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低残留VCMSG-7型PVC树脂属低聚合度PVC,平均聚合度在750-850范围,由于其分子量低,塑化性能好,易加工成型。因此,其制品不会由于增塑剂的迁移而加速老化。随着我国PVC塑料软、硬制品结构的改变及塑料工业技术的发展。低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辐射交联的研究——增塑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氯乙烯(PVC)普遍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中,主要用作绝缘层和保护层.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PVC 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大,因此必需添加各种助剂(如增塑剂)后才能使用.PVC 分子热稳定性和制品的耐热性、耐候性均差.增塑后线型PVC 的软化点较低(65~70℃).因此,需要对PVC 进行改性.其中用电子束进行辐照交联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研究几种典型增塑剂对PVC 辐照交联后各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糊用PVC树脂在增塑糊中的颗粒状态决定于PVC树脂的颗粒特征。研究了十四种商品糊用PVC树脂增塑糊的流变行为与初级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与次级粒子在增塑剂中和在剪切条件下的相对崩解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研究的PVC树脂在增塑糊中颗粒状态的三种模型。此模型藉助于次级粒子超薄截面的透射电镜观察和次级粒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的研究予以证实。初步阐明了糊用PVC树脂的颗粒特征对其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从而对国产糊用PVC树脂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增塑剂DEDB代替DOP在软质PVC挤出地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增塑剂DEDB(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性能及在软质PVC挤出地板中的应用.生产证明:它可完全代替DOP、DBP作主增塑剂使用,而且毒性小,在PVC软制品中可替代DOP50%,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食品级PVC保鲜膜中增塑剂向猪肉中迁移的行为,建立了新鲜猪肉中9种增塑剂同时检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食品级PVC保鲜膜中增塑剂含量以及其向猪肉中的迁移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S/N=3)为0.020~0.036mg/kg,能够满足分析需要。市售食品级PVC保鲜膜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adipate,DEHA)两种增塑剂,并以这两种增塑剂为实验对象进行迁移实验。迁移实验中,接触温度、时间、猪肉的脂肪含量对迁移量均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接触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脂肪含量越高,迁移量越大;对于薄的包装材料,选择与食品接触的那一面进行单侧迁移实验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PVC增塑糊粘度与凝胶化时间的测试,以及吐温80在糊树脂表面吸附量的分析,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糊粘度影响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依次为IPPP< DINP<DOA,增塑糊粘度则相反.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增塑糊的降粘效果最佳.吐温80的降粘机理在于其在PVC糊树脂表面的优先吸附,从而阻碍了增塑剂对糊树脂颗粒表面的吸附、浸润与溶胀、溶解等作用,因此,使得增塑糊的凝胶化延迟.吐温80的饱和吸附量约为7.23 mg/100 gPVC树脂.  相似文献   

7.
郭福星 《科技资讯》2013,(12):150-152
玻璃纤维涂塑窗纱是以聚氯乙烯树脂稀释糊,经辊式浸涂工艺涂复在玻璃纤维单丝或网布上,经烘箱高温塑化而成。在塑化过程中易挥发的增塑剂形成的烟气排入大气,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这种烟气存在着异味,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群众反映强烈。同时增塑剂又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将其回收使用,不仅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需要,而且又是节约原料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玻璃纤维涂塑窗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塑化烟气进行有效的治理,确保污染物排放最小化,走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则是众多玻璃纤维窗纱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品模拟体系中疏水性淀粉基膜材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疏水性淀粉基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模拟体系接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系统分析了淀粉基膜材的显微结构、链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晶结构和微区结构.结果表明:在与食品模拟体系的接触过程中,随着模拟体系溶剂的渗透和增塑剂的迁移,淀粉基膜材中大分子链收缩聚拢,微晶结构聚集,晶面距减小,形成更致密的聚集态结构,增塑剂分子受到的作用力增大;淀粉醋酸酯大分子的运动性、溶剂渗透和增塑剂迁移受到更大的内阻力.  相似文献   

9.
聚氯乙烯中环氧大豆油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时间、温度、接触介质等对增塑聚氯乙烯(PVC)中环氧大豆油(ESO)迁移的影响,并拟合计算得到120℃下增塑剂的迁移扩散系数。结果表明,ESO在低温迁移过程中出现"诱导期","迁移诱导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40℃时,ESO的整个迁移过程处于"诱导期",在96h内未测出质量损失;在80℃时,"迁移诱导期"小于6h;在120℃时,ESO向活性碳和PVC粉末等介质的迁移则没有观察到"迁移诱导期"。通过对迁移扩散系数的拟合发现,在120℃下ESO向PVC粉末以外的其他介质的迁移符合费克定律。此外,在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中加入ESO可以降低增塑剂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无溶剂一步法合成无毒环氧棉子油增塑剂的新工艺,并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利用Brabender 331流变仪,对不同DOP/环氧棉子油配比的聚氯乙烯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环氧棉子油增塑剂不仅可以部分取代DOP,同时又提高了PVC制品的热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耐热增塑剂.  相似文献   

11.
白启荣 《太原科技》2007,(11):31-32
介绍了PVC热稳定剂的种类划分,分析了PVC塑料加工需用热稳定剂原理及PVC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相差显微镜与体积应变测量等方法探索了CPE对PVC的增韧机理,指出剪切带是增韧的主要机理,并提出CPE网络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差显微镜、TEM 与体积应变测量等方法研究EVA 对PVC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剪切带、银纹与适量的空穴都对增韧有贡献,但以剪切带的贡献最大.并提出EVA网络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VC热稳定性的测试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刚果红试纸测试加入稀土热稳定剂的PVC的热稳定性能 ,并讨论了PVC的降解机理及稀土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板实验和HAAKE流变实验,研究了聚氯乙烯搪塑粉的熔融致密厚度和熔融温度。结果发现,用本体聚合树脂制备得到的搪塑粉比悬浮聚合树脂制备得到的搪塑粉更易熔融,更适合搪塑工艺的需要;搪塑粉熔融性能与树脂颗粒粒径无关。本文还通过扫描电镜从形态角度对两类搪塑粉熔融性能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如何获得均一性更好的PVC干混粉料,PVCD粉料在混合过程中押料量,加料顺序,混曙度等控制因素对PVC粉料的影响,阐述了PVC粉料混拿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LQ型填充剂是一种新型的塑料填充剂,将它用在PVC圆网涂覆制品中,可部分替代PVC树脂,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聚氯乙烯的辐射交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VC经交联后,其热性能、电性能、机械性能均大幅度提高,材料使用耐温等级亦相应提高.与传统的化学交联相比,采用高能电子射线进行的辐射交联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文中综述了在多官能团单体交联剂存在下,以高能电子射线对PVC进行辐射交联的基本原理、交联产品的性能及交联生产的工艺特点,比较了辐射交联与化学交联之间的优缺点,总结了近年来PVC辐射交联技术在理论及工业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辐射交联PVC材料在电线电缆、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PVC材料与产品对环境影响及其废物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PVC材料的生产过程、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以及PVC材料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期间可能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减少PVC材料与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对PVC材料与产品的生产和过程和PVC废物的管理提出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