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在社会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选取八位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文艺理论观点进行评述,期望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人道主义思潮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包含许多理论流派,但其基本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这一观点是一致的。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人道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曲解,而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注定了其狭隘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由于受“资本主义地域性”的限制,从而具有相对制度的妥协性、对西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性、以及由于缺乏执政党支持而派生出的学理性,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而在“社会主义地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则更为原本地保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并且以中国化成果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拓展。在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领导下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在吸收社会建设经验后诊治现代性症候的能力,在理论拓新的同时坚持群众路线和人类关怀的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 ,面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西方的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反思 ,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无产阶级革命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形成了区别于前苏联和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该思潮所提出的不少问题既切中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 ,也揭示了苏联式马克思主义的不足 ,一度成为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思想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反映西方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的五大特征展开分析评述 ,以便有利于吸收其合理成份 ,更好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张常忠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21-23,38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剖析当今流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各节在释明了上述思潮的哲学基础后,指出了它们在实践层面上的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6.
王琪 《科技信息》2013,(21):152-152,159
在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问题难以用马克思理论来解决的情况下,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尽管卢卡契的文艺思想被认为是“反映论型”的,但是,它与作为中国主流文艺思想的反映论文艺观有所不同。首先,中国的主流意识和卢卡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歧异。其次,中国主流意识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这一思想基础上,强调政治对文艺的制约;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卢卡契却反对文艺从属于某一意识形态,强调文艺的客观真实,认为作家只要具有正视现实的真诚和勇气,便能表现客观真实,实际上否定了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反映论在中国与西方的流变,反映了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元典”精神。但二者存在的环境不同,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运用的侧重点、具体的观点、概念范畴、话语系统、运行的方式和所处的地位等方面都不同。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全面而不失深刻的批判,涉及到人的异化、科技异化、文化霸权、消费异化、生态危机、社会心理等诸多层面,同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从理论上予以揭示,这对我们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富于启示性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三个阶段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认识:1997年以前,1997年至2007年之间,以及2007年经济危机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最后文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做了简短的评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同时也指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由徐崇温先生引介到我国的、产生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进入我国学术界以后,引起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学界关于其概念界定、性质归属等诸多基本问题的争论.尽管目前我国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能停止,也未能对此达成一致的看法和共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2.
尽管卢卡契的文艺思想被认为是“反映论型”的,但是,它与作为中国主流文艺思想的反映论文艺观有所不同。首先,中国的主流意识和卢卡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歧异。其次,中国主流意识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这一思想基础上,强调政治对文艺的制约;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卢卡契却反对文艺从属于某一意识形态,强调文艺的客观真实,认为作家只要具有正视现实的真诚和勇气,便能表现客观真实,实际上否定了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反映论在中国与西方的流变,反映了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认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认为历史辩证法才是辩证法的惟一合理形态;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展开了价值批判,并且提出了"自然的解放"的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缺陷在于:没有完全理解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批判意义;对自然的理解是片面的、抽象的、非历史的;不知道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在实践基础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的较为激进的社会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它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并就如何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重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与政治信仰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攻击与冷落。进入20世纪,随着传统史学弊病的日益暴露以及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马克思正确判断的验证,特别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西方最大的史学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遗产对西方史学界普遍产生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他们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二是西方每一国家的史学界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被学者们引入中国。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契合,从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开拓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一块基石,可以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从当代西方的发展状况来看,如果说其外延是现代哲学人学的全方位拓展,那么其内涵便是以个体本位为核心的主体性原则的凸现。  相似文献   

19.
李正国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34-135,163
本文围绕西方国家研究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及他们的评价和看法,概括地介绍了一些实际发生的事情,并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真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是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给人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鼓舞着人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奋斗。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一开始就以社会批判的理论思想“兼收并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使这一学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实践中,都兼容了第二、第三国际之外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融合。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工业技术所带来的“文明”进行了否定批判,肯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而将它与科学性分离,使这一革命性指向了人的纯粹自然,甚或是弗洛伊德的生命原欲。这种基于卢卡契的人的完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