嵌/脱锂电化学性能均比鳞片石墨的嵌/脱锂电化学性能差,这主要是由于2种石墨存在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