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白犀牛又称白犀,名虽如此,但其浑身灰色;因其嘴巴扁平宽阔,故又名方吻犀、宽吻犀。白犀体长可达4米以上,质量可达3吨多,体型浑圆硕大,体态粗壮威武,是现存五种犀牛(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和爪畦犀牛)中体型和角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犀牛,形状略似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方长着一只或两只角。毛极稀少,皮肤厚而韧,多皱襞,以植物为食。现存的犀牛有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及白犀和黑犀五种。这些在陆地上其大小仅次于大象的大型动物,由于人类对它们的角抱有极大的兴趣,从而遭到杀害,现在它们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机之中。黑犀牛,又称黑犀。它栖生在非洲大陆的肯尼亚、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动物园的犀牛馆,你能见到三种犀:印度犀、黑犀和白犀。其中最巨大的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位居陆地动物中第三的白犀,它也是世界上五种犀中的老大。笨重硕大的身体长达3.6—5米,体重2.3—3.6吨。它生有各种犀中最长的角,世界纪录为1.587米。除  相似文献   

4.
重庆中梁山岩溶槽谷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溶洞穴,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在2009—2010年对这些洞穴进行了系统调查。在太平洞、黄桷洞等地点,采集到中更新世晚期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水鹿、野猪等动物化石,同时获得非常丰富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在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中以鼯鼠科化石材料最为丰富,采集到的鼯鼠科化石主要包括4属4种,分别为矮飞鼠属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旧大陆飞鼠属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巨飞鼠属灰鼯鼠(Petinomys xanthotis)、橙足鼯鼠属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优矮飞鼠化石材料中发现有1件左上颌,改变了此前中国只有该动物下颌骨化石材料的状况。灰鼯鼠的形体偏大,表现出该物种在演化上存在地区差异。中梁山复齿鼯鼠的P4最大,原尖粗壮,中附尖和前附脊发达;腭骨与上颌骨的分界线接近M2的中部,这些特征与中国所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材料特点一致。中梁山鼯鼠科化石材料兼有北方种与南方印度马来亚种,前者如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后者如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这些不同生境的动物种类同时出现于中梁山地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地曾经频繁的冷暖气候更迭有关,一方面也与该地川岭交错、岩溶地貌发育、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环境有关。中梁山丰富的鼯鼠科化石,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鼯鼠演化与迁徙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北方动物群与南方动物群重要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5.
去北京动物园,人们常在陆地上现存两种最大的动物——大象和犀牛前驻足观赏:大象迈着四方步,颇有绅士风度;犀牛披着铠甲,俨然武士气魄.美中不足的是它们赤身裸体,糙皮尽露,略显寒酸.有没有长毛的象和犀呢?有!这就是猛犸象和披毛犀.可惜它们在1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然而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出土的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上,我们仍可一睹它们高大、威武的丰采.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长鼻目、真象科的一种,"猛犸"一词为鞑靼语的音译,意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窗贝(Placuna)又名海月,产於我国东南沿海,尤以广东沿海及福建厦门附近一带较多,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闽中海错疏云:“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土人多磨砺其壳,使之通明,鳞次以蓋天窗。”嶺南谓之海镜,又曰明瓦。嶺表異錄云:广人呼为膏叶。江浙一带俗称蛎壳。日本人又称为燈籠貝、唐鏡、海日、海鏡窓、板贝等。名称虽然很多,但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用“窗贝”的名称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_鳄_孔雀灭绝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北纬24°以南地区是热带地方,古代有多种标准热带巨型动物分布.笔者曾为文介绍它们的分布和灭绝时期指出象在南方灭于唐,在两广灭于宋.鳄则历唐到清才灭绝,孔雀命运亦然,但各地方仍有差异.本文准备对珠江三角洲附近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重视语言象似性研究,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自然语言符号存在先天的局限性(如符号量质、组构方式等),若用该工具进行象似性描写,必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必须采取相应补救策略:自救(自身调节能力)和他救(非语言符号与认知),以期最大限度地临摹客观世界与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山楂又名红果,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果子。山楂果营养丰富,加工性能广,药用价值高,用途极为广泛。而在我国南方,除了有果小、味酸涩、仅供药用的野生山楂外,无山楂栽培之先例。为探索北方山楂在南方种植的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浙江省开化县从1987年以来进行了“北果南引”栽种试验,现把他们几年来的栽培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一、适栽条件山楂耐瘠,抗逆性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建园时可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砂  相似文献   

10.
刘显国 《广东科技》2007,(1):125-126
岭南位于我国南部,古属百越之地,因为北靠五岭,所谓五岭是指大余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萌诸岭:南临广东(珠三角)、广西(梧州至南宁西江沿线)而称之谓岭南。如今,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园林也随之而发展,现今的岭南应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地区。因此,岭南园林也就包括上述地区的园林。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中梁山岩溶槽谷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溶洞穴,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在2009—2010年对这些洞穴进行了系统调查。在太平洞、黄桷洞等地点,采集到中更新世晚期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水鹿、野猪等动物化石,同时获得非常丰富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在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中以鼯鼠科化石材料最为丰富,采集到的鼯鼠科化石主要包括4属4种,分别为矮飞鼠属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旧大陆飞鼠属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巨飞鼠属灰鼯鼠(Petinomys xanthotis)、橙足鼯鼠属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优矮飞鼠化石材料中发现有1件左上颌,改变了此前中国只有该动物下颌骨化石材料的状况。灰鼯鼠的形体偏大,表现出该物种在演化上存在地区差异。中梁山复齿鼯鼠的P4最大,原尖粗壮,中附尖和前附脊发达;腭骨与上颌骨的分界线接近M2的中部,这些特征与中国所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材料特点一致。中梁山鼯鼠科化石材料兼有北方种与南方印度马来亚种,前者如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后者如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这些不同生境的动物种类同时出现于中梁山地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地曾经频繁的冷暖气候更迭有关,一方面也与该地川岭交错、岩溶地貌发育、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环境有关。中梁山丰富的鼯鼠科化石,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鼯鼠演化与迁徙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北方动物群与南方动物群重要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12.
林硕 《世界知识》2022,(9):69-71
<正>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线路,除了作为主干道的“北方丝绸之路”(简称“北丝路”)外,尚有“南方丝绸之路”(“南丝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史的不同时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北南两条丝路的开通均与张骞相关。张骞,字子文,汉中(今陕西省城固县)人,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早年曾经商,胆识过人,富于开拓。  相似文献   

13.
古代蒙古人因何以日落之“西方”代表光明与善良,而且出之“东方”却代表黑暗与罪恶呢?从北方民族空间方位观念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上述观念形成于平面四方观念A种类型,即以东向者的体位确定四方观念时期。其中的“东方”,指的不是日出方向,而是左方即北方;“西方”指的也不是日落方向,而是右方即南方。因此,让“西方”(南方)代表光明与善良,而是右方即南方。因此,让“西方”(南方)代表光明与善良,而“东方”(北方)代表黑暗与罪恶。  相似文献   

14.
猩红热乃近代医学之名。祖国医学对此病的名称颇多,如喉痧、丹痧、疫痧、疫喉、疫喉痧、烂喉痧、烂喉丹痧等等。乃主要根据其特征,全身出疹,其色鲜红如涂丹,咽喉红肿溃烂,而又有传染性,所以有以上诸名称。此病古代医籍中似无记载,因此有人怀  相似文献   

15.
礼教与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者对历史的研究趋势有一个现象,即从政治史转向经济史,由男性为主的历史转向妇女史。但在近年来,有关妇女的论著中,对古代妇女观念的理解,以及妇女在历史进化中扮演的角色、社会地位等,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如“古代妇女早被宗法排挤到社会以外了……,三千年来,妇女简直没什么重要。”[1]“女性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也象在其他文化中一样,有着极其复杂的内涵,并且一向由男性定名、规范和解释”[2]等等。类似的论述都认为古代的中国在儒学礼教的影响下,妇女无社会地位而言,这些说法值得商榷。(一)“礼”之分析礼教,…  相似文献   

16.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6):F0002-F0002,F0003
《真美在民间》(载《文艺研究》1990年第1期)成了他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通行证。1992年以来,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达23次之多,并宣读和发表论文《古朴新奇,美善相乐——论桂东南乡傩艺术》(被称为"填补空白之作")、《客家民俗文化美——从桂东南客家说起》(被称为"新的突破之作")、《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引发全国学界1995年以来关于“中国古代义论的现代转换”的长期热议)。  相似文献   

17.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津浦铁路万德车站东侧的灵岩峪中。本区地质构造特征明显。地貌形态典型,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组合特征明显,是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良好基地。该峪奇峰异石、松柏葱茏,古塔高耸,风景秀丽。一向有“灵岩胜境”之称,并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称。 从万德车站往北,步向峪头,可见灰白色如麻粒嵌布聚集之巨大岩块伏于沟头,此岩石为距今24亿年之久的泰山群片麻岩,为四周群山之基。举目南望鸡呜山,北跳八宝山,居于两侧,为下,中寒武系石灰岩层,经风蚀形如卫士,蔚为壮观。沿路东进见一石坊,上刻“灵岩胜境”,是古代寻古访踪的旧路,现在其右侧已被平整光滑的沥清路面所替代,汽车满载游客来往为断。再向南三里之遥,则抵崇兴桥(亦称通灵桥)趾桥四周环望,见峰恋似龙飞跃似虎踞山,似狮象雄状优岩头,极为壮美。定睛仰望南山,陡峻的山峰之间,有一园如磨孔大的园孔穿山过,则是  相似文献   

18.
桂学研究作为广西地方之学,民俗研究应该是其重要内容。广西民俗事象和现象早在历代地方史志及其文献典籍就有所记载,刘恂《岭表录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开始广西民俗研究先河,现代民俗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坚持田野作业的实证性研究原则,坚持文献研究方法的考证、印证原则,坚持民俗的“民”与“俗”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性,这既有利于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指向与现实应用意义,也有利于夯实桂学研究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云雾与风景     
霍寿喜 《少儿科技》2011,(10):34-34
“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这是陆机在《浮云赋》开头对游移于空中的浮云的描写。接下来,有这样的描述:“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无形的浮云又被诗人赋予了空间立体的形象。可见,天上的云,本身就是一道多变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一个港市的发展和它的腹地的广狭有密切的关系。在长江以南,我国沿海都市中,拥有最辽阔腹地的港市,首推广州。不但珠江流域是它的基本腹地,而且越过南岭上的低平山口,可以北达长江而至于黄淮流域.加之古代集散于广州的商品多为海外输入和热带地区的珍贵物品,如珠宝香药之类,每为王室及各地贵官富豪所喜爱,这些物品便于长途运输,所以广州自昔有“犀、象、珠、玉,走于四方”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