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不久将升入太空代替超期服役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为建成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在把它的零部件运上太空后,宇航员要走出航天器在太空中把它组装起来。至少要在太空中工作上百次才能完成组装任务,日后还要出舱维修,因此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太空工作服是必不可少的。 太空工作服的正式名称是舱外活动设备。它不同于宇航员在航天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19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完成了升空以来的首要任务——将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太空粒子探测器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今后,该磁谱仪将伴随国际空间站的有生之年,持续观测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相似文献   

3.
5月16日,一个重达1.5万磅(相当于6.7吨)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发射太空,进入了国际空间站。在反物质探测器发射升空之前,马克·西斯蒂利(MarkSistilli)来到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航天飞机发射台,与阿尔法磁谱仪的研究人员一起,在航天飞机舱门关闭之前,最后看了一眼这台重达近7吨的宇宙射线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的外形是一个圆柱形磁铁,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16日,高精度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驶入寰宇,并已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始长达十余年的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之旅。  相似文献   

5.
吴沅 《自然与人》2011,(4):10-12
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谢幕飞行,将"阿尔法"磁谱仪(AMS-02)送往国际空间站。AMS-02是寻找反物质的又一把神奇的"钥匙",在今后数年里它将在浩瀚苍穹中寻找可能存在的反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6.
阿尔法磁谱仪是国际空间站上进行大型物理科学实验的仪器,包含6组精密探测仪和650个微电子处理器,主要目的是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本文主要对阿尔法磁谱仪电子设备的热系统进行设计、模拟和分析,进行了热真空热平衡测试以及AMS在轨运行监控.对典型工况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设备的热系统能够确保所有电子设备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在轨运行的启动曲线和长时间实时监测数据表明,AMS电子设备运行正常,AMS的热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能够维持电子设备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乃华  Joseph Burger  程林 《科学通报》2013,58(5-6):490-494
阿尔法磁谱仪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大型物理科学实验仪器, 包含6组精密探仪器和650个微电子处理器. 主要目的是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 对阿尔法磁谱仪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实验研究. 采用环路热管作为主要散热元件, 既能保证在热态环境下, 热系统具有足够的散热能力, 低温冷却器不超温(+40℃); 又能保证在冷态环境下, 低温冷却器温度高于运行温度下限(?20℃). 结果表明, 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运行稳定, 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阿尔法磁谱仪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大型物理科学实验仪器,包含6组精密探仪器和650个微电子处理器.主要目的是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对阿尔法磁谱仪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实验研究.采用环路热管作为主要散热元件,既能保证在热态环境下,热系统具有足够的散热能力,低温冷却器不超温(+40℃);又能保证在冷态环境下,低温冷却器温度高于运行温度下限(20℃).结果表明,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捕捉反物质     
没有人知道暗物质究竟为何物。有一个侦探能力很强的侦探,名叫中性微子,曾在宇宙中发现它的蛛丝马迹。原来它们相遇即湮灭而产生了正电子。阿尔法磁谱仪登上国际空间站后,将与另一空间探测器一起并肩作战。科学家相信,它们共同筛选粒子的工作将会有惊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15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运载着重达7吨的宇宙射线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飞抵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的"绝唱之旅",也是放在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8月中旬,领导AMS项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特邀请本文作者前往AMS项目的研究基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采访。丁肇中高兴地阅读了刊登介绍AMS文章的《世界科学》杂志,并向作者详细介绍这一科研项目启动17年来的艰难历程和探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阿尔法磁谱仪是人类送入太空的大型高能粒子探测器,其实验的物理目标是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暗物质及精确测量宇宙线的成分和能谱。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Spectrometer,AMS)是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上唯一的大型高能粒子探测器,也是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谱仪。AMS实验是丁肇中领导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参加AMS实验的科学工作者来自三大洲(美洲、欧洲、亚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60个大学或研究机构的600多人。AMS实验AMS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探测器AMS-01于1998年6月2日至6月12日搭载美国航  相似文献   

12.
避开上海八月的酷暑,在气候凉爽的瑞士日内瓦,位于瑞、法交界处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我有幸再次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八年前,我曾来过这儿采访丁教授和他领导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AMS-02),2011年5月,AMS-02终于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被送上了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3.
5月16日,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再度为世人瞩目。丁肇中缘何要历时15年,坚持实施这个备受争议、坎坷不断的AMS项目,他为此付出了何等努力?前不久《自然》杂志和《纽约时报》等媒体作了披露。  相似文献   

14.
5月19日,搭载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顺利进入国际空间站并安装完毕,开始了持续观测太空反物质和暗物质的使命。在这次"奋进"号的绝唱之旅中,中国多家研究单位参与了由华裔科学家丁肇中领导的AMS计划,由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MS核心构件——永磁体系统,为AMS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也是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的又一成功案例。现阶段的大科学研究更多是指需要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5.
关毅 《自然杂志》2013,35(3):222-229
“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为回答这个问题,人类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和资金。在这条困难重重的探索道路上,利用国际空间站开展实验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首先取得进展。在这个国际项目中,中国科研人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与国际同行联手完成了又一项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项目。无独有偶,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誉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毫无疑问,中国科学家正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赢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射了9个载人空间站,可谓开创了空间站航天时代。通过实践,人类认识到,空间站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在它上面可以建设空间工厂,进行空间科学研究以及对地观测和通信等。这些已经和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空间站的未来发展方向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1):62-70
正60胜,人工智能最新的围棋战绩定格在了这一数字上,唯一一盘和棋还是因为网络断线。新版"阿尔法围棋"在网站上横扫中韩等国顶级棋手。"阿尔法围棋"大胜,意味着人工智能进步速度前所未有。不过探其究竟,到底是人工智能自身进步速度可畏,还是背后的科学家令人生畏?答案耐人寻味。"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时代浮想联翩。当今世界,人类已依赖机器  相似文献   

18.
空间站热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增元  梁新刚  张信荣 《科学通报》2001,46(16):1403-1408
热管理是空间站热控制的更高层次,它从系统整体和集成的角度研究空间站的能量转换、输送排散和利用等过程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内在的联系,提出提高空间站能源利用效率的热管理技术和布局方案。运用热力学原理提高整个空间站能量利用效率、减少废热排散的热管理技术、相关的专项技术研究、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空间站热管理运行机制的动态分析和热管理模拟仿真平台等。开展空间站热管理研究不仅仅是发展大型空间站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空间站研究和设计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阿尔法狗"(Alpha Go)围棋程序对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舆论为之哗然.2017年10月19日,阿尔法狗的研发团队、谷歌旗下的Deep Mind的最新研究成果以"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out human knowledge"为题发表于Nature,再次引起轰动.报道称新一代的阿尔法元(Alpha Go Zero),完全从零  相似文献   

20.
正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太空之家"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那么,中国空间站究竟长什么样,与国际空间站有何不同……追随着天和核心舱的步伐,本文为你揭开中国空间站的十个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