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火器发明的故乡,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无可争议的先导优势.自13世纪始,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并逐渐后来居上,比中国火器为优.然而,这一优势的逆转具体发生在何时,学术界意见并不一致.本文比较了中西火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指出19世纪中期为二者形成实质性技术差距的时间节点,并从技术及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优势逆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比欧洲早200多年的连发枪鸦片战争时期,不忘"骑射乃满洲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国联军新式的"连环机枪"前被打得尸积如山,中国军队在洋枪洋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实,早在康熙时期,著名的兵器发明家、火器专家戴梓在连发火器的研制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他发明的"连火铳"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火器,并且一度被后人称为清代"机关枪"。可是,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却没有被康熙采纳。  相似文献   

3.
13世纪,游牧民族带着从中国中原地区学会制造的火药火器席卷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并遗憾的未能在技术上实现更高的超越。不但如此,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如这个古老帝国一样开始变得停滞、甚至衰落。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中国火器史上的两个问题。首先考察民间火攻书《火龙经》的源流嬗递,此类作品何以在明代后期出现,又为何在清代后期再度流行。其次探讨16世纪中期曾铣主持山西、陕西防务期间的火器生产,分析烟火匠师与军用火器研发的关系,以及新式火器的发展受到何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一天夜里,在南印度洋上捕鱼的几个渔民,突然发现平静的海面上火光闪闪,但是不见有任何船只。这几个渔民将小船驶向火光发起处,没想到一束束绿色的火焰像喷火枪似地朝船头猛烈发射,小船瞬间便处于密集的火焰包围之中。于是,他们急忙掉转船头,迅速驶离火海。原来,这是一种喷火鱼在喷火。喷火鱼平时能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并不断地贮存于体内,一旦遇到敌害或船只,数以万计的喷火鱼就会吐出这种有机物。磷在氧气中自燃,就形成一束束绿色火焰大千海洋,拥有无数奇鱼,引发诸多奇趣。与喷火鱼类似,在南美洲海域,有一种月亮鱼。这种鱼每条约重50…  相似文献   

6.
何汝宾所著<兵录>成书于1606年,其中卷11~卷13记述了火器知识,尤其卷13记述了"西洋火攻神器说"等关于西方火器的技术.通过比较西班牙炮学家柯拉多于1586年著成的<实用炮学手册>一书的3个版本中的炮图与弹道数据及其他文献,结合目前对17世纪中西方炮图和弹道数据的研究,认为<兵录>记载的欧洲火器技术知识应该出自<实用炮学手册>.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发现的翔实史料,首次揭示明代火器研制家赵士桢于1598年以前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直杆火箭—中国第一代直杆火箭系统,它比西方的发明早两个多世纪;清代火器研制家王文澜在1839年,又创制了以燃烧型为主的多形制、多性能的直杆火箭—中国第二代直杆火箭系统,它与西方的同类火箭相比较,是处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洋务运动时期火箭研制家丁拱辰,从1863年开始主持了上海制他局的直杆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是用机器大规模创造直杆火箭系统的开始,它代表了中国第三代直杆火箭系统的高度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化价值观与古代兵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古代兵器的关系,论述了兵器的技艺致用型价值取向,同时分析了兵器制作与使用技法与西方兵器的差异。并且指出兵器发展蕴涵了中国文化的意义。对一些有关兵器史的研究成果。本文也从兵器发展规律的意义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人类即将迈入一个新世纪。在此之前,每隔十年,算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但下一个世纪头10年应该怎么称呼?迄今为止,世界上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想出一个既简单又好听的名字。21世纪头10年究竟应该如何简称,如果说成“21世纪头零零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赵士桢在火器研制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有人把他同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王征等并列为对“我国传统的科学”“作了总结工作”的大科学家。但是,这位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却在清乾隆时就已为世所忘。本文分为“生平简历”、“研制火器的大略”、“著作”、“对火器发展的贡献”“结语”五个部分,考其生平大节与火器研制上的贡献,并钩稽其著述的内容及存佚。  相似文献   

11.
卡文迪什实验室选择和培养人才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七个方面对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怎样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观点、方法和经验进行剖析,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经验:高标准严要求地评选卡文迪什教授和研究指导,文中总结出三条标准和五个条件;面向世界广揽优秀的青年物理人才,开创招收女大学生、女研究生的制度;实行平等竞争和在流动中选择人才的体制;知人善任并支持各种创造性的萌芽;在独立思考、独立钻研和思想的前提下,善于选择研究课题并指导研究;办成具有思想活跃、  相似文献   

12.
1953年发现、1957年首次检测的宜兴周处墓铝质残片,曾被认定是西晋人工炼铝的制品。由此,引发了公元3世纪能否炼制金属铝以及残片确系晋代遗物还是后世混入物的讨论。该文通过调查,对铝质残片的发现、检测、质疑和存疑作了分说,就天然铝的发现和火法炼铝的当代工业试验作了陈述。附录A介绍了宜兴溪隐村下龙潭铝铜合金有孔圆片的出现和初步检测结果;附录B为李学勤先生对同地出土的铜镜所作的年代鉴定。作者认为周处墓铝质残片的来历及其年代迄今尚无定论,悬案有待勘破,学界仍须努力。最终结果究竟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弘扬科学精神,拓展科学实践,不懈地探求真知,才是为学的根本。提倡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和宽容精神,才会有真正的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3.
后藤艮山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医学,因提出万病源于“一气留滞”的疾病观和对中国医学的反思,对日本汉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称为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真正创始人。文章从以儒学的“仁”为基础的医学伦理观和以儒学的“一元气”为核心的医疗理论两个方面介绍了后开脱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80年代宇宙学的理论进展,提出了80年代是宇宙学理论研究的转折时期。在80年代,宇宙学的理论研究从以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结合为主过渡到以天体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结合为主、从经典研究过渡到量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种大葫芦法的成就及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中国是它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它既可食,又可用为水上交通工具、生活器皿、皮具,还可作饲料、制烛、入药、制笙竽、玩具,用途之广是鲜见的。特别是在制陶发明和普及之前,它的盛水贮粮功能更显重要。广大民众需要硕大葫芦为器物用。于是古人在2000多年前首创特殊的种大葫芦法。《庄子》和《Fan胜之书》最早提及和载有此法。历代农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至清末至少有2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史书和地方志中的记载,1533年10月23—11月4日出现的狮子座流星雨,是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流星雨过程。不但出现“天尽赤”、“光著门户”和“唧唧有声”这种空前未有的现象,而且还出现“吓得舟人不敢渡船”的白昼流星雨。本文按历史记载情况,并把它与1833年11月12日的流星雨比较,估计了流星雨的密度,应用融化理论和能量方程,结合狮子座流星物质的特点,以及大量激流星物质的作用,计算出“天赤”的亮度可达到1m—-1m星等。本文还就本世纪50年代外国天文学家对这群流星群的物质结构模型、几个主要参数及其曲线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夏仲康日食年代确定的研究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仲康日食年代的确定工作,已经进行了1300余年,得出了14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相互间差异很大。文章介绍了每个结果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并逐个进行了评价,指出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文章提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基本出发点:(1)认定它是夏代的一次日全食观察记录,至少它是大食分日食的观察记录;(2)必须利用现代的日月历表,对于公元前第20至22世纪之间300年,在洛阳可见日食重新全部计算出来,并  相似文献   

18.
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新的视角,对清代康熙帝予以重新评价,认为他虽然勤奋地学习过数学,天文学和医学,著有《几暇格物编》,但最多只能算是一位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国之君不但与同时代的法国路易十四和俄国彼得大帝相比,就是比与他早100年的明末科学家兼宰相徐光启相比,也显得他在发展科学方面没有采取重要措施,而且有一系列的政策失误,诸如用人不当,不培养人才,不建立学术机构,不制造望远镜,把中外交流局限于宫廷之内,倡导“西学中  相似文献   

19.
明代日食记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全面复算,本文对明代日食记录的各种特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些记录包括百余条正史记录和近700条地方性记录,大量的地方性实测日食记录是从明代后期开始的,这两类记录在来源、载体、可靠性、错误原因以及其它方面都有大不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汉代石氏星官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首次利用傅里叶分析法对《石氏星经》星表的观测年代进行了研究,认为星表观测年代为公元前78年。并在此基础上复原了汉代的石氏星官,为进一步研究汉代星空提供了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