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改革的历史功绩与成功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历来引人注目。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也历来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次改革是中国历次改革中比较成功的一次,其重大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魏晋律江b朝时期是他主封建经济大发展时期,不仅汉族劳动人民人身依附关系在加强,从魏晋以来大批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族也都逐渐由氏族制和奴隶制进人封建制,这是历史的进步趋势。北魏前期虽然也已开始封建化,但进程比较缓慢,孝文帝时期由于推行了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大大加速了封建…  相似文献   

2.
北魏是在拓跋族的奴隶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奴隶主政权。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他在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均田制和屯田制形式的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这是北魏政权封建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然而,这种封建生产方式,不是在废除奴隶制,而是在废除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封建化以后的北魏,奴隶制生产方式依然严重存在,奴隶主官僚继续掌握着各级国家政权,充当了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参见拙作《北魏中后期的奴隶主官僚成了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咸宁师专学报》93年第1期)。奴隶主官僚作为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应该承认,他们对发展北魏的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还必须看到,他们毕竟是奴隶主,是私有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代表。一些奴隶主官僚深深地懂得,奴  相似文献   

3.
4—6世纪江淮西部蛮人部落在完成封建化(汉化)的过程中解体。其高潮在5世纪后半期6世纪初,蛮人部落主体部分纷纷北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及民族统一战略是决定蛮人部落北向的决定性因素。对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应有更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封建统治者不是地主徐光有,李从军,吴小芬北魏孝文帝在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是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确立以均田民或电田民劳动为基础,以国家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封建生产方式。长期以来.有些《中国古代史》和《魏晋南北朝史》著作.将魏孝文...  相似文献   

5.
论北魏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四五世纪拓跋氏入主中原,社会经济由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发展。北魏基本统一北部中国之后,于公元451年侵宋失败。导致北魏社会经济由掠夺性经济迅速转入农业经济,由此促使社会内部各处矛盾激化。魏孝文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实施均田制。北魏此时在客观上也为这一政策的推行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公元五世纪鲜卑族拓跋氏的更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革旧鼎新。因改革是在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这次改革称为“孝文帝改革”,并由此引发出“孝文帝倡导,主持变革”的结论。然而细翻《魏书》、《通鉴》等史籍,我们不难发现,这次改革主要是由孝文帝的祖母—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下简称冯太后)主持进行的。她是改革的真正决策人。她的事迹与作用,长期以来被埋没于封建正统史籍的隐讳  相似文献   

7.
元恂,北魏孝文帝的太子,后被废杀,年仅15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废杀太子,是极为平常之事,往往不为史家所重视。而北魏孝文帝废杀太子元恂,却为史学家所注目。因为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其政绩为大多数史学家所称颂,元恂因反对其父某些改革,招致杀身之祸。近代不少史学家称颂孝文帝废杀元恂是大义灭亲之举,笔者过去亦有此观点,现在认为年仅15岁的元恂被孝文帝以“谋反”罪杀死,实为冤案,决非大义灭亲之举。  相似文献   

8.
西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一方面是封建生产方式在迅速发展,另一方而又存在腐朽的奴隶制残余。 王莽作为西汉末期的一位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一度强烈地反对西汉的奴隶制度,他愤怒谴责奴隶制度“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他“愈为俭约”,反对将奴婢当作生活用具;他严禁杀死奴婢,中子王获杀死一奴,不仅切责王获,而且立即令他自杀抵罪;他极力主张限“奴  相似文献   

9.
徐渭在《狂鼓史》中,摆脱了历史事实的束缚,充分调动了艺术的想象和虚构,把曹操摆在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的地位,通过对曹操的揭露,鞭达了封建专制的残忍和腐朽,倾泻了自己的一腔不平之气。出现在《狂鼓史》中的祢衡的形象,既体现封建专制下知识分子的备受压抑,又体现了时代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深深不满。这不仅仅是消极的愤世嫉俗,还包含着反抗。  相似文献   

10.
在《魏书》中收录了一则刑事案例,其中的主人公是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兰陵公主及其驸马刘辉。兰陵长公主在婚姻中遭遇了丈夫的家庭暴力,流产致死。围绕着这起"殴主伤胎案",皇室和汉化官僚两方集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透视案件,其背后所反映的一些法律思想是值得探讨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1.
《魏书》是北齐著名史学家魏收所著的一部关于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其中的《食货志》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史著的篇章当中唯一以"食货志"命名的,它在继承和发扬《汉书·食货志》所奠定的传统"食货志"编撰内容和体例的基础上,详细客观地记载和介绍了北魏时期鲜卑民族入主中原,与汉族接触融合,逐渐接受中原汉族的农业和社会生产方式,逐步汉化并最终完成封建化的这一历史进程。因此,其对研究北魏时期的经济财政制度、社会生产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封建专制主义余毒至今都严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这一影响的存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问题的表现.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彻底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影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也是历史赋予改革的一大使命.  相似文献   

13.
评拓跋焘     
拓跋焘是北魏著名的统治者,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卓越的战略家,军事家。他完成北方统一大业,重新打通通往西域的衢道,对于促进黄河流域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将北魏统治推向鼎盛阶段。不仅如此,他大规模擢用汉族士人参加北魏政权,以及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沟通河西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的交流,这样又加速了鲜卑拓跋部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4.
1836年10月,马克思进柏林大学学习。他的法学课老师爱德华·甘斯,是一位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杰出学者,马克思深受其影响。甘斯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同情无产者和劳动人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奴隶制度只是形式上被取消了,实质上还是原封未动地被保存下来;正如过去  相似文献   

15.
北魏初期的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在粗略仿照以往中原汉族政权礼制的同时,羼杂大量鲜卑民族.习俗。北魏孝文帝在对汉以来相关制度及历代儒生对儒家经典的诠释的长短、优劣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传统既有沿袭之处,也不乏创新之举:遵循儒家经典记载及汉以来传统礼制,于每季孟月举行时祭;关于椅、袷祭祖制度,孝文帝在比较郑玄、王肃有关学说基础上,舍弃郑学,遵循王学。宣武帝、孝明帝时,逐渐改变孝文帝取王舍郑的成法,改而遵循郑学。  相似文献   

16.
佛教从西汉传至中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前期,佛道并重、佛道并用,佛教成为一种政治上的需要,随着北魏社会封建化进程加快,佛教势力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北魏前期佛教文化的发展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认识北魏的佛教文化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资本原始积累,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从世界文明史的进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一例外地以不同的方式先后经历过这个阶段,从封建经济制度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因此,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认识资本原始积累作为暴力手段的历史进步意义,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和新规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废奴运动是废奴主义者发起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向为美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中的弱项。80年代,我国部分史学工作者在林肯评价问题上步入误区,宣称林肯是废奴主义者。这一误解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对废奴运动缺乏研究。其实,废奴主义者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系指美国内战前一批主张立即地无条件地废除奴隶制度的人士,他们主要以宣传鼓动为武器,向南部的奴隶制度挑战。废奴主义者态度十分激进,甚至偏激,同林肯在奴隶制问题上所持的稳健主张适成鲜明对照。本文试图就美国废奴运动的形成及其主要派别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助于澄清“林肯是废奴主义者”这一误解。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已经八十周年了。孙中山领导的这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其伟大功绩,永留青史,它留下的宝贵财富,永远启示着后人。 一 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20.
北魏灭掉北燕后,北燕国主冯弘率余众东迁并入高句丽。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高句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高句丽实力的增强,海东原有的均衡被打破。鉴于北魏强盛,高句丽大举南进,最终在朝鲜半岛形成了三国鼎立新的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