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采用热处理方法,获得了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的多相纤维状复合组织。并与马氏体+铁素体纤维状双相组织和粒状贝氏体为主的复合组织进行了冲击性能、硬度、强度的对比。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冲击断口形貌、复合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前者在低温回火或未回火状态下,与调质态的纤维状双相组织和回火态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相比,在等硬度、等强度下,具有更高的冲击韧性和更优异的强韧性配合。本文还探讨了冲击性能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用国产新材料55SiMnVB 钢,采用直接高温淬火复相热处理和控制冷却复相热处理两种工艺,获得不同比例的马氏体和下贝氏体复合组织。分析了随下贝氏体量的变化、材料的静拉伸性能、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性能变化的微观机理。其结果表明,复合组织比单相回火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具有较佳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配合,因而可根据材料在实际服役条件下对强韧性的不同要求,确定获得最佳下贝氏体含量的复相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高温和低温回火状态下35CrNi 3MoV钢马氏体一贝氏体复合组织中贝氏体类型(包括下贝、上贝和粒贝)及贝氏体体积分数与其拉伸、系列冲击,室温与低温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回火状态下马氏体一贝氏体复合组织强度高于混合定则;高温回火状态下马氏体一贝氏体复合组织中上、下贝氏体体积分数达约50%,-196~25℃的CVN和-75~15℃的k_(IC)都与马氏体接近,但全上,下贝氏体韧脆转折温度大为升高。通过光学全相透射和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显微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轧后在线淬火+离线回火(DQ-T)对12MnNiVR容器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淬火至300℃获得的组织以条状贝氏体为主,淬火至30℃的组织为马氏体加贝氏体.经离线回火,原始带状下贝氏体为回火索氏体替代,同时析出大量微小FexC粒子.在630~710℃区间,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硬度急速降低,而低温韧性明显提升.回火时间增加,强度下降,韧性增强.在最佳DQ-T工艺条件下:容器钢的ReH为660MPa,Rm为700MPa,A为19.4%,Akv(-20℃)为104 J.  相似文献   

5.
以汽车用弹簧钢50CrVA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淬火 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获得适当比例的回火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复合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复相组织和回火屈氏体对弹簧钢50CrVA强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弹簧要求的HRC硬度在50~54范围内,在910℃保温30 min 360℃等温20 min淬火 300℃保温60 m in回火工艺得到复相组织的强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万能力学试验机对热处理后的低合金高强度双相耐磨钢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淬后的试样微观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双相组织;250 ℃回火后的试样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450 ℃和600 ℃回火后的试样微观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水淬250 ℃回火后的试样具有最佳强度和塑性配比,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 491.4 MPa和1 264.6 MPa,HRC硬度为43,延伸率为9.42%.  相似文献   

7.
轴承钢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的强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M_s点上、下等温处理时的相变过程所获得的各种体积比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及其强度与韧性、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贝氏体体积率变化对断口形貌及断裂机制的影响。Gcr15轴承钢在稍低于M_s点的220℃等温4小时所得到的复相组织,弯曲强度比普通淬火、回火的提高1470MPa,冲击韧性增加1倍多,断裂韧性约递增70%。具有优异的强韧性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8.
马氏体—贝氏体双相轴承钢强韧性和接触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马氏体等温处理时,贝氏体的相变过程与微观组织、先析贝氏体的强韧化规律和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马氏体等温处理时,贝氏体相变过程分快速和缓慢两个阶段完成。快速阶段奥氏体分解为典型高碳钢下贝氏体,碳化物为ε-碳化物。缓慢阶段分解的为 Fe_3C。马氏体等温处理时,先祈贝氏体分割过冷奥氏体晶粒,细化随后转变的马氏体领域与条束来赢得强度与韧性大幅度共同提高。接触疲劳寿命比低温回火马氏体高70%。  相似文献   

9.
对 1 4SiMn3Mo低碳贝氏体钢的强韧性及组织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钢连续空冷后 ,组织为粒状贝氏体 ,韧性差、屈强比低 .经 30 0℃回火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而经40 0 - 50 0℃回火产生回火脆性 .根据回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及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等方面的变化 ,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及回火脆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低碳粒状贝氏体钢强韧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4SiMn3Mo低碳贝氏体钢的强韧性及组织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连续空冷后,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韧性差、屈强比低。经300℃回火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而经400-500℃回火产生回火脆性。根据回火过程中温微组织及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在火脆化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试验机等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位错密度的变化、析出相的形态、板条贝氏体的合并粗化和M/A岛的分解是导致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600℃回火后屈服强度较热轧态强度提高了35MPa,-40℃冲击功提高了49J,此回火温度下实验钢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回火后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韧性改善主要是由于粗大M/A岛的分解,细小弥散分布的M/A岛可有效阻止裂纹扩展,改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在M_s~M_f 温度区段所形成下贝氏体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证明:在该温度区段所形成的单一下贝氏体组织确实具备比回火马氏体组织优异得多的强韧性,存在着一个蕴藏丰富性能潜力的热处理小区,并有着开发利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30CrMoSiA钢中回火温度对(M(马氏体)+F(铁素体)双相组织,M+F+B(贝氏体)+AR(残余奥氏体)多相复合组织,及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淬火的多相复全组织,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直到450℃以上才明显降低。这与该组织中纤维形态复相区的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分解过程、以及延缓碳化物的沉淀和聚集有关。而未经预淬火的块状多相复合组织、M+F双相组织经回火后的强度主要与M性能变化有关。而屈服强度则取决于复相中塑性相经回火后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新型高强韧微变形钢(GDL-1)的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七种不同热处理状态的JR阻力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在经空冷250℃-300℃回火后的裂纹扩展阻力较大,J1C=0.1415-0.1513(MPa.m)、AK=97-120.5(J),其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优于其它状态。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空冷后新型高强韧GDL-1钢的显微组织为窄束状贝氏体 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复合组织,残余奥氏体以薄膜形态分割贝氏体板条而形成超细化亚单元,增加了材料的微观塑性。此外,低温回火改善钢的韧性,并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从而使该钢在空冷250℃-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5.
对SiMnCr试验用钢,分别进行了淬火、等温淬火和空冷处理,并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CCT曲线.淬火态下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其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织,等温淬火得到准贝氏体组织,锻造空冷状态下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含贝氏体和少量位于板条间界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复合组织,经300℃回火,无渗碳体析出.  相似文献   

16.
SiMnCr系高强度钢组织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iMnCr试验用钢,分别进行了淬火、等温淬火和空冷处理,并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CCT曲线,淬火态下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其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织,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组织,锻造空冷状态下得到的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含贝氏体和少量位于板条间界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复合组织,经300℃回火,无渗碳体析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Mn--Mo--Cu--Nb--Ti--B系低碳微合金钢915℃淬火和490~640℃回火的调质工艺对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钢的组织、析出物形态和分布以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调质后,实验钢获得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只有250 nm,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淬火与520℃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1%.调质后析出物的数量激增,6~15 nm的析出物占70%以上.实验钢经过915℃淬火与520℃回火后,其屈服强度达到915 MPa,抗拉强度990 MPa,-40℃冲击功为95 J.细小的析出物及窄的板条提高了钢的强度.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存在,改善了实验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M_s点上下保温不同时间等温淬火并低温回火后,显微组织参量和残留奥氏体量随贝氏体体积分数变化的规律,测定了不同贝氏体体积分数时复相轴承钢的屈服强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数据.复相组织中马氏体相屈服强度与有效晶粒尺寸的关系符合Hall-Petch 晶粒细化强化模型,而下贝氏体相的铁素体条片宽度((?)_B)和碳化物粒子间距((?)_c)分别按Langford-cohen 亚结构强化关系和Orowan 弥散强化关系为屈服强度增值作出贡献,残留奥氏体量则将导致屈服强度下降.综合复相组织中各相的显微组织参量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数学处理,导出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轴承钢屈服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力学性能测试数据予以校核,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同硅含量的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系列(代号GD钢)进行试验,探讨了GD钢经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处理后,组织中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及其对GD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GD钢的硅含量时,GD钢复相组织中的下贝氏体组织形态和数量也随之改变.当硅含量达到1.82%(wt-%)时,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呈准下贝氏体形态.马氏体加上约28%(vol-%)的准下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20.
淬火合金工具钢的基体组织是隐针马氏体,对这种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亚结构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报导得不多,见解亦不统一.为了探明一些至今尚末澄清的问题,本文以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术的主要手段对淬火(包括低温回火)合金钢中的隐针马氏体及其它组成相的形态进行逐一分析.为了配合生产应用,测定了试验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和塑性、韧性,以期达到从调整组织结构出发优化力学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