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技术,以位于东北黑土耕作区的乌裕尔河流域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提取土壤侵蚀模型的各种因子,估算土壤侵蚀模数.根据SL190-96的分级标准,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获得乌裕尔河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图,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乌裕尔河流域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共有8116.16 km2,占65.05%,其中轻Ⅰ型面积为4068.62 km2,占32.6%,中度侵蚀面积为1394.82 km2,占11.2%;轻度侵蚀集中连片分布,而中度以上侵蚀主要集中在坡度较大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以旱田侵蚀最突出,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轻度侵蚀强度;但未利用地侵蚀最严重,主要体现在中度以上侵蚀;林地、草地和居民地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0~3°、3~8°以下以轻度侵蚀为主,强度侵蚀和极强侵蚀,在坡度为8~15°时达到最大侵蚀面积.  相似文献   

2.
王倩 《河南科技》2022,(20):108-111
准确识别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特征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其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较为明显,变化幅度较大的是建设用地和耕地。中度侵蚀面积最大,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占比均增加。土地利用分类下的土壤侵蚀特征:以草地和耕地的中度侵蚀为主;未利用地侵蚀有增强趋势。该研究可明晰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变化,为研究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Landsat TM影像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结合ASTER GDEM 30m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的坡度信息,采用水利部部颁标准评价窟野河流域的土壤侵蚀风险。研究得出:1窟野河流域整体侵蚀风险不高,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6.47%。2坡度在8°~15°的地区,侵蚀面积最大,坡度在5°~15°的地区占侵蚀总面积的95.65%;在1 150m~1 300m高程带内,侵蚀面积最大,高程小于850m和大于1 450m的地区侵蚀面积占的比例小。此研究结果可作为研究区的基础性数据,为以后管理部门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崩岗集中发育于华南丘陵谷坡及山间地以风化花岗岩残积物为基底的红土地貌,被称为南方地区的"生态溃疡",是该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降雨、气温等气候因子的极端变化,内部各种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广泛分布,加之过度的植被破坏是崩岗形成、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南方红壤侵蚀区(根溪小流域)野外调查,分析坡向、形态、发育阶段和活动状况上的数量及面积状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南坡崩岗的数量和面积要明显多于其他坡位;中期崩岗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从形态来看,条形崩岗数量最多,混合形崩岗数量最少,爪形崩岗面积最大,弧形崩岗面积最小;半稳定型崩岗个数最多,且面积最大,活跃型崩岗个数最少,稳定型崩岗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SLE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在无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壤侵蚀各因子特征值以及2011年的潜在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的分布与潜在土壤侵蚀的分布呈一定的相反趋势,土壤可蚀性因子和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则表现出一致性.2011年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为2 600.1 t/(hm2·a),潜在土壤侵蚀面积占整个区间总面积的50.45%,并且以强烈侵蚀为主,造成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张佳惠 《河南科技》2023,(17):86-90
【目的】伊洛河流域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研究伊洛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对科学认识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防治土地退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基于伊洛河流域1990年与2020年降雨侵蚀力因子、坡度坡长因子、植被、土壤等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算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从流域尺度与县域尺度分析了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的时空格局。【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和2020年实际土壤侵蚀强度主要处于强烈侵蚀(50~80 t hm-2)、极强烈侵蚀(80~150 t hm-2)等级,此两类约占流域面积的50%,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西部低山丘陵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地类的平均土壤侵蚀量较高。【结论】与1990年相比,2020年各地类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有所下降。1990年与2020年土壤保持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丘陵区,低值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形平坦、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与1990年相比,2020年伊洛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呈降低趋势。研究结论可深化对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的科学认识,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防治土地退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及2005年和201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数据,测算黑龙江省每五年间迁移到全国其他30个省份的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及其变化率大小,分析黑龙江省省际迁出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省际迁出人口分布以北方地区为主且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并逐渐向南方地区蔓延,尤其海南省迁移选择指数上升幅度最为明显.(2)黑龙江省迁出人口迁移强度在各地区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从2000~2015年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逐渐向环渤海地区集聚.(3)人口迁移强度变化率在北方地区较小,且始终保持稳定;南方部分地区变化率逐渐递增;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变化率大多呈先减小后增加再趋于稳定的趋势.(4)黑龙江省迁出人口的迁移强度变化率在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间空间关联性不强,在2005~2010年具有较强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高值集聚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天津地区.  相似文献   

8.
梁钰  汪洋 《河南科技》2022,(7):121-125
土壤侵蚀是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延安地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本文基于RUSLE模型并借助Arcgis10.2,以延安地区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LandsatTM影像、DEM数据、日降水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和NDVI数据,得出延安地区各年土壤侵蚀模数并划分土壤侵蚀等级.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1年、2004年、2007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中国31个省市的夜间灯光强度图,引入相对亮度和相对面积,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灯光指数和统计指数.以2001年、2004年的灯光指数与统计指数为样本,以2007年数据为检验值,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可决系数为0.872.最后,以灯光指数对中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相对亮度和相对面积构建的灯光指数能较准确地反映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迟姗  张华 《松辽学刊》2013,(4):93-98
基于2000、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定量分析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景观空间格局,揭示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2000年,草地景观是研究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为0.52.(2)2005年,草地景观仍然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为0.50.(3)2000—2005年,在研究区的所有景观中,耕地、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2004全国第1次经济普查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嘉兴制造业内部30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赠与合同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赠与合同的法律性质及与之相关联的撤销赠与的条件和法律后果、受赠人范围等问题,必须依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得到准确解释。赠与合同采诺成合同说才符合合同法的立体本意,而且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的同时,赋予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权,与实践合同说特殊途同归。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纳入受赠人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稻作区蜘蛛群落组成与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水稻所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区系统,按水稻分区研究了蜘蛛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特点。在全国六大稻作区内设82个样点,以水稻抽穗期作一次性调查,所获标本经鉴定,计有21科,74属,163种,优势种蜘蛛8科,12属,26种,稻作区及稻作亚区之间,蜘蛛及其优势种蜘蛛科的变化不大,属的变化明显,种的变化最明显,稻作区蜘蛛及其优势种类群,总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其中种数最多的亚区为“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Ⅱ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最少的亚区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与“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对我院体育专业男生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其内在联系和科学规律,为短跑教学与训练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
小麦-黑麦代换系间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麦-黑麦5R/5A二体代换系与6R/6A二体代换系间杂交,观察子二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分析染色体并常行为及其与染色体易位的相关性。由于减数分裂是高等生物形成生殖细胞的时期,因此,是染色体变异的敏感时期,又是将变异传递给子代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单价体、多价体、落后染色体、微核等染色体异常行为,这些现象会影响染色体配对、交换,对研究染色体易位的形成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