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明代末叶至清代末年,与日本江户至明治时代,在历史年代上相当。其间,两国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流与影响。17和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包含物理学知识的著作传到日本。19世纪50至70年代,来华新教传教士译述的一些物理学书籍在日本被注释翻译,甚至用作教材。明治维新的成功和甲午战争的结局,使两国之间科技交流的态势发生逆转。20世纪初,中国根据日本的物理学教科书翻译和编译了许多书籍。同时,中文物理学名词在相当程度上也受到日文汉字译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中国和日本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重要历史时期。该文通过讨论物理学书籍的翻译与教科书的编译、教学与研究、统一名词及组织学会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该时期两国传播和接受物理学知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物理学教育建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译自日本的物理学教材,为中国物理学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收集和介绍了61种清末译自日本的物理学教材和著作的基本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为第一本中国人自主翻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物理学新教科书》为中国人自主翻译日本教科书的代表作品,两书分别中国人自译西方与日本物理教科书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发现,《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内容较《物理学新教科书》丰富,且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而《物理学新教科书》的物理学公式表达方式更加符合国际趋势、其物理学术语使用更符合物理知识内涵、体现了更为完整的、发展的科学观。日译最终取代西译成为晚清中国物理教科书市场的主流,不仅受当时国内教育形式的影响,也与日译物理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国内物理学名词的译名非常混乱,这成为近现代物理学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巨大障碍。从1920年开始,大批归国留学生为审定物理学名词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他们讨论并确定了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原则,为审定名词奠定了基础;他们先后主持了科学名词审查会物理组和物理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并陆续编订了《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审查本)》《物理学名词汇》和《物理学名词》三部词典。到1934年,在留学生的全面主导下,国内的物理学名词基本上得到了统一,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大大加快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原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厚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威格纳是20世纪最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之一。他首先明确地把对称性引入物理学。在物理学中应用群论,使群论成为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威格纳的生平、思想和工作,以及他在美国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88年公布了第一批物理学名词,其中选收了基础物理学部分的2491条基本词。1996年公布了第二批物理学名词,约一万条。这第二批公布的名词是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第一批名词审定的基础上,对物理学各个专业领域的基本词作了补充,并...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年刊》在科学期刊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中,记载和传播了大量重要的科学研究结果。本文梳理了《物理学年刊》的历史和办刊理念,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科学家与《物理学年刊》的关系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11.
生理学是西方近代医学的基础之一,在伴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理学的新名词、新术语.这些词经过时间的过滤,有的被淘汰,有的则一直保留了下来.简要回顾了中国生理学名词翻译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并选取了部分基本名词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能反映出中国早期生理学名词翻译和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立足于动态语言观与可译性的辩证关系,详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之法,厘定了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是晚清科技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早于傅氏撰写《译书事略》近280年,但是徐氏对“平面图形”相关概念的处理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词汇的扬弃与傅氏对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是对傅氏翻译思想的跨时空注脚。翻译主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得两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稍有偏侧,若将徐、傅二人置于对方之境遇,恐怕前者亦会对我国的科技翻译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后者亦会对《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术语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两者易时易地亦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术语学角度出发讨论商务翻译教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介绍了术语的相关知识;探讨了商务翻译中的术语翻译问题;提出在商务翻译教学中要将术语的语符转换技巧和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以及术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一起融合到商务翻译教学中,以提高商务翻译的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的商务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非遗术语翻译是跨语表达非遗知识的重要实践形式。当前,国内以非遗概念为本位的翻译理据虽然积极促进了非遗译名的规范化实践,但就如何厘清非遗术语核心概念要素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路径反思。文章在评析概念理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非遗术语翻译的知识理据,即非遗知识具有层级性的特征,可从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予以划分,且隶属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术语具有差异性概念特征。文章以剪纸术语系统及其翻译实践为例,论证了知识理据的应用有效性,即知识理据可指导译者在非遗知识体系的场域中明确对象术语的概念内涵与相应的翻译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物理学名词的审订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名词的审订和统一,首先为一些来华西方人士所关注。他们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进行了包括物理学名词大内的许多工作。清末学部编译审定的《物理学语汇》,明显受到来自自日本的影响。民国之后,名启审定工作由中国专家学者承担,并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组织等的支持。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国立编译馆、中国物理学会等机构,曾先后积极组织和进行物理学名词的审订。经过十余年的多次修订,译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晚清时期严复翻译一些英文词语的经历,指出他创造的译名未流传下来的原因在于:当时报纸、杂志、教科书及词典中充斥着大量从日语转译过来的词语。然后结合翻译实践,分析了一些译名在当今社会能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术语规范化有赖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的术语翻译,如法律术语、国际贸易术语、保险术语和金融术语等。作者认为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除了讲授国际商务合同的基础知识、语言特点、句法结构和合同的整体构成以及普通翻译技巧等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术语基础知识和术语翻译原则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术语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质量和水平,并给出了培养学生术语意识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科技翻译角度探讨术语学建设问题。在分析翻译实践中标准化术语使用情况、术语特点与影响术语使用的因素之基础上,指出术语学的研究与建设应根据翻译实践的需求,拓宽研究领域,在大力推动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进行非标准化术语的研究工作,开展针对翻译人员的术语学知识教学。同时,还须重视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和翻译力量在术语学建设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