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Innography平台,本文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全球专利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从专利权人和国家地区分布、专利质量分析和专利文本聚类分析以及专利侵权风险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美国综合实力最强,高价值专利量最多,最大的两家公司-罗氏和雅培各有一个庞大的专利家族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保护。文本聚类的结果揭示:1)肿瘤标志物、心脏标志物的检测是热点应用领域; 2)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磁性微粒、固相载体等技术是近年来的热点技术。最后对中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环境监测中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综述。引用文献91篇。  相似文献   

3.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分析是扩大化学发光分析应用范围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酶联化学发光分析、无机偶合反应化学发光分析、光化学反应一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化学反应一化学发光分析四个方面对偶合反应化学发光分析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化学发光技术在蛋白质和DNA分析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发光技术在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药学、临床和环境等许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有关化学发光的评论文章近年来也有许多报道。本文就化学发光技术在蛋白质和DNA分析中的较有特色的新进展(2000年以来)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钌(Ⅱ)配合物化学发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对钌(Ⅱ)配合物化学发光反应新体系、分析应用新方法、与分离技术联用、试剂衍生与固定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物质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致化学发光是通过电极上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化学发光,因此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是在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不但保留了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固有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所发生的化学发光反应易于控制;方法更灵敏,更具有选择性;可以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扩大了化学发光方法可检测的范围;更易于与现代分离技术联用。生物体中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电活性,因此用现代电化学技术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生物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浓度很低,并且成分复杂,因此分离检测生物体中生物活性物质非常困难。由于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无疑是检测生物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强有力工具,如果它能与HPLC、CE及FIA等现代分离技术相结合,将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具有最优代数免疫的奇数变元Boole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给出了三类具有最优代数免疫的奇数变元非对称Boole函数,还给出了奇数变元Boole函数具有最优代数免疫的一些必要条件,有利于判别Boole函数是否具有最优代数免疫.另外,给出择多函数的Walsh谱,由其特征给出了奇数变元Boole函数具有最优代数免疫同时有较高非线性度的几个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一类具有最优代数免疫同时非线性度大于择多函数的非线性度的奇数变元Boole函数.最后给出了奇数变元Boole函数具有最优代数免疫同时是l阶弹性函数的一个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免疫响应的线性系统逼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免疫响应的线性系统逼近算法.给出了人工免疫响应的四元组模型,为免疫响应过程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工程计算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克隆选择、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等具体操作,模拟了抗体克隆选择、免疫记忆、基因免疫、免疫耐受等现象,实现了人工免疫响应的记忆学习,基于抗体群的随机状态转移过程,证明了新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基于两个典型的稳定或非稳定线性系统逼近问题的数值试验表明,无论在固定的区间内搜索还是在动态扩展的区间内搜索,人工免疫响应算法都能得到线性系统的最优逼近模型,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1999年以后国内外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进展,其内容包括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设计、酶基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化学发光组织传感器、免疫化学发光传感器、催化型化学发光气体传感器、分子印迹型化学发光传感器、化学发光反应同时作为分子识别反应的化学发光传感器,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过氧草酰类化学发光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草酰类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并且适于多种类型物质检测。本文对此类发光试剂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评述,主要内容包括发光机理的研究,新试剂的合成以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发光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综述了电化学发光体系和分析技术以及在临床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发光试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十年来几种主要化学发光试剂的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鲁米诺类、吖啶酯类、1,2-二氧环乙烷类和洛粉碱类等化学发光试剂的新型衍生物的结构、发光性能和特点。引用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纳米材料的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多种纳米材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乙醇、乙醛、氨、三甲基胺等化学发光传感器。并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使用寿命等参数进行了评价.证明了这类传感器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是一类有前途的化学发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The hypothesis that biophotons display a high degree of coherence was tested by measuring photocount statistics (PCS) of the ultraweak photon emission from three living organisms (cucumber seedling, mungbean seedling and soybean rhizobium bacteroids) with a high-sensitivity single-photon counter. For comparison, the sam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laser beam, randomized laser beam, chemiluminescence from autoxidation of luminol and the dark counts of the equipment. Photocount distributions, close to Poissonian, were observed for the three tested biological systems but not for the pure chemiluminescence of luminol.  相似文献   

15.
过氧亚硝酸盐的化学特性与化学发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亚硝酸盐(ONOO)是一氧化氮衍生物,由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它是很强的生物氧化剂,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不稳定性。本文评述了过氧亚硝酸盐的形成、生物地位、分解、测定,重点介绍过氧亚硝酸盐化学发光研究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引用参考文献152篇。  相似文献   

16.
人/动物发病初期的免疫检测在疾病诊断和防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发病初期病患血清中抗体浓度较低,而传统检测方法单纯依靠抗体自身的随机运动使之与抗原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识别出阳性血清,不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因此加快对血清中低浓度抗体的检测速度是提高临床诊断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基于交流电热和介电泳技术的血清中低浓度抗体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搭建"硅基底非对称平行电极阵列-PDMS微通道"微流控测试平台,以牛副结核为例,通过对免疫反应过程中"电极/血清"界面双电层电容的实时测量,以单位时间内电容的相对变化率为指标,成功分辨出阴性和阳性血清,检测时间仅为2 min.结合交流电场下微流体的流动和可极化粒子的介电泳理论,分析了免疫反应加快的机理.交流电场加速了微通道内抗体分子的对流和传质,大幅度提高了免疫反应效率,结合免疫反应方程,给出了免疫检测过程中微通道内抗体浓度变化的数值仿真,在理论上证明了快速血清免疫检测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Neutrophils from pig blood were used as a model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ells. It was found that neutrophils stimulated to undergo respiratory burst can activate a second, chemically separated, but optically coupled population of neutrophils. The response of the latter was visualized as a temporary rising of their low-level chemiluminescence and an enhanced generation of superoxide radicals detected by both the reduction of ferricytochrome c and spin trapping.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a long-range optical coupling of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living cells ex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